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正>黄大年,男,1958年8月生,广西南宁市人,生前任吉林大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地球物理系,1996年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后担任剑桥大学研究员。2009年12月,由国家"千人计划"(第二批)引进回国,组建并担任吉林大学暨吉林省"移动  相似文献   

2.
曾有情 《党史文汇》2001,(11):32-33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 ,英国一位名叫克拉克的青年军官在《无线电世界》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球之外的接力通信》的论文 ,率先提出利用人造卫星在太空中进行远距离信号传输的大胆设想。 1 954年 ,美国海军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卫星地球站 ,利用月球对电波的反射 ,进行无源卫星通信。同年 ,美国人哈罗德·罗森受克拉克设想的启示 ,设计出了一种自旋稳定式卫星 ,这便是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雏形。 3年后 ,从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到 1 965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通信卫星正式进入实用阶段 ,人类实现了跨洋通信和电视…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1,(29):66-66
10月末,地球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相对于不直观的数字,这些经过特殊制作的卫星图,可以让我们对繁忙拥挤的地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加拿大人类学家FelixPharand花费13年时间绘制成的人类活动的宏观图像.  相似文献   

4.
小华 《党建文汇》2006,(1):42-42
美国宇航局(NASA)称.小行星“阿波非斯”将在2029年与地球擦身而过.2036年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力足以使美国得州消失.或使两个欧洲国家消失.在如此毁灭性的撞击中,地球上的生物将难以逃过此劫.一位俄罗斯科学家预言.其爆炸产生的能量相当于11万颗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地球上的生物将受到毁灭性打击。俄罗斯天文学家肖尔制作了一个模型,假设“阿波菲斯”击中太平洋,  相似文献   

5.
新视界     
《当代贵州》2011,(29):66
新奇事特殊卫星图展示网状地球10月末,地球人口将突破70亿大关,相对于不直观的数字,这些经过特殊制作的卫星图,可以让我们对繁忙拥挤的地球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家曾经兴高采烈地预言,下个倒下的将是中国,在2000年时人类社会将庆祝社会主义在地球上消失。事实上,社会主义失败了吗?社会主义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7.
陈钰鹏 《党课》2010,(16):122-122
有人说“人口是定时炸弹。”人口爆炸是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至2050年,地球人将会多至90-100亿。  相似文献   

8.
到本世纪末,如果全球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地球将因此失去一半以上森林,4亿人面临饥饿,30亿人将无淡水可喝。在详尽分析人为造成的气候变暖潜在后果后,英国科学家得出这一惊人结论。  相似文献   

9.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4):29-29
人类生存的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迹象?茫茫宇宙的初始状态起于何方?对于这些一直以来困扰我们的疑问,射电望远镜或许能帮助我们解开"冰山一角"。探寻地外文明2007年7月,经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准,总投资6.7亿元人民币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s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项目落户贵州平塘,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单口径最  相似文献   

10.
叶学平 《学习月刊》2011,(15):19-21
"十二五"的大幕已然开启,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将面临如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挑战。放眼全球,从美国、日本、欧洲世界几大主要经济体到"亚洲四小龙",以及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墨西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他们都曾面临在各自的发展道路上经过一段高速发展期后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他们之中,有些转变得  相似文献   

11.
2004年1月24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项目的立项。随后,国防科工委对外宣布正式启动“嫦娥工程”。2007年,一颗属于中国自己的卫星“嫦娥一号”探测器将开始绕月飞行;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球上实施软着陆;在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相似文献   

12.
只要大家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千百年后地球仍将那么神奇与美丽,依然拥有葱郁的森林,湖里依然簇拥着活泼机灵的小鱼,飞翔的鸟儿时而穿越……“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节约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3.
《党风与廉政》2002,(7):43-43
专家认为,大约50年后,人类将面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现在广泛使用的传统能源严重短缺的局面,工农业的发展将受到能源危机的制约。现实而可行的解决未来能源问题的途径是建立使用“氦-3”同位素的热反应堆。这意味着没有放射性污染,不会给环境造成危害。但地球上“氦-3”同位素的储量不大,仅有约15吨,无法大量生产能源。自动飞行器和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获取的资料表明,月球上有足够的氦。这种地球稀有的元素在月球表面的尘埃中多达数百万吨。据俄罗斯库尔恰托夫研究所首席专家尤里·斯米尔诺夫介绍,月球上的“氦-3”储…  相似文献   

14.
一位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当我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后,回眸地球,才真正感受到自己家园的可爱。那可爱的蔚蓝色是宇宙生命的颜色啊!“海洋被称为生命的摇篮,海洋以丰富的资源哺育了人类,海洋被誉为“地球的空气调节器“。于是,人类便潮涌般地奔向海边。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统计,距海岸线100公里的沿海地区已居住着近60%的人口。1993年,世界海岸大会预测,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三分之  相似文献   

15.
八面来风     
重庆:2009年将生成全球最大人工湿地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时,重庆市库区15个区县将生成相当于5个渝中区面积的人工湿地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在清洁水体、造氧、建立地球多样性生态圈方面有其他生态环境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三峡工程竣工,重庆市将获得面积100平方公里(1万公顷)人工湿地群。而目前,号称世界最大的人工湿地在英国,约115公顷。广西:近海岸海洋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正减弱尽管广西沿海绝大部分海域为清洁海域和较清洁海域、生物多样性现状明显,但是海洋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形势,强化海洋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目前广西近岸海域海…  相似文献   

16.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成功测试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这款红外传感器可探测对地球构成威胁的小行星。美国宇航局希望将小行星狩猎传感器部署在地球和太阳的轨道之间,大约为4倍地球到月亮之间的距离上,可发现4500万公里外可能撞击地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09,(3):20-20
人类是地球的宠儿,地球奉献出氧气、淡水、食物、矿产等,无私地哺育着人类。人类驯化动物、栽培植物、发明机器、建筑高楼等,使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与周围环境之间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和平衡。否则,一旦打破地球的生物界平衡,人类将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18.
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百万年里,能将物件抛掷到大气层外的地球轨道上去,还是最近这几十年内的事。1957年,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让同在这个星球的几十亿人翘首相望、惊叹不已。其实,中国人对飞出地球、遨游宇宙的热情,早在几千年前便已激发起来了。“嫦娥奔月”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首部以太空为背景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农历新年贺岁片中异军突起,获得票房和口碑双丰收,被业内人士视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里程碑。有舆论指出,《流浪地球》有望开辟国产科幻片元年,打破科幻电影由好莱坞垄断的局面。《流浪地球》改编自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2000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在遥远的未来,太阳急速膨胀将要吞噬地球,人类为自救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要带地球到  相似文献   

20.
正从现有的记录来看,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600万年之久,但是如果相较于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1亿6千万年,人类可谓小巫见大巫,这也能看出恐龙的霸主地位。带着好奇,我们来到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建于1956年的成都理工大学,其前身是直属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的成都地质学院。正是基于其特殊属性,博物馆将地质、化石作为了主要的展示品。沧海桑田、时光轮回。走进博物馆,空气中似乎夹杂着一些尘土,来自远古的生物们向我们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