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羽 《工友》2011,(5):15-17
空巢老人是指无子女或子女不在身边、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在我国1.67亿60岁以上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他们的最大问题是心灵孤独。  相似文献   

2.
张立人 《工友》2008,(9):55-55
前几年,我们村几位退休职工在一起闲聊。聊着聊着,聊到有些成年子女不喊或基本不喊爹妈的问题,老人门感到震惊和心酸。老人们认为: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却使父母剜心般的难受。作为长辈,有责任、有义务提醒、劝导这些  相似文献   

3.
代艳坤 《时代风采》2010,(18):29-29
今年,马龙县总工会把特困职工(农民工)子女,尤其是特困单亲女职工子女、零就业家庭子女,父母中有下岗失业人员的特困职工子女列入“金秋助学”资助范围。对60名应届考上二本以上困难家庭的学生每人给予1000元的资助,其中农民工子女51名,下岗失业职工子女9名。  相似文献   

4.
言欢 《农村青年》2014,(8):19-22
高龄父母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七个在城里生活的子女把父母送回老家,并实行轮值照顾父母制度,照料父母的时间。他们还要记下“孝敬笔记”,父母身体的任何不适都要记录在案。十年来,7兄妹写下上百万字的孝敬笔记,94岁的父母在儿女陪护下,至今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今年山东省“最美家庭”的评选中,这个家庭以高票入围。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运》2010,(5):60-60
遵义市总工会来稿,介绍了他们积极推动市委市政府开展以“关心外出农民工,关怀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为主要内容的“三关工程”,充分发挥镇村工会组织作用,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经验。一是建立基层工会双向维权机制,使外出农民工有坚强的后盾支撑。市总工会加入了与沿海发达地区45个城市结成的“城际间双向维权联盟”,建立了四级维权网络,  相似文献   

6.
李洋 《中国工运》2014,(1):38-40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户籍、就业等方面制度改革的催化剂和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近年来,遵义市总工会率先提出了以“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为主要内容的“三关工程”,并在全市范围内全方位实施,深入乡村,  相似文献   

7.
如何化解“啃老”难题,不仅要用法律督促子女坚守孝道,不要轻易向老人伸手,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不要养成依赖习惯。这,也考验着政府的执政智慧。杭州市法制办拟定的《杭州市老年人权益保障规定(草案)》在保护老年人权益方面做出了多项规定,其中包括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对于虐待老人的养老机构最高可罚款3万元。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孝敬父母是做人之本。年轻人不但不自食其力,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还赖在家  相似文献   

8.
编辑这组文章,是因为马上又到重阳节。近年来,人们“热过”的节日有不少,除了中国的,还有外国的;妇女有节,儿童有节,青年有节,甚至情人也有节。那么,老人呢? 每逢重阳节,广西柳州鸡喇村的干部就要给老人摆酒席、切蛋糕、送红包,村支书亲自主持,年轻人跑前忙后,使高龄的寿星们笑逐颜开。为什么这样做?他们说:“没有老人艰苦创业,哪有我们富裕的今天?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为了给公公治病,做媳妇的韦丽不惜当街下跪,感动了第11辆出租车的司机,也感动了行医40多年的大夫,说这样的事情“连亲生女儿都难以做到”。韦丽是怎么想的?“让老人快乐是我的最大幸福!”这是她的心愿。 谁都有老的时候,谁都会从青年走向老年,谁都希望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今天你对老人好,明天你就会被自己的孩子所爱。“中华民族的美德不能丢!”百善孝为先,一个对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对孤弱无助的阿公阿婆都不理的人,何谈其他? 这组文章,也许能让我们对老人多一些温情,多一些关照,多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昌海 《工友》2011,(5):49-49
中国有1.67亿老人,其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空巢"老人的问题愈发凸显。老人不仅需要经济上的支持,也需要精神上的抚慰,而这恰恰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在现实当中,  相似文献   

