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七八月间,黎巴嫩南部地区狼烟四起,以色列军人同当地的真主党游击队你来我往,频繁交手。然而在以色列先进的飞机大炮面前,仅仅拥有相对简陋装备的真主党武装竟然能“撑”下来,除了不断用远程火箭偷袭以色列北部边境城市外,还在同以色列地面部队的较量中让对手的坦克兵吃足了苦头。实事求是地讲,真主党游击队在本次武装冲突中,首先做到了准确了解敌情,然后进行了充分准备,特别是针对以色列军队的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战术,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长处。以色列方面本来希望在本次武装冲突结束后,能够将真主党游击队赶到距离以色列边境线30公…  相似文献   

2.
思源 《前线》1993,(16)
7月25、26日两天,以色列空军对位于黎巴嫩南部的黎巴嫩什叶派穆斯林真主党游击队目标进行了连续24个小时的猛烈轰炸。据报道,在这次袭击中,至少有90名黎巴嫩人和叙利亚士兵丧生,还有50多人受伤,另有数百名黎巴嫩平民逃离家乡。以色列对黎此次袭击,是其1982年入侵黎以来最大规模的袭击。以色列方面称,这次军事行动是在真主党游击队向以色列北部居民区发射“卡秋莎”火箭炮弹之后采取的,据报道,自7月8日以来,已有8名以色列  相似文献   

3.
以色列早已习惯了以寡击众,自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开始。就一直警惕注视着四周阿拉伯世界的一举一动。即便黎巴嫩真主党的袭击的确“突然”,以色列的反击却一点都不拖泥带水。其实,以色列早就要寻机打击真主党。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南部“安全区”撤出军队,但这也并未换来以色列所希望的北部安全。真主党武装以黎领土萨巴阿农场仍被以色列占领为由,不时对以色列施以冷枪热炮。而这次,真主党主动送上门来正好给了以色列放手大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自2005年2月以来,黎巴嫩连续经历了前总理哈里里被刺、叙利亚撤军、反叙派夺权、派别斗争加剧、黎以(真主党与以色列)爆发战争、反叙派与亲叙派政治决裂、工业部长杰马耶勒遇刺等重大事件。而在这些事件的背后,都有着真主党的身影,它也因此一跃成为影响中东局势的重要政治、军事力量,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相似文献   

5.
停火前的祈祷:8月13日清晨,以色列士兵在以色列北部边境祈祷。联合国宣布的黎以冲突停火决议于格林尼治时问14日5时生效。从旷日持久的巴以冲突到如今的黎以冲突,中东局势乱象纷呈,在战争频仍的这一地区不断掀起新波澜,使世界多个热点问题同时在此爆发。目前,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美国、伊  相似文献   

6.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发生的剧烈爆炸中被炸身亡。黎巴嫩反对派指责叙利亚是暗杀哈里里的幕后操纵者,要求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美国、法国、以色列也再三要求叙利亚立即、全面从黎巴嫩撤军。这一爆炸事件使得叙利亚成为继伊拉克之后中东地区的又一个新热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那么叙利亚为什么驻军黎巴嫩?叙黎两国之间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黎叙关系如何发展和中东局势将如何演变呢?在历史上,叙利亚和黎巴嫩同属西亚地区、一个国家,经历过相同的历史命运。公元前3000年左右,叙利亚就有原始的城邦国家存…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没有丝毫停火的迹象,中东地区的另一场战争却又在酝酿中。土耳其官员发出信号:如果美国和伊拉克军队不设法打击伊拉克北部的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土耳其有可能派15万大军,随时越过伊拉克边界,消灭库尔德人的基地。土耳其媒体报道说.部署在土耳其东南边境的15万大军已进入高度战备状态.直升机已开始侦察地形,F-16战机开始轰炸库尔德武装营地.  相似文献   

8.
黎巴嫩为何会与以色列结怨 这得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以下简称巴解)说起。上世纪70年代.为抵抗以色列的侵略,巴解在黎巴嫩建立了基地,并将总部迁至贝鲁特.巴解还在黎巴嫩南部储备了上万吨弹药.甚至组建了一支坦克部队,成为能够左右黎巴嫩国内局势的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由于巴解不断以黎巴嫩为基地袭击以色列,  相似文献   

9.
4月26日,黎巴嫩总理哈里里在贝鲁特宣布,黎巴嫩和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出席了这一记者招待会。与此同时,以色列总理佩雷斯和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耶路撒冷作了内容相同的宣布。至此,燃烧  相似文献   

