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这个概念进入中央"一号文件"之后,他们面临的各种问题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尤其是富士康员工"N连跳"事件,引发了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安全的审视。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的个案访谈,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安全现状存在人际交往安全感不足、认同感出现危机及对未来缺乏可控感的问题,并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方面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安全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2010年上半年,半年时间内富士康集团相继出现了13起跳楼自杀事件,造成2伤11死的严重后果。根据马克思经典异化劳动理论,富士康"跳楼自杀事件"是由其在的异化劳动所引起的极端后果。我们应以此为契机,深思社会转型所带来的阵痛,反思劳方、资方及社会管理方各自应该的"定位",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在2009年"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石首事件"等一系列网络事件的频发中,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3月《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以网络为手段,披露了"山西疫苗事件",由此引发了全国"疫苗事件"的曝光。这一"疫苗事件",把网络舆论监督作用推到了更高一层。广大网民和各大网络媒体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作用。但是网络在发挥舆论监督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不足。如何完善网络舆论监督,让网络发挥最大作用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游行时代",草根阶层在对涉警负面事件表达态度和倾向时,往往自发地啸聚于网络街头,掀起舆论狂潮。网络舆情因此得以日渐凸显和张扬,网络成为社会舆论评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然而,受网络技术和公众道德水平的限制和制约,网络草根啸聚游走在"民意表达"与"民意裹胁"之间,成为影响当今社会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压力的释放和缓解,有助于社会在动态中保持和谐与平衡;另一方面,它又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刺激因素,极易诱发现实社会中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各国的少年法,一般称调整对象为"少年",但也有称为"未成年人"、"青少年"或"儿童",含义均为同一。本文中的少年和未成年人是指相同的概念。少年司法制度1899年诞生于美国的伊利诺斯州,之后,美国各州、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少年司法制度。美国建立少年司法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之后少年司法制度也在发展中不断地完善。尽管美国的少年司法制度的历史发展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波折与坎坷,包括废除少年法院的争论风波、80年代出现的对少年的严罚政策,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保护未成年人是为了控制未成年人,但是这一切都抹杀不了美国少年司法制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实质内涵。本文通过对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及其历史事件的分析,透视其少年司法制度的精髓——未成年人保护。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防和控制危险驾驶行为给道路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应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同时,对"酒后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重新梳理,借鉴国外关于"危险驾驶"的有关立法,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修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细化有关标准,从而在根源上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一个风险社会。吉登斯把社会风险无所不在性称为"风险景象"。"风险景象"表征着导致社会冲突和危及社会稳定与秩序的种种可能性,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这种新社会矛盾形式尤为引人瞩目。"无直接利益冲突"指:绝大多数参与者对冲突事件本身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条件下产生的冲突,即在没有直接利益瓜葛的主体之间而发生的对抗行为,从众者借机表达和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甚至造成打砸抢烧等严重后果。人民政协工作应重点注意这一矛盾新形式,大力强化社会整合、凝聚、协调功能,有效化解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王符作为一个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思想家十分关注现实问题,也非常关注政治法律问题,对司法问题进行了全面思考。他从"天人合策"的角度论证了司法的形而上根据"天道",认为用司法手段对犯罪的惩治不仅是恢复受损的人间秩序,同时也是恢复受损的自然秩序。他认为,司法的作用在于除暴安良、"劝善消恶",司法的最高目标在于"致太平"。虽然他认为治乱世可用重刑,但仍将司法定位于辅助德化,即所谓"尊德礼而卑刑罚"。他认为,司法官员应当具有谨慎、正直、清廉的品质,做到"平赏罚而无阿私",追求"政平讼治"的境界,通过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促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极端事件"是指暴力和侵犯性到了极端程度的事件,是各种冲突事件中涉及暴力攻击或侵犯法律最为典型的事件,是超越了社会的底线价值的反常态的暴力事件。暴力的使用是极端事件的最主要的特征。"极端事件"的主角可能是个体、群体、政府。"极端事件"的发生原因有"十个不":即不让步,不让利,不放权,不透明,不守则,不及时,不换位,不认错,不对话,不变通。改变这"十个不","极端事件"就可能化解。"极端事件"也有其正向功能,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媒体作为一种传播工具,对于民情、民意、民怨会产生直接影响,要发挥其积极的作用,避免鼓励一些负向情绪,引发"极端事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农村地区的社会控制模式主要是乡里制度和保甲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就是"国权不下县",农村居民实行"官督绅办"的自我管理。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发展,社会控制模式走了一条"国退民进"的道路。西峡县公安局农村警务室建设的特点在于"有增长改革"和"大学生村官进入警务室",较好地完成了国家强制力和村民自治之间的融合与对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和社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社会伦理道德是"正",道德失范时期的法律是"反",那么法律伦理就是经过一个"正、反、合"的扬弃运动之后的"合",在这里我们称之为法律伦理。那么,法律伦理正是为了人的更好发展、社会关系的更加和谐以及人的更好的生活状态所提供的另外一种社会规范形态,即是"和",这也是法律伦理的价值追求所在。  相似文献   

