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十年代末,一股寻找毛泽东的热潮首先在知识青年中兴起,历经数载,热浪不息。时至今日,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毛泽东”热透了我们的中国心。“毛泽东热”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观念、行为。人们赞赏毛泽东的丰功伟绩,崇拜他的人格力量及精神境界,其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当我们透视“毛泽东热”的背后,却不难发现一些负面的东西掺杂其中。平心静气地梳理一下,不在“热”中迷失,确有助于“毛泽东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蔚 《瞭望》2007,(10)
提出北京离奥运有多远的问题,人们一定会认为笔者脑子进水了。奥运倒计时牌早已在天安门广场上读秒,整个北京城都在抓紧修饰扮靓,市民们也在为迎接奥运学外语学微笑……的确,北京早已笼罩在奥运“临阵”前的紧张和兴奋中,奥运已“零距离”地在我们身边。然而,北京真的准备好了吗?北京离“奥运”的要求还有  相似文献   

3.
“平凡不是伟大,伟大出自平凡”这是一个被实践再三检验并证明的真理。北京的李素丽,一个公共汽车上的普通乘务员,她所从事的平凡工作注定了很难创出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她却有这样的魅力,当人们一踏入她服务的车厢,人们就会被她发自内心的和蔼、热忱、善良、恳挚所感化,情不自禁地变得彬彬有礼而谦和起来。这是为什么?看过报刊有关李素丽的报道后,我认为:这是李素丽的人格力量所在。李素丽的人格力量产生于她干好本职工作的认定观点。用力做才能达到称职,用心做才能达到优秀。人们常说:服务行业是“众口难调”,你能在某些时…  相似文献   

4.
任锦华 《学理论》2008,(17):43-43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经过改革开放春风春雨的润泽,民营经济从不起眼的纤纤小草长成了挺拔的参天大树。眼下中国的企业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风口浪尖,擎起了国民经济的“半边天”,从最初不到GDP的1%,发展到目前占GDP的70%以上。30年前,人们根本想不到,民营经济能发展到今天这个份儿上,  相似文献   

5.
“团结就是力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绝大多数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和衷共济,用团结凝聚力量,推动了党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但是有极少数领导班子,表面“团结”,实则“结团”,不仅不能起到凝聚人心、汇聚合力的作用,还往往“一窝烂”,又被“一锅端”,产生了很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瑞环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这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的政工干部,怎样才能够拥有“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呢?换句话说,政工干部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同和拥戴呢? 政工干部是“蜡烛”蜡烛是用来照明的,它通过燃烧自己驱散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政工干部就是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驱散人们心中的疑团,浇灌人们心灵的花朵。春蚕到  相似文献   

7.
安泰俄斯被赫拉克勒斯举离大地母亲,从而被扼死的希腊神话故事,多次被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革命家讲述,用来教育全党:群众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来源,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脱离群众。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又有谁能把我们党举离“大地”,并扼死在空中?  相似文献   

8.
于冲与“江北农业技术市场”●顾卫临(一)敦敦实实的于冲是那种不大容易引人注目的人。小个子,话不多,在山东最大的县级市——平度,你完全有理由担心他随时被131万人口“淹没”。三年多后的今天,人们却不得不承认,那敦实自有敦实的力量。在于冲的创意下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薛福连 《党政论坛》2011,(22):52-52
“创新”最忌“框框”。什么叫框框?说白了,就是枷锁。 举个例子,认为小草“只能”种在地上,“只能”就是“框框”。那么,突破了“框框”会怎么样呢?请看三个成功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也说小草     
《小草》这首歌,差不多人人会唱。“……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从不寂寞,从不烦恼,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让人甘于“默默”,甘于“从众”,甘于做“无名英雄”。 细想起来,这歌词确是合乎“古意”的。正面的说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反面的说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俗语说得更明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性”的基本要素之一,市场经济成为推动现代文明生成的基础性力量。它全方位地对人们“形而上”的意义世界和“形而下”的日常生活世界不断进行着消解和重塑,从而影响乃至左右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市场经济是一种双刃剑性质的分化力量,在它内部,既有个人主义的滋生因子,又有集体主义的优良基因,它们构成了影响人们价值选择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内生变量,从而使外在的“制度规约”成为必需。不同的制度环境、制度架构和制度导向,决定着两类不同性质的价值取向模式的不同生成命境。  相似文献   

