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融活动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使金融市场在短期内发生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 ,在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 ,也增加了金融风险 ,对法律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都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 ,探索建立更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 ,以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金融业是一个特殊的高风险行业。金融风险种类繁多,危害严重。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生了金融危机,不仅使本国经济、金融遭受严重损失,也使全球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我国金融业在总体上保持了健康发展的局面,但商业银行大量的不良贷款、金融机构内控机制薄弱、金融监管乏力、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也使金融业潜在很大风险。我们必须吸取国际金融危机的沉痛教训,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深化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内控机制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金融安全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但当前仍存在一些系统性金融风险隐患。从政府、非金融企业、居民、金融四部门看,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居民债务风险、中小金融机构业务风险等领域。为进一步巩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的成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从加快城投平台市场化改革、保障开发商合理融资、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等四方面着手加以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4.
金融风险和风险管理都是金融的天然属性,金融体系一方面在管控风险,另一方面又在制造风险,在微观方面表现为金融风险的必然性,在宏观方面表现为金融风险的周期性;熨平金融周期、缓和金融震荡、保持稳态发展,就必须想方设法使金融体系在业务扩张、产品创新过程中制造的金融风险与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承受能力相匹配,具体为金融机构的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管理能力与其自身风险匹配,和政府提升监管能力、采取有效措施使金融体系发展速度与其风险控制能力相匹配;集中到一点上就是要提升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将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金融市场将呈现出竞争加剧的格局。入世带来的既有发展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入世将为我国金融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创新与国际化发展等提供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同国际上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机构设置、金融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维护金融的稳定和安全,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是未来我国金融工作的重心。金融创新会加大金融机构自身的脆弱性,强化金融风险的传导和扩散效应,加速金融风险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金融创新固然是诱发金融风险的直接因素,但法律监管的松弛和懈怠才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强化金融监管法治建设才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环节。金融监管立法以金融监管法的价值选择为前提,金融运行效率和金融运行安全是金融监管法价值的基本内容。实践中,应通过提升金融安全立法的层级,制定专门的金融安全监管法,建立完备的金融安全预警制度来强化金融法安全价值的基础性地位,同时,通过制度设计改进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监管模式和监管形态以提升金融监管的效率,实现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的融通与互动,是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危机对本国、周边地区乃至全球的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加快金融业的发展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实施金融创新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强化金融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全面部署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监管,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监管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定,是顺利推进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而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首先必须对金融风险的形成原因有清醒的  相似文献   

10.
从金融海啸看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产品创新可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风险,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它也蕴含着极大的金融风险。本次金融海啸的重要成因和直接导火索是爆发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这使人们不得不对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重新给予高度重视和新的审视。加强对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已经不仅仅是个别金融企业、金融界甚至某个主权国家自身的经济问题,它将影响到全球的经济发展。本文围绕金融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12.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风险、风险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虽有联系,但在时间的维度上、社会的内涵上,风险的内涵、范围、来源、预警及其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正确把握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就不会误用这两个概念,更不会把它们混同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谣言盛行,每每催生或伴生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是为风险社会中的谣言风险。在某种意义上,谣言成为风险社会的重要风险源。谣言具有"社群共享"性质和"非理性"的一面,但是谣言也反映着社会精神状态,是一种表面扭曲但是底层真实的民意表达。近年来,高风险的领域也正是谣言的多发地带,这一契合性体现出大众对风险的感知和不安情绪。风险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媒介化特点使谣言的传播形态有所改变,为公共治理设置了难度和挑战。"辟谣"只是应急机制,积极培养公众对于谣言的"理性的怀疑意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利益冲突一直都是西方国家所关注的重点内容,欧洲和美国都曾对其开展深入的研究。随着利益冲突问题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公职人员的利益冲突也被大家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本次笔者将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主要分析了利益冲突和公职人员的基本概念,我国公职人员利益冲突的理论基础,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改善对策。旨在使我国利益冲突的相关预警、防范、配套措施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5.
私人银行业务是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并驾齐驱的主要银行业务之一.但由于我国金融立法还处于起步阶段,私人银行业务仍处于萌芽状态,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面临着政策模糊、法律真空和监管缺位的巨大风险和安全隐患.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制定和完善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并规范私人银行市场发展,是我国私...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下的责任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以来,随着风险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刑法理论和实践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责任主义是刑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包含着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两种刑罚价值的制衡。为了防范风险维护公共安全,责任主义需要对两种价值选择进行新的定位。作者从归责上的责任主义,量刑上的责任主义以及团体责任三个方面,分析责任主义在风险社会下可能出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金融衍生产品的保值性、收益性、全球性等特点充分满足了21世纪人们对金融投资高回报、高收益的追求。但是金融衍生市场繁华背后存在着巨大的监管漏洞,巴林银行破产、中航油巨额亏损等投资失败的典型案例都说明了在这个市场上,风险管理控制没有跟上其经济发展的步伐,这必然阻碍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中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为立足点,结合一些国际案例的教训,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从法律监管为切入点解析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可为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法律风险识别与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感知的两种理论范式——个体主义的和背景主义的范式——分别强调个体认知结构因素和社会环境背景因素对人们风险感知的决定作用。本研究根据风险感知的"知识理论"、风险的社会扩大理论及社会制度结构对风险感知的束缚作用,分别建立相关的研究假设,试图寻找这些理论在中国经验中的证据。文章的数据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民众对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强烈的风险认知,尤其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最强烈的风险认知。另外,民众的风险认知主要受个人的认知能力、媒介接触、城乡分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具体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媒介接触越频繁的人、阶层地位越高的人风险认知越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19.
采油企业每年由于生产的需要,投资项目金额大,涉及范围广,每个环节都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采油企业自实行内部控制制度以来,在项目风险管理制度的建设和体系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一些制度和体系已不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只有充分认识采油企业在项目管理中的风险,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中风险控制机制,才能确保实现采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刑事程序失灵是造成刑事司法信任危机的最直接因素.刑事司法对权力的定位和分配不合理,刑事司法机关对与公众进行合作的不关心以及刑事司法程序中的信息不公开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我国的刑事司法信任.要重新树立我国刑事司法的威信,除了要改革落后的制度之外,也要审视刑事司法机关及其人员的权力观念和合作态度,这样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