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生命的祈祷给予新生儿的最强大的保护和最美好的祈福是人类的天性,自脱离胎衣呱呱坠地那一刻起,新生儿便开始接受来自家族的无上宠爱,各民族用独特的诞生礼来表达对生命的欢迎与祝愿。彝族父母为孩子准备了虎衣、虎头帽、虎头鞋甚至虎纹肚兜,希望强壮的野兽之王能保佑孩子远离疾患勇猛如虎。  相似文献   

3.
现代公共文明是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在公共生活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环境面貌、公共秩序状况、社会服务水平、城市文明风尚的综合反映,其基本精神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礼让。中国礼文化的精神内涵,经过创造性转化,完全可以适用于现代公共文明建设,并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之际,“礼”发生了异化,它由西周建立的一个统一性的文化结构变为了流于形式的“礼仪”。相应地,原本依“礼”而立的政治秩序、社会道德等也发生了崩溃。在此之际,以恢复“周礼”为方向,孔子提出了“仁”“礼”一体的思想,即“礼”必须以“仁”为精神实质,“仁”必须以“礼”为道德准绳;以批判“礼”为方向,老子提出了“大礼无礼”的思想,即“礼”本身代表着大道的废弛,真正的“礼”是“无礼”而自有“礼”。  相似文献   

5.
吴心 《黄埔》2008,(1):56-57
中国古代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也是祖先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份遗产。“礼”和“仪”,实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礼”,包括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既是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准则,又作为一种社会的意识观念。“仪”则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礼”和“仪”是相互关联的,“礼”是“仪”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当代青年礼文化缺失现状的反思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是人类文明最基本的特征和最重要的标志之一.青年的礼仪素养与社会期望值不符,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某些范围内也影响了中国的对外形象.文章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体四个方面对青年礼文化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如何开展青年礼育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志愿礼应2010年广州亚运会而生、承中国礼仪传统文化而立,成为志愿者专属的标志性礼节。志愿礼体现的是中国公民社会的积极发展,是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时代精神与时代气息的浓缩,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体现。志愿礼重视志愿者的精神收益和心理感受,符合了现代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志愿礼的使用与推广,将会使社会对志愿服务有更多的理解与认同,同时也会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与认同感,必将为推动广州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做出独特贡献。同时,志愿礼作为广州亚运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载入志愿服务发展的史册,成为广州志愿服务事业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五四与中国青年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以五四青年学生为代表的青年,如何在青年崇拜声中作为独立的青年阶层诞生的过程及意义,分析了这个群体鲜明的特色,并通过对五四运动的政治环境与启蒙演变的阐述,说明了青年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着政治环境与五四启蒙的演变对青年作出期待是理所当然的。但青年在现实中的作用,也应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有不同的表现,因此要给予恰当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朱子的天理论思想,向来是中国哲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理学的哲学化对于呈现朱子思想内容做出了很多贡献,不过,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始终没有对其学问标准进行过反思。在这种情况之下,朱子学的研究随着中国哲学学科发展,呈现了碎片化的面貌,丧失了对其内在一惯性及学问一体化之研究方向,无法呈现朱子学对于儒学及哲学发展所应当有的贡献。当反观朱子自己对"理一分殊"思想的运用时,我们发现它被朱子用来说明礼仪的起源,作为廓清儒者经学研究、议论南宋国家层面礼制推行的依据,推动着儒者礼仪实践活动。在"理一分殊"的理念之下,礼仪是礼的经验形式,礼经是礼的文字形式,皆是礼的一理分殊。如果我们能够先放下现有的哲学学科标准及经学知识框架,对朱子的礼学作品进行更加内在的研究,那么无论对于哲学还是经学的发展将会有更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人重"礼",因为几千年间中国社会都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专制社会。为了维系这个社会制度,就得有"礼",借以处处体现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大到官制设定,小到婚丧觐宴、穿衣吃饭,依人分等,都有规定。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足见繁琐。因为繁琐,所以古代官僚或候补官僚都要专门学习,以"礼"事上,以"礼"治下,免得举措失当,乱了规矩。今天,除了研究古代官制及文化风习,我想是无须修习这些劳什子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旅行社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兴起。它的诞生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 ,同时也与诞生地上海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13.
荀子否定内在义理之天的存在,提出天人、心物、性伪之分等观点,这明确了他的道德认识论的内在逻辑和哲学基础.在此前提下,他又通过礼、学和圣人三个核心概念建立起道德认识的外在逻辑.三个概念互为解释和来源,为荀子道德认识论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论证.  相似文献   

14.
“在三个小时的飞行中,只见山丘越来越陡,山谷越来越窄,最后看到一片片光秃秃的山坡,就像月球上的山脉一样。从空中看不见人家,因为人们都住在山崖的窑洞里。许多山顶都削平了,后来才知道这些削平的山顶就是耕地。这里土地贫瘠,蒙古沙漠就在不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人将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也就是“三纲五常”的五常。“常”是什么意思?常指的是自然状态,就是正常,比如一个人,在他处于正常状态的时候,他是明智的,反过来,处于不正常状态,不知道自然规律是什么,任意妄为,其结果就是凶灾。凶灾的一个体现就是疾病,甚至会得一些绝症。中国古人认为,仁、义、礼、智、信与人的脏器是有一定对应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徐斌 《观察与思考》2013,(11):75-79
在马寅初(1882-1982年)先生百年的辉煌人生中,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独限于计划生育方面。他曾任中国经济学社社长多年,是中国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开创者;他积极参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战略,被誉为"中国民族工商业最优秀的代言人";他持续十多年主持中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法规拟定,使之与世界初步接轨;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更在不同历史时期守望独立思考、言论自由价值,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并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礼,而礼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荀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个体修身,后者注重制度规范,但从根本而言,两种路径都是人治,即都主张以为政者为原点推动理想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军礼中有一项名为"讲武",起源于先秦时期,即《周礼》所载之"大阅",目前关于讲武礼的研究中一些问题还有含混之处,如对"讲武"与"讲武礼"的区分还不够明确、"讲武"与"貙刘"等礼仪之间存在的混淆等等,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厘清,此外以唐代讲武礼的举行情况为中心,对"讲武礼"举行的时间及程序、"讲武礼"的礼仪功能、军事功能及政治功能、此礼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变化及引起变化的原因等问题予以考察。  相似文献   

20.
宋可玉 《新东方》2008,(12):30-33
当弥达斯国王最终寻到了酒神的伴护——聪明的西勒若斯,并逼问他对人类来说什么是最好最妙的东西时,西勒若斯起先木然呆立,一声不吭,最后才发出刺耳的笑声,说道:“可怜的浮生啊,无常与苦难之子,你为什么逼我说出你最好不要听到的话呢?那最好的东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为虚无。不过对你还有次好的东西——立刻就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