12.
许斌龙 《党政论坛》2008,(17):41-43
在权力概念的研究中,人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权力观点: 一是力量说。《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权力”的含义:一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是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一轮红日跃出东海,当九曲黄河滔滔东去,当牧野茫茫万马奔腾,当一望无际麦浪滚滚,当曲啸的报告博得掌声阵阵,当史光柱的《小草》捧出战士的赤诚,当“梁大娘”的身影出现在高山下的军列前,当“李向南”的声音震响在闭塞的古陵县……面对着这些,你可曾激动、感奋、赞叹?可曾领悟。理解了美? 自从“美”终于成为我们能够谈论的话题以来,“美”的字眼很快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活动中,普普通通的青年,可能会向你提到亚里斯多德、黑格尔、朱光潜、李泽厚等等名字,和你讨论起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对称、均衡、和谐、典雅等等问题。面对如此众多向往美、追求美的人们,你将怎样去引导他们呢?你善于发现、领略和评价美吗?  相似文献   

14.
彭迪 《瞭望》1986,(19)
海地和菲律宾政权接连易手,美国左右其间,加速了杜瓦利埃和马科斯垮台的过程。这一动向,引人注目。人们纷纷议论:美国政策有没有改变? 美国向来把一些亲美反共政权当作“老朋友”,支持庇护,不遗余力。杜瓦利埃和马科斯都是美国的老朋友,但美国这次却在他们被国内反对力量冲击得摇摇欲坠之际,压他们出走,让反对派上台。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们对生物技术的认知有限,总觉得“它离生活很遥远”。实际上,“传统的生物技术已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而现代的生物技术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相似文献   

16.
我对《离骚》从无研究。读了《理论学刊》今年第三期关于《离骚》的文章,引起一点联想。文章对《离骚》的“离”,解释说:“这里的‘离’并非指屈原的放逐,显然是指被‘疏’、被‘离间’之后的忧愁哀怨。”这是不是说“离”含有“疏”和“离间”的意思,我不甚明了。记得过去许多注家多牛是把“离”字解为“遭遇”的意思。因为古来“离”与“罹”通用。“罹”  相似文献   

17.
王静 《理论导刊》2003,2(1):52-54
本文揭示了“后现代”本质,指出在其影响下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西方后现代艺术,而国内一些艺术家对其却趋之若鹜。这就需要我们重建“审美理想”。唯有通过素质教育,才能抵制后现代艺术的消极影响,壮大高雅艺术的力量,净化我们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填补了中国现代人起源研究的最重要"缺环"新年伊始,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在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称,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内,新出土距今8万至10万年、较为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根据惯例,此次发现的人类被命名为"许昌人"。  相似文献   

19.
五六十年代,虽然人们在生活上还处于半饥半饱状态,“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只是美好的幻景,他们却又发自内心地高唱“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毛主席”。到了八九十年代,当“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变成了现实,当碗里有了肉、仓里有余粮的时候,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人们物质财富虽然充裕了,但又出现了精神生活的空虚。人们对社会分配不公、对世风日下的痛恨甚至超过了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赞许。其实,经济发展带来的不良状况,就是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早就出现过的“二律背反”。商品经济一方面能为社会进步起推…  相似文献   

20.
1987、1988年邓小平两次谈到他自己是“三落三起”、“三下三上”,坦率地讲述了在他的政治生涯中走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和艰难曲折的经历。邓小平的第一次“下”和“上”,发生在30年代。邓小平的第二次“下”和“上”,发生在60至训年代。邓小平的第三次“下”和“上”,是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的后期。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三下三上”,不仅使人们赞叹不已,而且唤起了人们的沉思:是什么原因促成邓小平的“三下三上回?是什么力量在支柱著邓小平凡经沉浮而又百折不挠呢?邓小平的“三下三上”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示?邓小平对他政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