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法医临床鉴定中眼部外伤致眶壁骨折非常常见,因其早期不易诊断,故鉴定中存在较多问题.笔者现就外伤性眼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4例眶壁骨折的样本均系我单位201 1年度受理的案件.44例眶壁骨折者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 相似文献
3.
报告外伤性眶壁骨折17例,其中眶缘骨折4例,爆裂性骨折13例,4例眶缘骨折显著塌陷1例爆裂性骨折后遗严重复视,均鉴定为重伤;其余12例爆裂性骨折合并症治愈,鉴定为轻伤。同时提出,CT及MRI检查可准确反映眶壁骨折的部位、状态及眶内容物脱出程度,并能有效地防止有折漏诊,具有重要的法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对冲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冲性眶壁骨折在眼眶骨折中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以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对42例对冲性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资料有明确的致伤原因,均进行临床常规检查及双眼影像学检查。结果 对冲性眶壁骨折在眶壁骨折中占6.2%,致伤同侧42眼均表现为眼球钝挫伤,其中视网膜震荡18眼,重影症15眼,CT扫描显示眶壁无骨折。对侧42眼均无眼球钝挫伤及视网膜震荡表现,其中重影症10眼,CT扫描显示均为眶内壁骨折。双侧84眼全部出现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结论 致伤同侧眼表现为眼球钝挫伤以及对侧眼CT扫描显示眶内壁骨折为诊断对冲性眶壁骨折的主要指标,损伤程度评定为轻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眶壁骨折的损伤特点,探讨眶壁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收集2010 2012年在某市公安局涉及单纯性眶壁骨折的130例案件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致伤物、眶壁骨折的部位和形态、眶内及眶周的复合性损伤以及伤后6个月回访等. 结果 130例案例中,青壮年男性伤者比例较高,主要为拳头击打,单纯性眶内侧壁骨折的比例最高(81.5%),眶内及眶周复合性损伤致眼睑挫伤(挫裂创)和筛窦(上颌窦)积血最为常见,6个月回访发现眶壁粉碎性骨折30例伤侧眼较健侧眼球略有凹陷. 结论 单纯性眶内侧壁骨折不宜评定轻伤,应待伤情稳定后再予以评定,全面详细的眼科检验是单纯性眶壁骨折鉴定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7.
8.
1 一般资料笔者收集 1998年至 2 0 0 1年伤害他人身体致眶内壁骨折 191例进行分析。 191例受害人均为男性 ;其年龄分布 :2 0~ 2 8岁 117例 (6 1 3% ) ,2 9~ 4 5岁 6 6例 (34 6 % ) ,4 6~ 5 3岁 8例 (4 1% )。其中以 2 0~ 33岁年龄段较多 ;损伤发生时间均发生在白天和夜间11时之前 ;损伤发生的地点多在公共场所 (集贸市场 ,夜市 ) ,田间地头 ;拳击伤 173例 (90 6 % ) ,脚踢伤5例 (2 6 % ) ,板凳砸伤 6例 (3 1% ) ,啤酒瓶砸伤 6例(3 1% ) ,砖砸伤 1例 (0 6 % ) ;其中左眼损伤 14 0例(73 3% ) ,右眼损伤 5 1例 (2 6 7% ) ;130例均是于… 相似文献
9.
法医临床检验鉴定中,眶壁骨折是眶创伤常见的类型之一,多为一侧眼部受暴力打击后致同侧眶壁骨折,但一侧眼部受暴力打击后致对侧眶内壁骨折,相关报道甚少。本文作者曾遇到过2例,现报道如下:1案例资料案例1徐某,男,37岁。于2005年2月17日被人用脚踹伤右眼部,当日以“右眼部外伤半小时”收入院。入院查体:右上睑肿胀,皮下淤血;球结膜下颞侧出血,鼻侧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3。眶部CT示:左眶内壁骨折,略塌陷;筛窦积液。诊断:右眼钝挫伤;左眶内壁骨折。法医临床学检查:神清,查体合作,回答切题。自诉双眼视力各下降0.5;右眼球结… 相似文献
10.
