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于国丽 《学理论》2009,(28):181-182
高校是培育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阵地之一。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是新时期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的认同特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中得到认同的路径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前提下,优化教育环境和大力开展行之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2.
彭国胜 《青年研究》2012,(3):1-10,94
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体现为理性认知、情感认同与行为践行三个维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均呈现出"中度偏高"的特征,且受大学生个体健康、家庭教育环境、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以及社会风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公共性,以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为重心所在,强调不同的行动者在构建个体认同和集体认同之际,应当以公共性作为准入的共律门槛,以达成一定的价值和意义共识。不断地纳入他者的积极因素,以扩大公共性的意义基础,构建自身的先进性;建立公平完善的制度系统,谋求制度、结构和文化的内在一致性,进而统合行动者的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公共性方面发挥优越性的外在保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本质上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实践的三维层面上两次飞跃的基本规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实现三维统一的制约因素包括:感性认识维度上的西化挑战,理性认识维度上的非科学化误区,实践维度面临的诸多挑战。克服三个维度上存在的现实障碍,就要在感性认识维度,掌握意识形态宣传的主动权;在理性认识维度,实现核心价值体系先进性与大众性的统一;在实践维度,由自为向自觉升华。  相似文献   

5.
陈昌兴 《学理论》2014,(1):100-101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转型期各种价值观间的激烈碰撞与冲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集中的体现,而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但又未完全成熟。积极采取有效策略,增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度在当前显得极为的紧迫。  相似文献   

6.
董爱玲 《学理论》2011,(7):24-26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预测社会发展趋势、整合社会力量、调控非主流价值的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种价值认同的路径与观念引导,需要不断地探索和阐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核心理论,以作为对其进行系统合理全面理解和丰富内涵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5)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积极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应有之意。探索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路径,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于涣茹 《学理论》2012,(15):45-4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学生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体,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扎根、开花、结果,让大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如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领作用,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周素勤  徐承英 《学理论》2011,(3):247-248
结合从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政治认同是政治合法性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获得广泛的政治认同,才能为我国社会政治体系的正当性、合法性加以诠释和说明。为此,执政党必须实现价值自觉,在理论层面构筑能掌握群众、说服群众的"理论自觉体系",在实践层面构筑五位一体的"实践自觉体系",夯实社会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8)
目前,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仍有待提高。校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从认同对象上看,校史中可提炼出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涵。其次,从认同的心理机制上看,校史对大学生价值认同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如何发挥校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中的作用,文章从教育体系建设、教育队伍培养、教育资源开发、教育形式创新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守琴 《学理论》2014,(7):187-188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认同感增强,但践行不容乐观。原因在于国内化形势的变化和教育的缺失。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至关重要,可以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加强校风建设、重视和加强实践等方面实施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当前我国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和谐主导价值原则的认知、接受和践行。研究表明,与人的思维秩序一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形成必然遵循由"利益认同"到"政治认同"再到"文化认同"的逻辑秩序。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生作为祖国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理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用到大学生的教育当中。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总体上是健康、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就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大学生的日常课堂和实践教育、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会是一个既依存又独立于现实社会的特殊生存空间,从网络社会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主体、认同客体和认同环境的特殊性三方面分析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影响,对于在网络社会中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知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现的问题表现在认识、认同、实践三个方面。解决对策在于以创建健康校园文化生态环境为契机,构建文化精神;在尊重包容中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以新媒体为载体,开展系列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7.
全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广泛认同需要基本社会条件的创设:推进经济发展与利益合理分配,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济条件;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条件;加强政治领域建设,创设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政治条件。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方面。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的深刻变化和大学生思想观念的不成熟性和社会实践的局限性,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一些问题,有些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高校应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状况,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大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近五年来,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把握逐渐深刻、理性,行为的践行度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青年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进一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寻求社会目标与个体目标的最大公约数,坚持目的性和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注重基础性要求与先进性要求的衔接融通。  相似文献   

20.
审美价值观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审美价值观教育是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大学生审美价值观的现状及其特点,目的是把握其审美发展的规律。当前,必须正视大学生当中存在的某些审美价值观缺失问题,对大学生开展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审美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将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推动我国社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