10.
韦丽曾经是个高傲的姑娘,由于身材好,长相漂亮,又在城里做服装生意,因而,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时,条件一般的小伙子,她一个也瞧不上。于是,都说她“眼光刁”。 后来,她嫁人了,嫁到了一个谁都无法想像的家庭。她丈夫的情况正好和她相反:以前也认识好多姑娘,但是谁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穷,因为他认下一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做父母,并且,其中一个老人还患有皮肤癌,全身流脓流血,散发恶臭,没人敢靠近。 对于韦丽的婚姻,人们只说三个字:“想不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韦丽和丈夫在相爱中品味艰辛,在贫穷中创造幸福,共同照顾多病的老人。2007年8月1日,当记者来到他们家时,韦丽已经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大孝心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她公公和婆婆的病情日见好转,全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们又多了一个“想不到……”  相似文献   

11.
姜明 《工友》2013,(3):42-42
“这里的校舍很漂亮,老师很好,上学特别快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的王锐,3年前随父母从山东来到天津,转学到天津滨海新区一所公办小学就读。在天津,像王锐这样的外来工子女有14.77万人,他们在工会、教育部门的帮助下,和当地户籍学生一样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绿叶 《农村青年》2013,(5):21-24
八甸岳父意外在车站走失,他抛下生意,和妻子驾车行程三万公里,到处寻找亲人。旅途中,只要见到流浪老人,他都会收留,并千方百计帮老人寻找亲人。如今,岳父仍杏无音信,他却先后收留了98名流浪老人,帮助35人找到了家,因为生意暂停,并负债十多万元,他被人讥讽为“疯子”、“傻子”,而他不以为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流浪老人都活得有尊严——  相似文献   

13.
杨璐 《工友》2011,(12):40-40
建设400多处农民工公寓、实施“蓝天计划”帮助民工子女就学、培训农民工创业就业……记者从常州市总工会了解到,该市正推行多项举措保障民工享受同城待遇,为常州市域内的农民工圆上“城市安居梦”。  相似文献   

14.
悦读     
《工友》2012,(3):4-4
老人的安全感来自子女的孝顺,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的保护,男人的安全感来自事业和家庭,女人的安全感来自男人和爱情。无论幸福由什么组成,安全感一定是其中一部分。真正的安全感,并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哪怕你不去拿,也知道它始终都在,不会变。——人的安全感从何而来?每个人都不同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经济大省,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城市有大量来自省内其它欠发达地区和省外的劳动力。由此产生的学龄农民工子女群体数量也与日俱增。农民工子女,包括一部分由于其父母外出务工而在家乡就读、生活的,一部分是跟随父母在务工所在城市生活的。他们在经济、学习和社会生活上都处于相对弱势状态。因此对这个群体的关爱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6.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正面临着一个让他们日益困惑的问题:生活好了,孩子却“退化”了,不会做家务,不会待人接物,不会照顾自己……以至踏上社会后,父母还为他们牵肠挂肚,揪心不已。湖南一位下岗教师从父母们的忧虑中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她针对城里孩子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能力差的现象,办起了“吃苦农庄”,让孩子们在“自我虐待”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从而独辟蹊径地闯出了一条金光灿灿的掘金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山大学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于2002年就“大学生获取性信息的途径及其变化”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调查。根据所获取的部分数据和个案访谈材料,并结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在“后象征”、“互象征”、“前象征”3种类型的文化传递过程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一种基于平等与互动基础上的亲子教育观。  相似文献   

18.
耿银平 《农村青年》2014,(12):50-50
一项调查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农村老人自杀率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农村老人自杀开始被视为“正常”甚至“合理”。  相似文献   

19.
傍晚,街坊王老汉与儿子的吵吵声震顶房盖,只听老汉大喊大叫地说:“你这样‘啃老’下去还能维持多久,等我死了看你怎么撑起这个家。”老汉只有一个儿子,是地道的“80后”。老人一辈子土里刨金,省吃俭用供他大学学业,又为他娶妻生子。并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做老人的心疼下辈,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总工会从本地13.6万名外出务工人员对子女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创新“关爱工程”,使3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在学习和生活中“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进一步拓展了外出务工人员维权服务领域。外出务工人员是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工会组织不仅要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务工中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要为外出务工人员安心外出务工解除后顾之忧。这既是服务发展劳务经济大局的需要,也是全面履行工会职能,延伸拓展外出务工人员维权领域,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平桥区总工会提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子女实施“关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