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院新闻     
1莱芜中院付大爱情怀保嬴牟蓝图本刊讯近日,山东省莱芜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党组会议,号召全市法院干警积极行动起来,以学习实践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事迹为载体,用大爱情怀践行人民法官为人  相似文献   

2.
做法官真好     
我骄傲,我是一名法官国旗、国徽和天平给予我无尽的信心和力量让我高擎法律利剑去惩恶扬善,匡扶正义在庄严的审判法庭里在神采飞扬的法官队伍中有我可敬的同事和朋友我们乐观豁达我们一身正气我们真诚执着我们勇往直前一切艰难困苦,我们从不在乎但却有着无比的欢乐一挥挥卷宗倾注了我们公正与效率的心血一份份裁判论释着我们为民解忧的情怀面时着一面面锌旗、一声声赞誉、一张张笑脸我感到无比的富有和豪迈我自豪,我是一名法官儒推中透着刚毅慈目间充满威严平凡处常见高大朴实里尽显风流虽说征程充满了坎坷凭着一身正气守住两袖清风问一声“…  相似文献   

3.
马荣 《人民司法》2022,(9):51-53
<正>在宁夏法院法官办案业绩光荣榜上,有这样一位85后女法官时常名列前茅。她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庭长冯芳。“法官的工作是要定分止争,不是作出冰冷的判决。我想要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这份温度来自于对法律的坚守,来自于内心的良知,更来自于司法为民的情怀”。从踏入法院的那一刻起,  相似文献   

4.
章晓琳 《人民司法》2020,(12):87-89
作为一名每年审结300件案件的法官,林林总总、琐琐碎碎的工作之外,追光逐影是我的情怀。每逢周末,我都会忙里偷闲与孩子和相机相伴,穿梭在弄堂里,徜徉于山水间,用光和影去记录属于我们的人间烟火。  相似文献   

5.
刘一然 《中国审判》2021,(13):41-41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法官刘黎始终秉持一名党员法官的情怀,用法理明辨曲直,用真情点亮人心。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她作为惟一一名基层法治工作者代表,在座谈会上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基层法治实践。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一篇阐述调解工作经验的案例分析文章,系根据曾荣膺2005中国法官十杰、2007中国十大法治人物等殊荣的袁月全法官的口述整理而成。本案合议庭和承办法官在处理一则以孩子抚养权为争议焦点的离婚案件时,积极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纠纷,创新设计了抚养权与抚养义务分别行使的调解方案,并且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准确把握调解规律,合理应用调解技巧,最终使纠纷得以圆满化解,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案的妥善处理展示了合议庭及承办法官高尚的为民情怀与高超的调解艺术。  相似文献   

7.
我在农村基层法庭从事审判工作,至今已15个年头了。工作中我始终如一地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公仆情怀,始终如一地牢记社会主义司法的和谐理念,始终如一地践行“百姓事无小,民生大如天”的亲民作风,自觉用“,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工作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当事人装进心里,时时刻刻惦记着老百姓的利益,力求通过自己平凡岗位的工作细节和个案的审理过程,殷切传送出一心为民的司法温暖,让基层司法更贴近民生。  相似文献   

8.
“解释三”出台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去年,因为做一篇独生子女婚姻的稿件。我在采访某法院的法官时,得知她正在参与“新婚姻法解释三”的起草工作。一个年轻的法官参与如此重大的立法事务的消息,让我吃惊不已。在我的印象里,起草与修改法律似乎是大法学家的专利。但在事后与这名法官的交谈中,我的疑虑被打消了——婚姻法与生活密不可分,法官们手头的案例正是立法之源。  相似文献   

9.
正邱波是一个忠于法律、业务过硬、公正善良的法官。去年十月,在我45岁生日的那一天,我一个人呆在幽静的咖啡馆中,回视着自己二十余年的法律执业生涯。我从检察官转型到律师,期间经历了形形色色的事,见识了百态纷呈的人。那时,我闪念间想到了却是邱波法官,在我执业生涯中,这个名字曾在多个场景中反复出现,即使是在我代理的案件宣判四年之后,邱波法官的印象依然能深刻地再次跃出脑海。我猛然意识到,自己无形之中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审判》2014,(7):37-38
从书法官职业12年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称呼就是“刘法官”。当事人一句“法官”,虽然再普通不过,却常常让我觉得沉甸甸的,也让我不断地思考和反省:老百姓来到法院,希望看到什么样的法官?基层法官每年都要审理三四百件案子,如何才能在每个案件中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放心?  相似文献   

