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士华 《民主》2009,(2):53-53
对于房市的议论,现在是各种声音都有。房价到底能不能降下来?房市到底有没有降价空间?行家、学者、评论家纷纷登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细心人会发现.众人吵翻了天,就是没人把房子的成本说清楚。“去五毛,让五毛.你给一块八!”买房子总不能像相声中所说的买布头那样侃价吧。弄清了房子的成本.再谈房价能不能降下来,这样的结论才靠谱。  相似文献   

2.
“政务公开”在许多机关实行,目前,一些机关又推出了“政误公开”,将部门机关决策失误或出现过错的“丑事”、“坏事”、“不齿事”抖出来,以表明自己的认错态度,进一步接受公众监督,立即迎来一阵喝彩声。相比较以前的“政务公开”“政误公开”自然更进一步,表明了部门有坦承失误,勇担过错、自我批评的勇气和决心,对于那些拒不认错,相互塞责,乃至出了事故拼命捂盖子、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某些部门来说,此举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也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公民的知情权,但笔者认为,凡事最怕一阵风,“政务公开”也好,“政误公开”也罢,关…  相似文献   

3.
温娇秀 《团结》2010,(3):28-29
2010年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在网上“晒账本”,成为首个公开部门预算的中央部委,翌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也相继在各自官网上亮出“2010年收支预算总表”,成为国家决定“3年内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后率先兑现允诺的4个中央部委。  相似文献   

4.
唐敏 《瞭望》2000,(10)
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的朴素理想。但一边厢是巨大的“安居”需求,一边厢却有着天文数字般面积的空置住房,是什么阻隔了这个理应贯通一气的消费链条,使这个最有希望成为拉动需求增长的龙头,迟迟不能如愿?原因很多,说来话长,但房价过高,让消费者望尘莫及难辞其咎,或者说是主要原因。 尽管多数城市1999 年的房价都是以跌势收尾,变化仅存在于跌幅的大小与涨落,但与实际的购买力相较,仍是高高在上,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商品住宅仍是天价。有关部门的一次调查分析表明,受访者中对目前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认为偏高的高达68.9%,认为其性能价格比偏高的占47.1%,相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仍然难以说“经济”。 建设部权威人士指出,大多数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房价总体是适中的,尤其是经济适用房价格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校正、平抑了偏高的房价。但同时他们也承认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币,房价仍然偏高。 同是房价不菲的大城币,差距也极为悬殊。1999 年上海的商品房平均成交价格比北京低近五成。以北京为代表的大城市房价何以居高不下,而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又是否与其政策优惠的幅度相适应达到了经济、适用呢?所幸,在近日召开的北京市人大、政协会上,住房问题成为代表们讨  相似文献   

5.
(一)在省直、市县、乡镇政府部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 近几年,我省在推行以“三制”(直接办理制、窗口服务制、社会服务承诺制)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政务公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去年8月省政府办公厅、省监察厅专门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各级行政“窗口”单位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通知》。各市县、乡镇和“窗口”单位为贯彻落实两个《通知》精神,加大领导力度和协调力度,相继成立了推行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  相似文献   

6.
蒋洪 《团结》2010,(3):33-35
在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下,预算公开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且形成了一种趋势,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些部门率先在预算公开方面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焦作市、广州市的预算公开在全国处在领先水平,四川白庙乡以“全裸”方式将预算支出向社会公开,让人为之一振,受到公众的广泛赞扬。  相似文献   

7.
一蠡 《瞭望》1988,(43)
在中共中央最近就当前国是向党外人士征询意见的第二次座谈会上,赵紫阳同志在向党外人士坦诚地对党和国家工作提意见、出主意表示感谢的同时,要求各执法部门、掌权部门都应公开办事制度,接受监督,并语重心长地说:“办事制度越不透明,问题就越多!”  相似文献   

8.
瞭望哨     
《瞭望》1999,(41)
公开的是实情吗湖北方开国应该说,目前多数国有企业坚持了职代会制度,企业事务不同程度地得到公开。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开的内容是否具体,公开的是不是企业的实情。令人遗憾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公开“虚情”、公开“假情”的情况时有发生。譬如:一些企业单位的行政工作报告多为冠冕堂皇的套话,让听者糊里糊涂不知所云;有的企业领导的收入按帐面算下来,一年只比一般职工多几千元,而实际上其家产比百姓要多上几倍;还有的企业领导常常出没于大酒店、夜总会之类,到头来向职代会报告企业招待费还节余了几十万。所以说,要真正体现职工…  相似文献   

