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
6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改组了党和红军的领导,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从而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指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领导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为1949年…  相似文献   

3.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4.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实现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转折。我认为,对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可以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彻底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并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革命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历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6.
正大家都知道遵义会议是长征中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党和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其实,毛泽东在党中央领导地位的确立不是在遵义会议上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在湘江战役之后的通道会议就拉开了序幕,而会理会议则为这一过程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7.
正"1935年1月在这里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现在我们看到的会议室陈设,基本上是当年开会时的原貌。  相似文献   

8.
1.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举行,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A.上海 B.北京 C.广州2.1935年1月召开的____,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古田会议 B.黎平会议 C.遵义会议3.1960年11月党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  相似文献   

9.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危如累卵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11.
<正>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革命战争和自身组织关键问题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日趋成熟的领导集体和决策核心由此初步形成。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已被庄严写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永载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册。杰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革命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遵义会议取得如此成功,其原因之一是这次会议比较好地坚持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新湘评论》2006,(4):60-61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同时决定以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为三人小组,全权指挥军事。遵义会议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徐静 《党建》2021,(2):30-32,2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征程、经历的百年跌宕、取得的百年辉煌、不变的百年初心,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永载史册,这就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一 60年前,中国革命处在一个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葬送了在艰难困苦中发展起来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长征。惨重的损失,使英勇的红军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问题,坚决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并在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张曙 《党史博采》2014,(5):20-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时年31岁的邓小平,以中央秘书长的身份参加了这次会议,担任会议记录,成为这一“具有伟大转折意义“会议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40-50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扩大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军事指挥下,采取灵活的运动战方针,调动和迷惑敌人,创造战机,取得了四渡赤水的辉煌战绩,牢牢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二渡赤水后,在奇袭娄山关、再夺遵  相似文献   

18.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左”倾错误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一般认为,毛泽东、王稼祥、张闻天对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长征的主持筹划工作是由“三人团”负责的,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周恩来在党和红军中的身份和地位重要而特殊。周恩来以其实际参与领导红军长征和直接指挥作战的核心领导人的身分和地位,对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红军长征途经遵义时举行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陈云作为与会的政治局委员,坚决支持毛泽东等人的正确主张,为实现党的历史转折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正>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在中国革命处于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但是,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确立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大体经历了遵义会议当选为常委,常委分工协助周恩来指挥军事——扎西会议重新肯定和确立毛泽东军事路线——出任红军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沙窝会议,常委再分工,毛泽东分管军事工作,取得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