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军 《求索》2007,(3):165-168
清代中叶,大批文人以前所未有的严肃和热情参与通俗小说创作,将通俗小说的创作视为传世不朽的事业。将通俗小说当作可以藏之名山的著述。他们将传统诗文的抒情言志因素引入通俗小说,通过小说世界的虚拟来抒写自己的抱负、感慨,使得通俗小说具有了独特的品格,从而与传统诗文取得了精神上的一致,使通俗小说走向独立、走向成熟,更使得通俗小说达到了古典文学的巅峰。  相似文献   

2.
《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对李白现存诗文大部分进行编年,以梳理李白一生经历命运、思想脉络及诗歌创作特点为主旨,并围绕此主旨从校勘、注释、编年等各个方面将这一主旨贯通起来。校勘方面采取按断校,避免了不必要的异文之争;注释方面力求简洁,并注意把词语还原到诗歌语境中去理解其准确意思,注中有评,通过评的方式点明诗歌写作主旨及技巧;编年方面注意结合李白其他诗文和同期交游诗人的诗文,善于利用诗歌中的情绪导向并结合诗人经历,联系当时历史事件与社会环境寻找编年的线索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赵时春     
赵时春是明代嘉靖年间一位颇有影响的文人,但目前学界的研究还不深入。其思想中经世与理学色彩十分浓重;为人正直,交游以嘉靖年间的进士群体为主,多交兵部官员和陕籍人士;一生仕途坎坷,除客观因素外,他自身缺乏封建官场的耐受力、应变力和前线作战的经验是主要原因。赵时春文学创作的“秦风”特色十分明显,文学思想接近“唐宋派”,却又与“唐宋派”保持距离;对于戏剧、小说等新兴体裁,他不置一词。他是一个偏于保守的文人。  相似文献   

4.
嵇康是魏晋时期的文人集团———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以桀傲不驯的性格、刚直不阿的情操、放达的行为、清新的诗文闻名于世。嵇康的品性、处世行为和诗文与道家、道教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本文主要从他的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诗文的创作风格等几个方面来说明道家、道教思想对他的人生和道德风范的深刻影响 ,由此体现出他仙风道骨的人格魅力 ,探求他的行为风范及思想及其对后人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宋代的文人命运因受到悲剧时代的制约,他们的心态也普遍具有忧伤的色彩."伤春"的词作大多出自多情、失意的女性之手,主要表现词人感情世界中的"柔性"一面,也体现出词为艳科的特色."悲秋"词作中,一般都凝注了比较宽广的人生感慨.这与那个时代造成他们"病态"的心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马林刚 《求索》2013,(3):126-128
政事诗是集中反映朝廷统治、政治制度,评论国家时局,表现文人关怀民生、社稷的诗歌。有关政事的文学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甲骨文献,经由各朝代的发展,同时在诗可以"兴观群怨"的儒家诗论教化下,诗人将诗文创作作为表达个人政治关怀、揭露社会政治现实的有力武器。从最初的歌功颂德到怨刺、讽喻,再到诗文干政,政事诗伴随王朝兴废一直存在并发展,成为中国诗歌占比重比较大的一类。政事诗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夏雷  田苗 《传承》2010,(9):88-89
宦官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产物,与中国帝王政治相始相终。史上,汉、唐、宋、明时的宦祸最为剧烈。明代政治体制的需要,明中后期君主的昏庸以及宦官制约制度的缺乏,再加上阉党对宦官的附翼,就使得宦官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有明一朝为患剧烈,使得"明亡不亡于流贼,而亡于宦官"。  相似文献   

8.
宦官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特殊产物,与中国帝王政治相始相终.史上,汉、唐、宋、明时的宦祸最为剧烈.明代政治体制的需要,明中后期君主的昏庸以及宦官制约制度的缺乏,再加上阉党对宦官的附翼,就使得宦官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有明一朝为患剧烈,使得"明亡不亡于流贼,而亡于宦官".  相似文献   

9.
明代文学以其丰富多采的形式辉耀于文坛,尤以通俗文学的小说、戏曲和民歌显示了蓬勃的生气。而作为传统文学主要形式的诗歌和散文,在经历了汉魏六朝至唐宋一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已逐渐衰微而让位于过去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通俗文学,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说明了明代是文学体裁雅俗交替的时代。作为传统的诗文创作虽然在明代已处于衰弱的阶段,但文人结社树帜之风仍盛,他们在各种流派的激烈斗争中不断开拓和发展。诗文批评的复古论调虽然充塞于文坛,但作为探讨总结前代诗文的创作规律在明代仍是有业绩的。如“格调”、“兴象”、“风神”等…  相似文献   