9.
《团结》2010,(2):1-1
2010年全国“两会”刚结束,温总理有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话音犹在耳边,北京土地拍卖市场就连续刷新地王,引发京城房价新一轮快速上涨并带动其他城市。全社会因房价不断高企愈加陷入集体焦虑.新华社从3月28日起连续发表多篇评论抨击高房价。4月中旬国家连出重拳遏制房价,全国楼市终于有了调整的迹象,但仍然有不少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继续看涨房价,而“城市化”成为这部分人看涨的一条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趋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三需要”标准的撤销即是其表现之一。作为在立法之初被赋予“弥补主动公开不足”与“预防申请公开风险”预期功效的条款,“三需要”制度因其与维护公民知情权之间的矛盾而极具争议性,学界对于其存废主要存在支持说、反对说、折衷说、法解释学说四种观点。以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基本导向,新《条例》撤销“三需要”标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于信息公开的公法依据、旧法的现实障碍、新法的正向效应三个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落实,需从当前的立法缺口、发展趋势及规范缺陷三个层次入手,强调知情权的独立地位,廓清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的适用范围,以期政府信息公开沿法治轨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深人,长期支撑住宅市场的集团购房淡出,以“个人购房”为特征的新一轮住宅市场的春天即将来临,但房价偏高始终阻碍着居民的购房热情,尤其是在以北京、广州、上海为代表的特大城市,其中又以北京为甚。北京的房价到底高在哪里,其房价构成何时能回落到合理空间?这既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也是启动住房消费最终的落脚点。房价偏高阻碍房地产市场发展 可以说“房价偏高”已成为我国居民购房安居的“瓶颈”。虽然媒体报道去年至今年商品房销售依然较好,但这是因为全国大多数地区的集团购买还没有最终刹住车,是大量挤上了…  相似文献   

12.
潘燕 《瞭望》2006,(21)
不断推高的房价,让去年以来“疾言厉色”的房地产调控很是尴尬。与之相应的,则是掩口而笑的地产开发商们——“看,我说房价会涨吧!”有着特殊国情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似乎尤为特殊。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客观理性的研究者面对虚高的房市不断“唱衰”,政府也在接连出台“降温”政策, 可市场就是一点儿不给“面子”,一路疯  相似文献   

13.
2010年5月24日《人民日报》刊文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方?调查中,84.1%的人首选“房价太高”,排在第二位的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排第三,“物价高”排第四。公众对城市生活不满意的其他方面还包括:  相似文献   

14.
瞭望哨     
《瞭望》2001,(1)
“政误”也要公开江苏陆永炳周政时下,大多数行政机关把政务公开作为廉政勤政建设的一种有效措施,并投入了不少精力开展这项活动。但是,社会各界群众有这么一种反映,在政务公开中,报喜报成绩的多,报忧报失误的少,特别是工作和决策上的失误很少公开。说没有“政误”是不切实际的。可是,“政误”为什么难以公开?究其原因,不外乎这么几点:一是有些领导怕承担责任。既然有失误,必然有原因,而追究原因就可能导致追究责任;二是有些领导怕失去威信。决策失误公开多了,下属会对领导失去信任感。三是有些领导怕影响士气。他们认为,公…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初,因为部分政府机构改革及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调整,市直机关共有民政局、建设局等八个部门的“一把手”空缺,市委决定全部采用公推公选的办法产生,整个工作已于3月底圆满结束。这是宿迁市在更高层次上推行公推公选制度的一次成功探索,也是我市首次通过民主公开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普遍反映,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选拔市直部门“一把手”,有利于高层次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效地激发了领导干部队伍的活力,营造了注重能力、鼓励竞争、开拓奋进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6.
最近,秦皇岛出了件新鲜事,市政府办公室把那些不涉及国家安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机密的文件,以“秦皇岛政务”名义正式公开发行,老百姓可以在全市各县区设立的公开发行点订阅。 这件事委实令人赞叹。 “红头文件”多是“官方文书”,过去只在相关单位的小圈子里传来阅去?虽然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一般说,老百姓也是很不容易看到的。这次,秦市政府公开印行“秦皇岛政务”,使老百姓可以公开订阅不属机密的“红头文件”,其意义已超出了这件事的本身,确实值得为之击节。 老百姓看上“红头文”,体现了人民群众对领导层政…  相似文献   

17.
“令民与上同意,上下同欲者胜”。这是孙子兵法“仗何以取胜”的一个重要思想。积极营造“上下同欲”的良好环境,使“百将一心,三军同力”,达到“人人欲战”,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向无敌”的法宝。本文试通过分析企业基本矛盾的关系,对国有企业推行“企务公开”提出一些见解,供参考。一、推行“企务公开”,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企业的基本矛盾“企务公开”,提出了“谁在公开”、“为谁公开”、“为啥公开”严肃的课题。企业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在“企务公开”中角色如何定位,分析矛盾的性质,剖开它们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汉芯造假事件处理的不了了之,说明我们处理科研不端行为依然不够公开透明,导致造假成本太低2006年5月12日,上海交通大学向新华社记者通报,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该校微电子学院院长、“长江学者”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陈进被撤销各项职务和学术头衔,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委与其解除科研合同,并追缴各项费用。  相似文献   

19.
如今,“公开”是一个被叫得炽热滚烫的词,诸如:“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司法公开”、“医务公开”、“校务公开”、“公开账务”、“公开竞争上岗”……等等。  相似文献   

20.
庄浪县是甘肃省县委组织部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部门职能深化改革,坚持以选人用人透明为核心,建立推行干部“阳光选任”机制和信息公开机制,创新载体,进一步明晰职权,规范用权,加强监督,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为县委组织部门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初步探索了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