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改变,其中包含了农村邻里关系的内容、邻里关系的形式以及邻里情感的建立等等,而这些影响在更深的层面上解构了邻里之间的人际信任,邻里之间的"信任"处在一个相对断层的状态。本文从一场农村青年之间的打架事件中追问了邻里信任关系建立的这一断裂状态。  相似文献   

2.
罗大蒙 《理论月刊》2023,(11):111-119
情感是共同体的纽带,将邻里建设成为一个有温度的情感共同体,是城市社区邻里重建的重要命题。互动是情感共同体的生产机制,信任感、团结感和公共性等情感表征,均蕴含于人际互动之中,微观的人际互动筑牢了共同体的情感基础。作为一种社会互动媒介,共享具有激活积极情感要素的重要价值,是情感共同体建设的有效载体。情感共同体建设实践经验表明,共享是情感唤醒机制,能够重构邻里关系,缔造邻里信任感;共享是情感凝聚机制,能够激发公民群体身份认同意识,强化邻里团结感;共享是情感延伸机制,能够培育居民公共精神,孕育社区公共品格。情感是一种重要的治理工具,积极、正向的情感共同体为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偶读有感     
偶读有感燕江波近●燕江波间互相攻击,互相拆台,谁也别想干成事;帮派内部则搞无原则的勾结。这种现象在农村一些地方比较突出,一个家族一旦出了一个村长,这个家族不久就会出现一批村办企业和厂长。六是以邻为壑。一些单位和个人视邻里或同行为仇敌,邻里之间互相制造...  相似文献   

4.
《广东民政》2010,(3):44-46
中央电视台曾以《中国人邻里关系调查》为主题,对中国15个大城市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4%的人与邻里几乎完全不认识,“远亲不如近邻”已成为往事。从以上状况可以粗浅的分析:城市邻里之间守望相助的功能日趋弱化,取而代之的是铁门铁窗铁心灵,高楼高房高距离。“咳嗽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随处可见,邻居之间交往日趋表面化、形式化,邻里关系趋向于冷淡。有些邻居之间已经是“最近的距离和最远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为构建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促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在社区、农村的深入开展,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北京市委农工委在全市联合开展宣传树立1000个文明示范楼门庭院活动。通过发动社会单位、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特色鲜明的楼门庭院文化,倡导邻里之间文明礼貌、和睦友善、守望相助的社会文明风尚。  相似文献   

6.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要求家庭的和谐。所谓和谐家庭,应是以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社会之间、家庭与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新型文明家庭。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夫妻关系的和谐、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和谐、邻里之间的和谐等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 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和基石,一直以来“好邻居赛金宝”的俗语早已古今流传,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正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过去楼组里面搞活动,居民们“千呼万唤不出来”,如今,在职党员和社区百姓一呼百应,党组织的号召力增强了;过去住在现代公房里的居民们家家铁门一关,“老死不相往来”,如今,大家见面微笑打招呼,邻里相睦,社区百姓亲同一家人……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3,(11):35-35
一、邻里携手共谱”亲情中秋”。一是清洁家园活动。各镇街巾帼志愿者、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们进行环境卫生大扫除,共同美化社区大家园。二是邻里文化节。开展“家和中秋聚,邻里共团圆”百家宴、“社区大家唱”等系列活动,共享中秋盛宴。三是“文明过节”公益宣传。  相似文献   

9.
初冬时节,笔者到天津市红桥区采访.发现这里的社会互助很有特色.看后令人耳一新.精神一振。可能有人以为这就是7年前他们搞起的邻里互助实际上.社会互助虽然以原有的邻里互助为基础.但其广度与深度.比邻里互助又有了新的突破。笔者了解了这一新事物的前因后果。局长的建议幻.桥区的对公牛助.起于民政uK的一·个建议。区民政局长马]““智.爱胞基层.爱作调查。1993年下半年.他跑了OO多个居委会,了解居民疾苦.寻找改进民政厂作的着眼#。K政对象有疾苦.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的优待有待改进.照顾有待完善。写而长还发现.…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富裕县富裕镇二社区居民陈某,与徐某因邻里之间的边界发生纠纷,打起了官司。2010年10月9日,富裕县法院给陈某送来传票。陈慕一看自己成了被告,顿起报复之心。  相似文献   

11.
记忆中的四合院,曾是在北京读书时留下的“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居家意境,悠闲自得、邻里融洽。居住在其间,即便是匆匆过客,也会感到暖意浓浓,一种安全感、亲切感油然而生,人与人之间熟络得快,且少有拘束。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4,(12):84-85
放眼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交往的频繁、利益摩擦的增多,兄弟阋墙、夫妻反目、邻里交恶、同伴误会、琐事争执的现象比比皆是,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一颗豁达之心、有没有一种豁达之念、有没有一丝豁达之意。  相似文献   

13.
杨玉峰 《广东民政》2009,(10):26-28
现代社会城市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容易出现社区邻里间的隔膜,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和谐因素的出现。深圳市南山区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社区可持续性发展为目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大力推进社区“爱心驿站”建设,有效整合了社区慈善资源,在社区搭建起一个联系邻里友谊、关爱互助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的邻里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邻里关系是婚姻家庭外部距离最近、最密切的一种人际关系。邻里关系由于其特殊的最近性和不可避免的密切性,使其成为影响个人情绪、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一个重要因素。邻里道德是指调整邻里关系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它的基本道德要求是,邻里之间要互敬、互助、互谅。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好赛金宝”,良好的邻里伦理关系是中国人十分珍视的传统美德。北京是六朝古都,有悠久的历史和道德文化传统。定居于北京的各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共同生活中,在接人  相似文献   

15.
现代慈善的基本概念慈善,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文明传统。人的慈善意识和行为乃人性使然,并不因文化、宗教背景的不同而大有差异。传统慈善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施受关系,往往发生在亲友、邻里、熟人之间,在现代社会仍有存在的需求和价值。现代慈善的结构图由六大部分组成,即以慈善组织为圆心,以慈善文化为半径,左为  相似文献   

16.
龙利硕 《人大论坛》2011,(11):46-46
近日,贵州省锦屏县人民法院敦寨法庭的法官和当地派出所民警联动司法,成功化解了一起邻里纠纷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姜健 《中国妇运》2008,(9):27-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社区文化的引导和支撑。和谐社会越发展,社区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就越突出、越明显。邻里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微观缩影,体现着社会和谐的深度和广度。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住进了高楼,相对封闭的单元房限制了邻里间的来往,也隔断了交流和沟通。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核心,孝文化更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此孝文化的建立和传播需要良好的氛围,广大农村地区邻里往来频繁、人际关系密切,营造出浓厚的孝道氛围可以感染更多群众,让孝文化在每家每户、邻里之间自由传播。  相似文献   

19.
为邻里架﹃桥﹄沈阳市和平区云集街道邮局胡同妇代会开展邻里相认相知相助活动纪实●杨玉梅沈阳市和平区云集街道邮局胡同,地处市中心,是一个以商品房为主的小区,有居民574户、1118口人。居民搬到这里有好几年了,可彼此没有往来,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小孩...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8,(17)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基层社会矛盾不再简单表现为婚姻家庭、邻里之间等民间纠纷或者企业改制等单一形态,涉及征地搬迁、金融风险、教育失衡、医患矛盾、环境污染等多领域,社会矛盾的触发点增多。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社会心理建设滞后,导致了社会心态的失衡,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性、针对性日益明显。一直以来,南通市崇川区大胆实践,探索社会矛盾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