眼眶骨折的法医学鉴定研究(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眼眶骨折的法医学特点。方法 从 3 653例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中筛选出涉及眼眶骨折的案例 ,分成 3组 :Ⅰ组 :爆裂性骨折 ,眼眶骨折而眶缘无骨折 ;Ⅱ组 :直接骨折 ,合并眶缘骨折 ;Ⅲ组 :复合骨折 ,上述两种骨折兼而有之。结果 涉及眶骨骨折 50例。Ⅰ组 2 6例 ,占 52 % ;Ⅱ组 1 9例 ,占 3 8% ;Ⅲ组 5例 ,占 1 0 %。爆裂性骨折以内、下壁多见 ,占 96% ,致伤物以拳脚多见 ,占 78% ,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轻。直接骨折以外壁多见 ,占 56% ,致伤物以钝性工具多见占 63 % ,视力和眼球结构损伤较重。复合骨折各壁均可发生。结论 爆裂骨折损伤程度轻于直接骨折和复合骨折 ,容易引起误诊。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分析外伤后流产案例法医学临床鉴定的特点,探究外伤与流产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收集近年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临床法医学教研室外伤后流产法医学鉴定共23例,总结和分析外伤后流产案例的特点。结果23例外伤后流产法医学鉴定例均为早期流产,体表损伤轻微,伤后短时间内出现阴道流血,并在较短时间内流产。高龄孕妇、农村人口和无业人员所占比例大。结论流产原因较多,对于外伤后流产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只有排除非外伤性因素后,才能认定为外伤性流产;对于不能排除非外伤性流产因素的案例,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损伤为流产的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或诱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过骨盆骨折移位距离来判定骨盆前环骨折畸形愈合。方法通过测量骨盆前环骨折伤者影像学资料的骨折移位最大距离;对20例被鉴定人进行回访,询问其遗留的症状。结果 20例中有14例(70%)骨盆前环骨折移位大于4mm;在16例接受回访的被鉴定人中,有12例(75%)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有盆部隐痛或明显疼痛症状。结论骨盆前环有两处或以上部位骨折且移位超过4mm,多数可考虑认定骨盆畸形愈合;骨盆前环单处骨折,移位超过6mm,可考虑认定骨盆畸形愈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CT技术的应用对鼻区骨折法医学鉴定的影响,发现现行鉴定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方法 运用x2检验比较两个不同时期分别以X线和CT为主要鉴定依据评定为轻伤的案件,探究医学放射影像检查技术对鼻区骨折鉴定意见的影响程度.结果 发现CT技术对鼻区骨折的鉴定结果的影响,与X线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暴露出基于X线影像技术的鼻骨损伤鉴定标准条款不再适应目前鉴定实践状况的问题.结论 在CT技术广泛应用后,现行的鼻骨损伤鉴定标准条款不能很好地适应医学发展,有必要重新制定基于CT技术的鼻区骨折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在骨折法医鉴定中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对366例法医鉴定者行薄层扫描并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see-through)和多平面重建(MPR)处理。对所得图像进行诊断和分型。结果准确诊断并对134例鼻骨、98例眼眶和21例颅骨骨折进行分型。正确显示36例肋骨骨折、4例肩胛骨骨折、24例脊柱骨折和27例四肢骨及关节骨折。利用透明化X线模拟投影等技术鉴别陈旧性骨折18例。结论MSCT及图像后处理在骨折法医鉴定中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可为伤害等级鉴定提供有力的法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年份中毒案例的毒物种类、中毒途径、中毒方式等相关问题,为此类案例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1957—2008年鉴定的607例中毒案例尸检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99—2008年218例中毒案例中死者男性居多,30~49岁占50%,中毒以口服方式为主,意外中毒居首位,毒物种类以杀鼠剂、有毒气体、农药类位居前三位。与1983—1998年及1957—1982年的中毒尸检资料对比,不同年份间毒物种类明显变化,近年农药、氰化物中毒减少,杀鼠药、有毒气体及醇类中毒增加,毒品滥用激增。结论农药中毒是长期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类毒物,须对此提高防范意识;对联合中毒日益增多的趋势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法医临床学鉴定的要点。方法对25例外伤性脑梗死的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情况、梗死部位、临床表现等。结果 25例被鉴定人中以儿童和老年人多见,并均有明确的颅脑外伤。脑梗死部位好发于大脑基底节-内囊区或额、颞、顶叶皮层区。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损害后果与脑梗死发生部位具有直接关系,应引起法医临床学鉴定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课题收集真实案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对,寻找常州市武进区命案特征,总结命案现场的法医学检案重点、难点和相关实践经验。方法收集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2006~2010年94例已破命案资料,应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2010年案件数量略有上升,而每年的第一、三季度为命案高发季度。受害人及嫌疑人多为流动人口,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以青壮年为主。嫌疑人均学历较低,多从事打工、务农,或无业,多由纠纷升级为命案。以锐器伤及钝器伤多见,死因基本为机械性损伤和机械性窒息。结论命案发生与人口数量呈正相关。受害人及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作案动机、致伤工具、损伤分布、死因等均反映出了命案现场法医工作的基本内容、工作重要性及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