11.
法官职业化建设是通往法治的必经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一段时间,我出访了匈牙利,并在德国斯图加特参加了世界法学家协会组织召开的一个有多国法官出席的年会,在出访以及与各国法官的交流中我发现,在追求法治国家的征途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司法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国家沿着法治的道路持续前进,是许多国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而这期间,法官职业化的建设又是一个各国司法改革中需认真面对的问题。在2002年7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法官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法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是法院队伍建设的一条主线。这一构想的提出,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完全符合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受到了国际社会以及我国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肯定。下面,我就中国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要性、改革措施以及前景等问题,讲几点个人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老早就想写一篇歌颂法官的文章。法官的许多感人故事常常让我夜不能寐。可是从何写起呢?法官的生活注定是清贫而寂寞的。公正司法是工作本分,不贪不占、不偏不倚是职业要求。再加上我所在的法院藏在深山,又有几人知道呢?法院尚且如此,法官就更是沉寂在生活的底层。悲哀得很。我所在的泸州法院系统近千名法官,从头数到尾,硬是没能拎出几个在全国叫得响的人物来。把自己锁在书斋里,我冷静地搜索记忆中那些早已生根发芽的往事。谁知越想心里越没底,在究竟写谁的问题上犯了难。就拿我所在的泸州中级法院来说吧,五年目标,三年跨越,从全省后进冷…  相似文献   

13.
“恳请法官判她无期徒刑,免得她再活在世上骗人。如果法官不能判她无期徒刑,我请求法官当庭释放她,由我接管她。我押她去卖身赚钱,偿还我的血汗钱!”这是被害人李德强在法庭上作的最后陈述。  相似文献   

14.
阿莲 《检察风云》2010,(15):39-41
一个痛失爱子,一个永诀新郎,两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因一起刑事案件而命运纠结。法官在追查处分死囚遗产过程中,凶手“遗孀”与死者母亲在真相面前冰释前嫌,演绎了—段别样的人间情怀。2010年5月下旬,两个女人的拥抱令众人感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法官,我经常要面对“称呼”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在办案过程中,我所接触的当事人对我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有的是由于法律知识欠缺,有的受文化水平所限,也有的是因为在诉讼过程中产生一些难免的偏差和误会,还有的人对法官称呼的认识建立在电影和连续剧的基础上,就凭着这方面的模糊认识和大致感谥去称呼法官,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相似文献   

16.
作为理由之治的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 请考虑下引若干年前发生在美国法院的地区法院法官和争论双方中一方辩护人之间的交流:里尔法官:被告提出的不予受理的提议不予支持,解除中止的提议也不予支持.很抱歉,不予受理的提议有十天时间可以修改.凯茨先生:不支持解除中止的提议?里尔法官:对,不支持.凯茨先生:尊敬的先生,我能问问理由吗?里尔法官:律师先生,因为我刚刚说了.  相似文献   

17.
“法官办案热情服务,虽然我败诉了,但高贵法官的办案态度让我由衷感谢。”这是一起民事案件当事人写给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领导的表扬信。谈及此事,法官高贵介绍说,办案中,法官在公正审判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多和当事人沟通,将审判每个环节的任何工作都要做细、做到位,这样当事人即使败诉,其心里也会舒坦些,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官培训对我国法官教育之借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 4月中旬,江苏省法官协会 11位高级法官应美国司法学院的邀请,在美国司法学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正规培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们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法官朝夕相处,对美国法官的续职培训有了一些较为深入的体验。我认为,这对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法官教育培训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就此,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未尽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一、美国法官培训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美国司法学院负责接待我们的国际部主任佩姬小姐说,世界各国及美国各州法官在一起学习、生活可以相互交流,彼此增进了解,取他人之长,补…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年初,我从刑庭调入外宣室,专门负责法院的对外宣传工作。8月中旬,在刑庭送来的宣传稿中,我看到了张伟(化名)的名字。难道真的是他?去年在刑庭工作时,曾听陈广慧法官提及过他,因盗窃铁路线上的变压器而被判10个月有期徒刑。这次,他又因同样的盗窃行为被判有期徒刑1年。为什么他会再次坐在被告席上?好奇心让我迫切想了解这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庭审已经结束,我只能从两位主审法官那里找答案。3岁开始抽烟的少年我最先见到的是陈广慧法官,张伟第一次因盗窃被起诉到法院时,她担任法官。提到张伟再因盗窃变压器被判刑时,她先是一愣,然后摇着…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法官。我的法官生涯迄今为止是8年。8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重要的是,在这8年中,我亲历着中国法治的进程。为此,我付出了我的青春、热情.智慧和心血,我得到的是平和、宽容、阅历和悲悯。每一天,都要面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天,都会看到人性的丑恶与善良。常常是在为审结一起案件而欣慰的同时,又陷入法理与情理的纠缠之中——那种莫可名状的心痛,那种无可奈何的惆怅。总是在想:法律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法官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作为法官,我除了选择法律,似乎别无选择;倘若有一天,我不再是法官,我会选择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