10.
中东是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的地理座标划分的,把由近至远的东方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中东地区,主要以西亚为主,地跨欧洲、亚洲、非洲三洲的广大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黎巴嫩、土耳其、塞浦路斯、也门、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这个地区有着美丽富饶的土地,拥有“黑色黄金”——石油资源,出口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2/3,特别是处于这一地区中心位置的海湾地区的8个国家: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其中…  相似文献   

11.
国际要闻以色列军队4月11日和12日对黎巴嫩南部、贝卡谷地以及贝鲁特南部的黎真主党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还袭击了叙利亚和黎巴嫩军队在贝鲁特南部的阵地.这是1982年黎巴嫩战争以来以首次空袭贝鲁特,造成20人死亡,50多人受伤.黎真主党奋起还击,向以北部地区发射火箭,炸伤数人.  相似文献   

12.
1982年,以色列部队进军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目的是驱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但行动产生的效果却是相反的;重压之下的巴解组织更加团结、紧密,号召力增强;一直袭击以色列的黎巴嫩真主党也变得更加强大;黎巴嫩及整个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的敌意进一步加深,最终导致以军士气严重受挫,不得不撤军。眼下,在伊拉克,布什政府依靠绝对军事优势摧毁伊拉克原政权、擒获前总统萨达姆之后,伊拉克针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枪声却此起彼伏,人质绑架案一宗接着一宗,抵杭势力不断发展壮大,并有几派联合的趋势,强烈的仇美情绪更是在伊拉克人的心中弥漫。对布什政府来说,难道现今的伊拉克要演变成20多年前以色列面对的黎巴嫩?  相似文献   

13.
“9·11”事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中东特使退役将军津尼和助理国务卿伯恩斯于2001年11月26日抵达以色列,开始他们的和平斡旋行动。在之后的27日和28日他们分别同以色列总理沙龙以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了会晤。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试图说服巴以双方执行停火协议,同时实施美国促成的和平计划。 这两位中东特使是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派出的。鲍威尔11月19日在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美国政府将全力推动并督促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实现和平。他还呼吁双方应该面对现实,结束紧张气氛并友好相处。在讲演中他首次明确指出以色列“…  相似文献   

14.
《世纪桥》2016,(4)
以色列在美国的对外援助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主,并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美国向以色列提供的援助具有数额大,条件优惠,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美国的战略利益和美国犹太人的影响等是美国援助以色列的重要因素。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对美国和以色列,甚至整个中东地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20日,在以色列北部谢莫纳镇,新郎什洛米·布斯基拉和新娘马娅·卢加西在防空洞里举行婚礼。当日,以军在以黎边境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发生激烈交火,这对新人不得不把婚礼移到防空洞里举行。连日来的战火使人们精神紧张。新郎新娘紧张而忧郁的表情与婚礼的氛围格格不入,我们从新郎新娘的眼睛里还看得出对战争的恐惧,因为防空洞内粤并不是绝对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2日,旨在实现加沙地带长期停火的谈判在埃及首都开罗拉开帷幕。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成员当天表态:"原则上"同意停火一年。但以色列战机3日晚又对加沙地带南部和北部发起多次空袭,使得自2008年12月19日以来的这次巴以乱局再陷谜团。巴以烽烟缘何再起?何时能够实现真正停火?中东和平过程能否再度起步?  相似文献   

17.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血雨腥风中走过了新世纪的第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巴以冲突高潮迭起,以色列对巴勒斯坦大开杀戒,中东局势几度濒临爆炸的边缘。  相似文献   

18.
2000年9月28日巴以之间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至今硝烟不断、战乱频仍。这次冲突对巴以和平进程以及整个阿以关系和地区局势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消极影响,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我们不仅哀叹那些逝去的生命,更担忧中东的前途和命运。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中东地区,虽然在时代大潮的裹挟下不断向前发展,但步履蹒跚。导致中东落伍于时代节奏的根本原因是阿拉伯与以色列的争端,其中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恩怨更是由来已久。巴以争端并非仅是两个民族之间的土地纷争和感情纠葛,而且积淀了太多他们所不能左右的内容,成为中东沧…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13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代表双方在华盛顿正式签署包括巴以相互承认、巴勒斯坦有限自治等内容的和平协议。这是巴解与以色列关系的历史性转折,不仅标志着巴勒斯坦人与犹太人开始结束近百年来的敌对状态,准备走向和解,而且成为打破整个中东僵局的转机。但这一协议的签署仅仅是全面、公正、永久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去年11月26日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警告说,中东地区存在爆发三场内战的危险,即巴勒斯坦、伊拉克和黎巴嫩都存在爆发内战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