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樊江园 《法治纵横》2011,(17):31-33
7月9日,河北联合大学医学类2006级学生王晓楠等人找到记者,反映他们118名委培生上了5年大学,可毕业时既拿不到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也不能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2.
文凭     
一天,会场黑压压坐满了人,书记正在宣读文件。当读到“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时,书记将它读成“已经取得文凭的和  相似文献   

3.
文凭的疑虑     
追求知识,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也是时代的要求。近年来一些高校充分利用学校闲置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办起了各种在职研究生班、本科班等等,很多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勤奋苦读,完善自我。一个县的 7名领导班子, 5个是注册于某高校的在职研究生。一些省市近两年在读高校研究生中,在职人员已超过应届本科生数,而这些在职人员多为处级以上干部和企业主要领导。这种进步应该说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但是,我们在为此欣喜的同时,又不能不看到,在这股求知热潮中也夹杂着不谐音。一些人的行为说明,他们不是求知,而仅仅是为了“混”个文…  相似文献   

4.
历经数十次申诉,4次诉讼,但是,法院生效判决至今仍未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5.
王熙凤是男人万不及一的,模样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 又极深细。自主持荣国府日常工作以来,赫赫扬扬,百事周到。 惟一让她感到不满足的是识字不多,学历太浅。虽然凡事 有秘书代劳,领导是动口不动手的,但坐上主席台,念起讲话稿 来,常念错别字。贾环就曾当面指出来几次,让她颇感下不来 台,心里有些酸酸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学历歧视",大概和其他"XX歧视"一样,隐含着"优待"和"歧视"两个方面,不是歧视学历,而是对人的一种不正确的评价,其特征是"惟学历论",不管某个人真实水平、付出多少、贡献大小、潜力如何,也不管什么人格、权利上的"人人平等",你值个什么价,拿本本来瞧瞧。求治之道,首于用贤。任何游戏规则的制定,都应当为游戏目的来服务。人才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学校,也可能来源于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本期我们就来谈谈"学历歧视",这个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魏羲之 《政府法制》2012,(20):30-31
现如今,买卖文凭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买者坦坦荡荡,毫无羞耻之心,甚至因为买文凭而得到提拔重用升官发财的人为数不少;卖者更是沾沾白喜,文凭嘛。只不过一张纸,盖个章就可以得到几万几十万元甚至更多的钞票,何乐而不为?其实,买卖文凭的现象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  相似文献   

8.
王成 《政府法制》2007,(19):19-20
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如今,一些官员的学位年年看涨,文凭越拿越高,似乎官帽一变大,文凭也必须"更上一层楼",这才能显示出能力与学历的匹配,水平与身份的统一。然而,这些文凭都是真资格的吗?其中又有多少水分?  相似文献   

9.
《检察风云》2012,(14):14-15
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而今天,大学生已经不那么稀奇了。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高等院校不断扩招,另一方面,各种教育、培训机构迅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文凭大跃进"的时代。那么,在当今中国,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看重文凭,文凭对个人的发展究竟重不重要?观点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他们的思想碰撞,或许能带给我们对"文凭"这个问题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检察风云》2011,(15):39-39
高管,在人们印象中,个个是企业精英,成功人士,几乎就是高智商、高能力、高水平的代名词。可最近媒体曝光,国内约200名企业副总以上的高管人员上当受骗,被国外“野鸡大学”忽悠,花高价买采一钱不值的假文凭。光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今年1月至5月,就受理利用国外假学历实施的诈骗犯罪7件,涉及33人,涉案金额达796.8万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急欲突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以渴,文凭便成为人才的一张身份证明,成为人们追求成功的敲门砖。然而,在文凭热背后正能量发力的同时,文凭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后,进而被扭曲、异化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凭“大批发”2004年6月上旬,海南省会海口市,海南省委党校主教学楼入口处的一张特别告示引人驻足:从5月10日开始,受海南省纪委委托,海南省审计厅对该校原常务副校长叶某进行5年任期财务审计,并随时接受群众来访。告示张贴之前的情况是:今年1月,该校常务副校长(正厅级)的叶某突然被免职。形势发展很快,4月,叶某因涉嫌收取贿赂、纵容该校乱办学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双规”,党校成人教育部负责人方某、学员管理处正处级干部符某等多名涉案人员同时被“双规”。这一系列干部处理事件的背后,是一起令人震惊的文凭“批发”案。直至案发,承担严肃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份调查显示.2001年.一所大学1000多人报名申请硕士学位.结果竟查出100多人所持的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是假的。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成人教育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文凭和学位证书申请硕士、博士学位中,特别是部分党政干部读学位造假方法花样百出。  相似文献   

14.
时下有这样一种怪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平时不学习,某天忽然摇身一变竟成了“学士”、“硕士”。他们上学学费有公款付,论文有人代写,考试有人代考,自己惟一要做的,就是拿文凭,为自己的升迁“贴金”。这种用权力、公款窃取文凭的现象也是一种腐败。  相似文献   

15.
16.
【正方反方】 上世纪80年代,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而今天,大学生已经不那么稀奇了。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方面高等院校不断虻招,另—方面,各种教萑9培训机构迅速发展,甚至有人说,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民文凭大跃进”的时代。那么,在当今中国,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看重文凭,文凭对个人的发展究竟重不重要?观点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他们的思想碰撞,或许能带给我们对“文凭”这个问题的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急欲突破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文凭便成为人才的一张身份证明,成为人们追求成功的敲门砖。然而,在文凭热背后正能量发力的同时,文凭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后,进而被扭曲、异化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说到官场腐败,我们首先会想到贪污受贿、渎职,想到包养情人……甚少会将官员的腐败与"文凭"扯上关系。事实上,为自己贴标  相似文献   

18.
甘正气 《法庭内外》2012,(12):59-60
在人们心目中,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都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硕学通儒,融精深的法学思想、精密的逻辑思维和精妙的文笔于一身,简直是智慧的化身,神一样的人物。首席大法官作为他们的“头儿”和“班长”,那就更加了不得,要知道,美国建国200多年来,有43人担任过美国总统,但只有17人担任过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他们能脱颖而出担此重任,除了天赋异禀、天授机缘,所受的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国人素来重视“文凭”,  相似文献   

19.
2004年6月上旬,海南省省会海口市,海南省党校主教学楼人口,一张特别告示引人驻足:从5月10日开始,受海南省纪委委托,海南省审计厅对该校原常务副校长叶某进行5年任期财务审计,并随时接受群众来访。 更引人关注的是:2004年1月,从1998年8月以来一直担任该校常务副校长(正厅级)的叶某突然被免职。形势很快急转直下。4月,叶某因涉嫌收取贿赂、纵容该校乱办学的违法违规行为被“双规”,海南省党校成人教育部负责人方某、学员管理处正处级干部符某等多名涉案人员同时被“双规”。  相似文献   

20.
小说《围城》里方鸿渐和“克莱登大学文凭”的故事想必已为大家知晓。这方鸿渐在国外不好好读书,回国为了对父亲有个交代和好找工作,在法国买了一个子须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的文凭回来,而且还是个哲学博士,居然也在国内混了一阵子。不过,方鸿渐的“克莱登博士”比起“著名抗癌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