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志尚 《人权》2006,(4):34-37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同时向全国人大提出了“人权入宪”的建议(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宪法修正案》),这两件事是互相关联的,前者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人权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前进方向;后者则以宪法  相似文献   

2.
《半月谈》2004,(5):8-8
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和新一届政府最突出的施政特色的话。那就是“以人为本”。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所做的一桩桩亲民、爱民、为民的实事中,从党中央、国务院推出的一系列体恤民生的重  相似文献   

3.
《人权》2003,(2):56-57
在羊年元宵佳节之际,为庆祝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国际性刊物《人权》杂志创刊一周年,由《人权》杂志社与《中国艺术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人权书画笔会”于2月16日,在北京留下了绚丽的篇章。 在新的世纪里,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这样一次盛会,旨在挖掘人权的文化内涵,弘扬人权精神,普及人权知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以人为本”写入中央全会文件,是中共执政理念的飞跃,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认识它的意义,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以卓有成效地贯彻这一执政兴国的理念,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而认识“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认识“人”。  相似文献   

5.
颜彦  王永前 《半月谈》2004,(5):9-14
聆听完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眸一年来走过的艰难而更坚实的路程,参加今年“两会”的许多代表、委员用八个字盛赞本届中央政府: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刚刚过去的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重要而非同寻常的一年,更是“人”的权利和“民”的利益备受重视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叶小文 《人权》2007,(6):13-14
十七大报告科学、准确、权威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义、核心和基本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高度自觉地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解决一切有关发展的具体问题就有了明确的方向。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为了做到"发  相似文献   

7.
杨庆祥 《人权》2005,(2):56-56
在家庭里,谁是谁的父母,谁是谁的子女,其辈份关系,是不会搞颠倒的。在国际社会,没有一个国家的官员敢于放言自己是人民的父母官。然而,在中国的职场上,人民群众“亲切”地称官员为“父母官”,或者官员不经意间“坦然”地把自己比做“父母官”的现象,屡见不鲜。前不久,在一次播报“三个代表”在基层的电视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生动画面:某县相邻两个村,近在咫尺,却“老死不相往来”,为什么呢?原来是一条小河隔断了村民间的交往。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两个村的村干部们组织群众集资,修建一座“连心桥”,从此结束了过河难的历史,两地群…  相似文献   

8.
《今日浙江》2006,(2):F0002-F0002,I0001
“十五”时期是浙江省社会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时期。回首这不平凡的五年,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就业再就业方面:至2005年末,全省城乡从业人员达到305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20多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近900万人,比“九五”期末增加310多万人,有效地解决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问题;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建立,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的并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农村劳动力转…  相似文献   

9.
付国荣 《人权》2004,(5):55-56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努力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汲取人类关于发展的有益成果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升华基础之上的重要理论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内核和价值本源 ,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在于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至上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从宪法的核心价值看 ,以人为本与宪法至上是契合的。法律文化传统中“宪法至上”思想和人文精神的缺失 ,公众法律意识的现状及对宪法至上理解上的偏差 ,对“以人为本”认识的混乱和滥用因素是二者产生隔膜的根源。其冲突通过明确人权的界限 ,限制政府权力来协调。  相似文献   

11.
马明高 《人权》2002,(5):55-55
人权这“玩意儿”,近几年在全球被高声地叫喊着,而且有越叫越凶之趋势。令人不安的是:那些弱小的饥寒交迫的国家和民族不多吭声,而那些日子过得滋润发痒痒儿便去这个国家放几炮那个地区打几枪的超级大国的“高级公民们”,却比谁都叫喊得凶,仿佛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叫嚷着这个国家侵犯人权了,那个地区没有自由了。 人权到底是什么?那部著名的《世界人权宣言》中阐述得再清楚不过了。其第一款中说:“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第二款中又说:“人人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藉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区别。”人权概念是有所指的,不是你想怎么就怎么,你觉得怎么开心就  相似文献   

12.
张志铭 《人权》2006,(4):38-39
在当今中国社会倡导并推行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政策,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人权事业具有密切的联系: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对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理解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人权事业的发展:而人权事业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并必将成为科学发展观所指向的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以人为本作为执政理念,施政一年多来,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实实在在地体现了鲜明的重农特点。  相似文献   

14.
凌德权 《半月谈》2004,(10):4-5
5月上半月的国际新闻焦点,当属震惊全球的“虐囚门”事件。伊拉克战俘、囚犯在监狱中惨遭美军男女看守凌辱、拷打甚至杀害的一幅幅照片.最近赫然刊登在美国多家大报纸的显要位置。现代传媒技术又把这些骇人听闻的照片传遍世界。  相似文献   

15.
就我国宪法文本而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以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为我国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我国宪法中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从比较法来看,如果说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核心,那么在我国,"以人为本"则构成了人权体系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将劳动保障的实际工作与理论学术研究工作相结合,从本期起,本刊特辟"论坛"栏目,刊发劳动保障领域具有探索性、前瞻性的新观点、新思维、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实现了四次飞跃与升华,"以人为本"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必须贯彻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项建设工作中,落实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中。  相似文献   

18.
姜纪 《现代领导》2006,(9):10-11
5年,可以浓缩一个城市发展的精彩辉煌;5年,可以感受一个城市发发蒙振落执著追求,回眸江阴市“十五”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强烈体会到这样一种发展理念:市委、市政府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有心谐相处。江阴这艘巨轮朝着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和谐江阴不断前进,激起朵朵动人的浪花。  相似文献   

19.
《半月谈》2004,(5):42-43
  相似文献   

20.
隋刚 《公安研究》2008,(1):87-91
在"三基"工程建设中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实现公安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公安机关要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以人为本在"三基"工程建设中的作用,解决当前"三基"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与以人为本相悖的现象,激发"三基"工程建设发展的内在持久动力,夯实"三基"工程建设发展的社会群众基础,保持"三基"工程建设的良好运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