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桂莲  康健 《行政与法》2009,(12):46-48
为实现优势互补、整合高等院校教育资源,我国很多高校从原来的几所部属院校合并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这使学校的管理也从原来的一校一区的自我管理发展到多校区的统一管理。本文分析了当前多校区高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实现多校区大学资产的良性发展及合理配置,实现我国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名校与普通高校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优秀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创建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功不可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五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调研与分析,试图总结出创建优秀校园文化的原则与经验.  相似文献   

3.
整合后形成的高校大多存在着"一校多校区"的办学模式,高校多校区一般是指具有一个独立法人资格,但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地理位置上不相连的办学校园的高校,这种不相连的校园在学校内部称之分校区,多校区办学比单校区办学有明显的特征,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此冲击下,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原本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凸显,随着高校人才培养和办学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多校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与新的客观环境之间呈现出一定的不适应状态,我们应该从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深入剖析原因,指出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中出现的问题,再用现代科学手段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文化的构建和创新是新时代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因素。目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普遍较低,构建与创新存在诸多困惑。正视当前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校多区办学格局纷纷形成的今天,充分发挥优秀、稳定、可靠的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对于顺利开展新校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多校区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校区间和谐融洽和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夏的沪上一如往年,依旧烈日炎炎、闷热难耐;今夏的校园亦如往年,同样枝繁叶茂、幽静雅致。可在相同的季节,漫步于同一个校园,心中却涌起不同于往岁之思绪。不一样的思绪或许源自校园内忙碌着搬家的景象。暑假之后,学校管理机构主体将由长宁迁至松江。两校区间半小时的车距,不但映证了学校的迅速发展,也深深影响了学校里的每一分子。学校公文上将两个校区分别定名为“长宁校区”、“松江校区”,这种正式而清晰的名称也许更适宜对外介绍,而所谓“总部”、“分部”说法又因其隶属性彰显而使人不乐接受。从内心而言,“老校区”、“新校区”之称呼愈觉熟悉和亲切。老校区,百年之前的建筑仍安然矗立。这在近代高等教育历史不过只有百多年的中国,在开埠不到两百年的上海,弥足珍贵,堪称古老,而其古朴典雅,更有目共睹。在万航渡路的这方土地,一个世纪之前,她最早实践了教育领域的中西交融;七八十年前,她领略了无数文人志士的高歌呐喊;五十三年前,她迎来了新式法学教育模式的组建摸索;二十六年前,她感受到了压抑困顿多年之后重返校园的华政人的意气蓬勃。韬奋晨钟与格致夕照,还有那静静环绕的苏州河水,都印证了这一切。悠久的历史,浓郁含蓄的文化气息,这是老校区的精髓,也是老校区的风格,令人留恋,耐人品味。  相似文献   

7.
于同良 《法制与社会》2012,(14):228-230
大学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价值标准.教育理念、育人模式、行为规范等的高度概括,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各高校普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性似乎已得到认同.然而各高校在普遍重视文化建设的同时,却相应地体现出物质文化建设“空心化”、制度文化建设“随意化”、行为文化建设“低俗化”,精神文化建设“迷失化”这样的倾向,形成两者嘴离”现象.必须有针时性地予以纠正与填充,以恢复大学校园文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如何适应新世纪的时代要求,发展先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是高校非常现实的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鹏飞 《法制与社会》2010,(35):295-296
大学文化是一个特定文化圈内群体的社会规范与意识形态。大学文化也是一个历史概念,不同时期大学文化的追求会存在差别。但大学文化作为一种功能形态呈现的时候,它的内源性本质是无法改变的。它可以锻造出改变世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它是促成人的社会化,推动社会文明,分析表达政治公正的中坚。  相似文献   

10.
齐慧颖 《法制与社会》2010,(12):245-245
近年来,网络文化已走进大学校园,建设对大学生形成良好教育的校园网络文化,首先要知其成因,然后通过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师生互动、积极管理等有效策略,创建良好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这对于大学生、高校以及社会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武阳 《政法学刊》2003,20(2):89-90
警察院校校园文化是警察院校师生在特定环境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具有警察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与生存环境,加强警察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警务化管理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回眸高等教育史,不难看出,大学在其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创新机制,有效地促进了创新文化的发展.伴随人类创新力量的增长,大学与政府、产业界合作共同开辟了一个崭新时代--创新文化时代,并于悄然中步入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中心,大学在与社会的耦合互动之中,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日益重要,并不断实现自身的范式转换.大学文化的本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大学创新文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根本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当下中国的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需要从文化创新着力,通过人才培养的范式转换,充分实现现代大学的职能,让大学始终引领社会文化前进.  相似文献   

13.
孙璐 《行政与法》2006,(11):14-16
政府文化有别于行政文化,政府文化创新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可从改变政府理念、建设现代行政法律制度、打造公务员队伍、改善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提高政府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探求我国政府文化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对社会文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这也是大学的第四功能.大学率先进行文化建设是审时度势的必然选择,大学要认清自身的职责和使命,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主动引领社会文化,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杨奕琦 《政法学刊》2003,20(3):84-86
教学应用平台是校园网的重要部分,它包括网上课程开发系统、网上教学支持系统和网上教学管理系统,可以促进校园网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何俊武 《行政与法》2012,(12):41-44
新时期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着权力本位观念浓厚、保守守旧作风严重和权力滥用、消极腐败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古代高度集权制行政模式、官僚主义行政传统和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政府制度、政府形象和政府理念三个方面来创新我国的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7.
郭英华 《河北法学》2007,25(11):112-114
随着中小学校园伤害事故频发,学生家长要求学校赔偿的诉讼逐年增多,学校应否承担责任和承担多大的责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校园伤害事故的概念、类型入手,论述该类案件属传统侵权案件,应适用过错主义归责原则而不适用无过错主义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可适用公平责任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将保险责任引入校园伤害事故案件中,以利于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充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党组织工作的地位、任务和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论述了“三个代表”思想是适应时代需要,解决时代课题的理论创新。因此,要用“三个代表”思想推动高校在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组工干部观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可分为三种不同的基本类型,即利益联合型、智慧补合型、文化融合型。它们在合作动机、地位认知、身份界定、角色关系、关注重心、行动过程、力量投入、自身体验及评价内容等方面存在重要区别。要想使大学与中小学得以可持续的深度合作,要想使中小学与大学得以可持续的共同发展,双方在合作中的文化融合乃为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论素质教育的文化起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素质教育是现代精神的产物,同时又是化的历史延伸。传统给出了素质教育的化起点和发展轨迹,传统具有化的规范权力和统治力量,但又具有生成性和开放性的精神品质。素质教育以中国化的精神传统奠基自己独特的价值内涵,西方人哲学可能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但永远不能成为决定素质教育的内在依据。素质教育必须保持自己的化尊严和鲜明的个性品质,必须考虑化和传统上的合理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必须创生不同于西方人哲学的特有价值,这是决定素质教育之前景和命运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