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脆弱的爱情     
满大街上都在声嘶力竭地传唱着爱情的流行歌曲;满电视里都在轮番上演着爱情的肥皂剧;满书摊堆里都在推销着爱情的流行小说;电影更是不甘落后,先是《廊桥遗梦》,后有《泰坦尼克号》,演的同样是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在这二十世纪末尾的几年,爱情像是咖啡伴侣一样,  相似文献   

2.
本文把《预言》一诗与何其芳的一些其他创作联系起来,探寻了它所蕴含的哲理,这种哲理就是爱情的美在于爱情的镜花水月式的张力形式当中;其次,探究了《预言》所蕴含的哲理与其真实经历的关系;再次,从空莹、澄澈意境的渗入、镜花水月式的“姿态”美的表现,爱情的“苦味的甜蜜”的复合感受三方面分析了“镜花水月”式的审美选择所产生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3.
《西雅图不眠之夜》Sleepless Seattle -缘分《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 -自我《客途秋恨》Song of the Esile -亲情《滚滚红尘》 -爱情《铁达尼号》Titanic -信念《人鬼情未了》The Ghost -执着《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尊严《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自由《钢琴别恋》The Piano -勇气《廊桥遗梦》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理智  相似文献   

4.
<正>爱情是文艺作品永恒的主题。所以,通过各个时期的文艺作品来看当时的婚恋特征,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历史时期太长,相关作品太浩淼,我们无法一一细致展开说《诗经》时代的"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婚恋爱情,也无法细说杜甫时代的新婚燕尔夫妻分离丈夫被抓去充军的苦楚,亦不能细细品味《西厢记》  相似文献   

5.
周贻海 《福建通讯》2001,(10):47-47
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辛同阳、倪健中主编的国是论衡《南北春秋》一书.书中有段苏联野史情节的插曲,说的是:高尔基的新作《姑娘与死神》一书完稿后送斯大林审阅,斯大林阅后觉得此书很好?即在书的最后一页批示“这本书写得比歌德的《浮士德》还要强有力,爱情战胜死亡。约&#183;斯大林。”但批示“爱情”一词俄文拼写少了末尾一个字母,当时既要将领袖的批示公诸于世,但又没人敢于修正,  相似文献   

6.
只爱一点点     
<正>李敖写过一首诗《只爱一点点》:"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针对这首诗,李敖自己解释说:"我相信,爱情本是人生的一部分,它应该只占一个比例而已,它不是全部,也不该日日夜夜时时刻刻扯到它。  相似文献   

7.
崔蕾 《传承》2009,(10):66-67
从《玉台新咏》可以看到当时妇女的婚姻家庭地位和爱情观念:男方是婚姻的主导,女方是婚姻的从属,男女双方的婚姻地位不平等;女子多被遗弃且比男子更忠贞于爱情婚姻;弃妇现象普遍,贞洁观不被着重强调。  相似文献   

8.
在寂寞中舞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月是春天,春天是催生爱情的时节,所以有部描写爱情的电视剧,取名叫《人间四月天》。不过同样是春天,在南方和北方,景象是完全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吴孟樵 《台声》2014,(11):51-52
<正>法国导演克劳德雷路许的作品经常能吸引观众选看,最为台湾影迷熟知的是《偶然与巧合》,画作与舞蹈呈现艺术与哲学的思辨。去年上映《情海浮生录》的主体是音乐。片中无论是乐器的表现、潇洒昂然的指挥神态、贯穿的乐曲,让观众感受音符如吻,带着灵魂里需要的爱继续弹奏爱情。克劳德雷路许一再以他导演的作品传达:爱情里没有偶然与巧合,是命运燃起爱情。爱与和平,是不论人种、肤色与职业的。从他的影片体验爱情充满惊喜、浪漫与苦痛,甚至是死亡。  相似文献   

10.
我赞同这样一种观点:自然美的本质在于“自然的人化”。提出这个论点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关于“自然的人化”的思想。这就是说,要从自然和人、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关系中去研究和分析自然美的本质。以下从两个方面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并以此就教于崔自铎等同志。一、从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的辩证关系中来揭示自然美的本质崔自铎同志在《关于自然美的若干问题》一文(载于《理论月刊》1986年第8期)中表示,他不赞成“离开人的生活,离开自然和人的客观关系,自然美便不存在”的看法。他写道:“我们可以说,在宇宙发展过程中,曾经有过只有自然美,但却没有社会、没有审美主体和审美意识存在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赵善栋 《传承》2014,(1):136-137
侯孝贤在1986年导演的电影《恋恋风尘》,讲述了发生在台湾乡村的一段爱情故事。电影中的阿远对阿云爱情执着坚贞,但却在遭遇了一系列的挫折后以悲剧告终。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结局的原因一方面是当下的社会环境背景,另一方面是主人公的性格问题。  相似文献   

