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敏感性是多元文化环境下教师的必备素质,其内涵主要是指对教学对象文化差异的认知理解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文化教学。民族学生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意味着民族地区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文化敏感性才能正确认知、理解和评估民族学生,并对民族学生采取合理的文化教学方式,而在现有教师上岗培训中,主要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师文化敏感性培养几乎没有。因此,民族地区教师的上岗培训必须从教师文化角色理解、民族文化认知、文化教学技能提高和多元文化教育实践来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尹传芳 《人民论坛》2012,(8):118-119
经典阅读可以也应该在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有所作为。加强经典阅读,可以接引文化脉络,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可以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助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阅读经典,应该以稳健自信、开放包容的心态选择经典,以发展的眼光、严肃的态度阐释经典,并按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培养目标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方面分出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3.
潘平 《重庆行政》2010,12(5):83-83
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书呢?就是经典!世界各民族都产生过一批非常优秀、杰出的思想文化经典,这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阅读、应该了解、应该掌握,并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提高欣赏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与才干。  相似文献   

4.
文化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过去,联系着一个民族的未来。云南省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所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和睦共处、善良淳朴、积极向上,这正是和谐文化的经典样本。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发展民族地区和谐文化这一优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韩静  冯建文 《求索》2008,(7):165-167
经典阅读课程在加拿大高校人文教育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思想在此课程中得以拓展。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加拿大著名理论评论家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在美国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再现和再生,剖析了加拿大经典阅读课程中多元文化主义教学理念的贯彻。在探讨文学元素融合的同时,唤起同仁对加拿大高校拓展式人文教育思维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儿童文学在少年儿童的成长认知过程中担当着重要作用,应当成为各民族少年儿童共同拥有的宝贵精神财富,少数民族少年儿童阅读资源的稀缺与儿童文学接受的不畅将导致其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以及自我情感与心理认同的淡泊。论文拟从国家认同、文化认同、自我认同三个角度,阐述儿童文学接受与少数民族少年儿童心理认同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沈兆文 《青年论坛》2009,(5):123-125
认知语境观揭示语义推理的认知心理依据和心理状态,语篇理解是一个”认知一推理”的动态化过程。认知语境及其在此基础上的预设在语篇处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揭示了语篇理解的认知心理依据,解释并制约着语言的表达与理解。本文从认知角度分析认知语境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预设,建构合适的语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相似文献   

8.
李国银 《湖湘论坛》2015,(4):125-128
文学经典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巨匠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出的审美世界的最高艺术智慧。外国文学经典是体现国外各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当下,新媒体的滥觞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从深层次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多样化的媒体使文学经典除了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供读者阅读之外,又有了其他许多新的存在方式。多样化的媒体虽然冲击外国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但外国文学作品经典性的语言始终是新媒体具有魅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e时代"青年人仅沉溺于浅显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知识积累的系统性和思维体系的完整性。通过阅读经典,能有效克服碎片化学习所带来的认知"浅显化""从众化""注意力涣散""价值观混乱""浮躁化"等负面问题。在这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应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职责,通过教学理念、方法、体系和配套辅助设施的改进,全方位建立长效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学会阅读经典。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16,(3)
手机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带来极大便利,但手机媒体带来的碎片化、庸俗化和娱乐化等阅读的负面影响,解构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辨别和担当意识,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可结合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特点,通过开辟民族文化官方微博和微信的方式,开展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手机文化节活动等,提高大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大学生实现文化强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典作品重回人们视野,传统阅读所需要的专注度、理解力和体验感已难符合当下人们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习惯。互联网超链接、超文本技术引导出一种新的"跃读",成为人们不断提高自身认知能力、保持对知识智慧的追求以及安置自我身心的源泉活水。在后阅读时代应观止经典,在传承中回归自我,在阅读传播中注重自我思想和行动的同时卷入,让经典阅读真正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经典是不同民族的文学巨匠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创造出的审美世界的最高艺术智慧。外国文学经典是体现国外各民族文化精髓和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当下,新媒体的滥觞既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也从深层次上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多样化的媒体使文学经典除了以传统的纸质媒介供读者阅读之外,又有了其他许多新的存在方式。多样化的媒体虽然冲击外国文学经典的生存空间,但外国文学作品经典性的语言始终是新媒体具有魅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师大时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为在不久前,上海将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本中8首古诗全部删除,理由是"减轻学生负担",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学生负担过重应当减轻,但怎么减有着多种途径。从删除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下手,方向搞错了。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古代经典是文化中的瑰宝,怎么能把这个民族文化基因从学生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心理,对语言文化心理的深刻理解有助于特定民族性格、民族精神的认知和把握。日本语言有含蓄、舒缓、敬语、残缺等特色表达方式,这些特色化的语言表达方式隐含了日本暧昧文化、和文化、耻文化和等级文化等多种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5.
贾磊磊 《人民论坛》2013,(16):23-25
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整个价值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具主导作用的价值取向,它集中体现着人们关于个人、家庭、国家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理想,左右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审美、历史领域对于是非、善恶、美丑、正邪的基本判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它主导着人们普遍的文化认同倾向,所以,文化的价值观并非只是经典文献中的理论学  相似文献   

16.
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中的品牌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名称是产品商标的重要部分 ,在产品宣传、市场开拓、消费者认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品牌名称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 ,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跨境民族学生既是少数民族成员,又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其民族认同存在身份的双重认同,其民族认同及文化融合的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在此以437名佤族中学生为被试,研究了佤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研究结果表明,佤族中学生民族认同主要包括认知、情感、评价和行为等四方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性别、年级、社会文化环境及语言的影响。此外,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呈高度的正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存在双重身份认同理论负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8.
郭凤鸣 《前沿》2010,(24):150-153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教育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文化选择障碍,表现为:民族教育中民族语言的逐步失语;民族教育内容的悄然改变;教育大环境不断受到新生状况的挑战。既然这样,民族教育的文化选择就应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为使命,以提升民族成员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培育民族成员的文化自觉意识为根本。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选择、编整和传播,教给民族成员辩证地认知、理解和诠释自身文化的角色与发展,调整心态,尊重与借鉴他文化的经验,与他族积极互动,相互走进,共同建构一个和谐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7,(5)
正我们很高兴生活在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浩瀚的文化经典,那一册册光辉的篇章,那一部部宏伟的典籍,犹如蕴涵丰富的宝藏,深植于这块文明的厚土;又如璀璨炫目的繁星,在人类文化的星河中闪烁华光。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兴起、阅读方式多元化,公众阅读"去经典化"的  相似文献   

20.
《智斗》、《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等经典京剧唱段将正式进入中小学课堂。据悉,教育部已对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增加了有关京剧的教学内容。承担试点任务的北京市教委的有关官员解释说: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民族文化艺术鉴赏能力降低问题,因此,开设京剧课有利于强化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