10.
绮色佳,是美国纽约州一个风景如画的濒湖小城,著名的康奈尔大学就座落在那里。为什么会叫做“绮色佳”呢?听上去这是一个很有中国味道的译名,隐约其间的是上个世纪文人的风骨,那么,它到底跟中国有什么特别关系呢? 翻开中国现代文学史,一些名字从不因岁月的远去而淡出人们的记忆,他们的诗文,他们的故事,总能牵引我们的目光。在上个世纪的前三个十年里,胡适与韦莲司、林徽因与梁思成、冰心与吴文藻,先后在绮色佳——那个世外桃源般的小镇经历了一份心动一份姻缘一份牵念一生的恋情。  相似文献   

11.
付林鹏 《人民论坛》2022,(Z1):126-128
在中国古代,文人作为知识精英群体,其聚会往往通过纵情山水、饮酒赋诗的方式展开,同时还伴有诗文、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的创作,故被称为雅集。雅集在汉代开始确立,经过后代的发展,出现了兰亭雅集、西园雅集及玉山雅集等著名的文人雅集活动。这些雅集活动,以雅作为文化品格,以趣作为精神追求,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2.
“诗乡”的魅力贵州绥阳,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深厚,这里是中国有名的诗乡。据《绥阳县志》记载,自元朝至民国近千年间,这块土地上先后出现了不少文人志士。他们才华横溢,为官赋闲之时,创作了大量诗稿。明清以来,绥阳涌现了100多名有声誉的诗人,其中13人有诗文传世,出现了廖公弦、  相似文献   

13.
湖南士人有固守程朱理学,又热衷于经世致用之学的传统。道咸之际,他们呼朋引类,广泛地进行学术交游,在湘内形成了一个以罗泽南为中心的理学群体。他们以“义理经济合一”为治学路向,促进了学术与政治的紧密结合,对晚清政局学坛产生了较为重要的影响。湖南士人之间的学术交游,不仅是一个学术现象,也是一个政治现象。  相似文献   

14.
宋元以来,孔氏南宗与婺州学者的交游广泛而密切,其中以许谦、吴师道、黄溍、胡翰、宋濂等婺州名儒为代表。婺州学者对孔氏南宗的敬仰、评价、推崇具有较强的一致性。他们以孔氏南宗为大宗,对孔氏南宗士人的学养、品行、忠义精神与诗礼文化推崇有加。孔氏南宗与婺州学者的长期交游,不仅扩大了孔氏南宗的影响,促进了孔氏南宗的发展和孔氏南宗的思想演进,而且推动了浙西南地区的朱学传播以及区域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力图勾勒出元代唱和诗集与诗人群体的关系,明确指出唱和活动对诗人群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唱和活动加强了文人群体之间的人际交往,增强了群体凝聚力;二是诗文唱和,提高了艺术水平,扩大了互相影响,形成了共同或相似风格。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汉口已成为一座纯粹的商业巨都。作为其唯一经济基础和核心生活方式的商业生活对其文学发展必然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商业移民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大批生力群体,轻商传统激发了他们重视文教,商人们凭借经济实力为文学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合城经商的汉口为文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商业题材和一定的活跃思想。同时,这种影响还有着消极的一面,这方面甚至更为深刻:纷攘庸俗之风对雅致滋润的文学创作心境明显产生了干扰;轻商的传统观念导致文人不可能正确理解商业和商人,从而导致文人不可能正确面对和书写汉口人的生活;浮华的生活风气对文学的深刻性形成心理上的限制。这些状况基本上决定了汉口文学总体水平非常难有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唐会霞 《求索》2012,(7):112-114,101
西汉前中期,即从汉代建立到武帝末的120年间,西汉国力由弱渐强,最终达到极盛。这段时期内,各种阶层、各种身份、各种性情的人物积极进入社会,寻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因而彼此之间发生了密切而频繁的交游。这些交游行为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在求取政治功名、追慕势利基础上的非情感的交游,一类是建立在彼此欣赏、喜爱、仰慕基础上的真情交游。这两类交游基本触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总体来说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从温庭筠的几首诗看其与庄恪太子的交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温庭筠几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确曾从庄恪太子游,只是由于庄恪太子的被害与宦官有关,晚唐宦官势焰曛天,因而其与庄恪太子的关系反映在诗中,便极其隐晦,只有拨开层层迷雾,才能看清诗人写作的初衷.  相似文献   

19.
唐昌福 《求索》2007,(10):215-217
唐代中后期,由于政治危机的加深,皇帝深忌权臣宿将,遂起用宦官,典领禁军、参决机要,以牵制朝臣,力图找到一种新的制衡点,以维系岌岌可危的皇权。于是宦官作为维系皇权的独特政治力量干预朝政,与外朝士大夫抗衡,形成了唐中后期皇帝朝臣、宦官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有明一代,宦官之祸为中国封建社会所罕见,其干预朝政范围越出宫廷和中央,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各个领域。云南地处西南一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也与宦官有着密切联系。镇守太监与矿监税使,为明代宦官插足云南的具体形式。本文拟对此进行考察,探讨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