12.
黄红日 《理论月刊》2006,(1):124-126
南宋朱淑真是一位大力讴歌女性真正内心情感世界的女诗人、女词人;一部《断肠集》超越同时代文人的爱情意识,真实而全面地展示了一个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热烈追求个性自由甚至不惜以死抗争的女主人公形象。朱淑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应该重新加以评定。  相似文献   

13.
电影人似乎越来越爱过情人节了,近年来贸岁档均“延期”至这个“洋”节便是明证。在真情与假意参半、两性关系愈发自由、爱情净度韧度总遭腰包及三围考验、婚姻保卫战常常打响、闪离不时、闪婚超速的情境下,“将爱情进行到底”不再仅仅是个片名,类似题材正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与审美价值,并很有市场。  相似文献   

14.
现在,文艺界就当前爱情题材的文艺作品存在哪些问题、文艺作品应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是很必要的。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是作家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同时,如果作家注意向优秀的民间文学学习和借鉴,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我们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如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爱情描写,就有值得借鉴的地方,能在如何正确描写爱情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一些启示。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都普遍写到了爱情,而且写得相当出色。它既给人一定的思想教育,又给人新颖的美感享受。《召树屯》中所描写的召树屯与喃婼娜的爱情,是那么生动感人,却又有深刻的蕴意。《线秀》的主题就是歌颂爱情和友谊,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关系。《松帕敏与嘎西娜》表达了历史上傣族人民对贤明君王的追求,却把松帕敏与嘎西娜忠贞的爱情融入其间。《娥并与桑洛》写的是爱情悲剧,却意在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  相似文献   

15.
从《卖拐》里的伙夫,到《刘老根》里的药匣子;从《马大帅》里的范德彪,到《乡村爱情》里的王木生,范伟在很多作品中演绎的小人物都不是主角,有的甚至只有几个镜头、几句台词,但却无一例外地让人过目难忘。和那些一夜走红的演员相比,范伟的表演之路就像是在做一锅东北乱炖,一点点小火炖出来,越咕嘟越有滋味——  相似文献   

16.
付林鹏 《人民论坛》2024,(1):110-112
在中国文学史上,爱情诗词的创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诗经·国风》中,就有大量以爱情和婚恋为主题的诗歌。其后,来自民间的乐府民歌和文人爱情诗双线交错发展,共同构成了爱情诗发展的主流。在这些诗词中,对爱情生活的各个阶段都有呈现,既有相识时的一见钟情,又有追求和告白时的刻骨铭心,还有热恋中的你侬我侬及婚嫁之后的相濡以沫。此外,还有悼亡诗的创作,虽然悲恸哀婉,但却是最为深情的浪漫告白。  相似文献   

17.
一部热映的电影《将爱》,续写了12年前热播的电视剧《将爱情进行到底》的青春和爱情,引发了当下而立之年的青年人诸多感慨,而绩效管理也同样与中国企业结缘了十几个年头,尤其是处于国民经济重要地位的央企,在引入绩效管理的这些年来,在经历了众多辛酸、曲折后,  相似文献   

18.
<正> 《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一九九一年第一期刊载了《文学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应》一文,作者郁沅、张皓就“文学的审美意识与审美感应”方面的问题作了以下四方面的探讨: 一、文学的审美本质。文学以审美活动的方式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从而显示出它的独特本质,即审美本质。从创作与欣赏的整体过程看,文学这种审美实践活动显然不同于其它社会活动、精神活动,它通过主体与客体的审美感应关系,表现出人的审美创造意识。文学艺  相似文献   

19.
《七年之痒》丈夫总是不停神经质地自言自语,他一方面疑神疑鬼,担心不在身边的老婆会给她戴绿帽,一方面又对那个时常来家里的姑娘心猿意马,他总是一边警告自己不要越雷池一步,一边又忍不住要留她过夜……最后呢,什么也没发生。 《廊桥遗梦》男女主人公的做  相似文献   

20.
刘红英  龚建平 《求索》2010,(3):194-195,50
多丽丝.莱辛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并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对多丽丝.莱辛的研究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分析多丽丝.莱辛的《又来了,爱情》,从中探讨她是如何用敏锐的眼光和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类生存状况的,如何用另一种角度来审视边缘人的命运与爱情,又如何构建出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