12.
弗里德曼"法律文化"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法律文化的学者打开了一个视域上的新窗口,但此概念也招致了不同层面上的质疑与批判。而这些质疑与批判从根本上看是对弗里德曼"法律文化"这一概念所面临的方法论困境的呈现。一方面,旨在考察诸如观念、态度、价值模式等因素在形塑法律制度上的功用时,作为对象化的"法律文化"概念只是一种"理想类型",其在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上不尽使人满意;另一方面,作为实证化研究方法的"法律文化"概念又面临价值性功用上的危机,其在满足法社会科学"用法律改良社会"的理想方面以及解释多元性法律文化方面显得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嫖宿幼女事件频发,然而事后这些"嫖幼者"却仅被判处屈指可数的有期徒刑,从而深深刺激着民众的道德神经。于是在媒体上、网络上形成了一股强烈的民意,纷纷以嫖宿幼女罪量刑过轻为由要求改革直至取消该罪的存在,并将嫖宿行为划入强奸罪的序列。与此同时,法律精英群体却与民众展开了"角力战",认为"嫖宿幼女刑罚过轻"是个伪命题,其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二者的激烈碰撞让立法者与司法者似乎感到"无所适从",陷入了一种选择困境。为此,应将嫖幼罪修改为"对儿童的性侵犯罪",使该罪能在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又给予潜在的罪犯最大的震慑与规制。  相似文献   

14.
女职工组织在企业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建功立业,必须做到"四治四强":治"傲",强化女工学习力,夯实"创先争优"的根基;治"庸",强化思想创新力,增强"创先争优"的动力;治"懒",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创先争优"的效率;治"散",强化团队凝聚力,聚集"创先争优"的合力。  相似文献   

15.
慈善事业是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在当今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还不够深厚,道路也变得曲折,各种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郭美美事件"、"章子怡诈捐门",还有民间慈善个体"袁厉害事件"等,都在不断拷问着我国慈善事业的道路和命运。在慈善理念和行善意识,以及官-民慈善发展等领域,存在各种误解和阻碍.影响慈善事业的顺利发展。探讨慈善事业的困境和对策的意义正在于努力实现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大职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做好群众工作的目的是让广大职工"安心"、"顺心"、"舒心"、"放心",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动企业发展。在基层工作中,有必要探索实践有效的群众思想工作方法,总结企业群众工作规律,做好群众工作,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66年"文革"爆发之初,上海市委扮演了两个角色。作为运动的执行者,它是比较积极地响应中央号召的;而作为运动的重要对象,上海市委要在"夹缝中求生存"。随着运动的深入,其对运动的掌控权渐渐"萎缩",以至于有时不得不策略性地采取一些抵制措施。采取什么举措,何时"积极",何时"策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形势发展以及其自身的"安全"是否受到了威胁。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员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企业的经济建设是硬实力,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软实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践证明,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员工队伍素质提升和发展,对企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要做好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党组织的各项活动制度,使党组织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就要及时更新观念,研究现代企业新特点和员工思想新动态。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对其概念进行了解读,从而掀起了研究生态文明的热潮。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研究既有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演进,又有现实的动因。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路径,首先是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关键环节,以建设"两型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可为调节社会总体劳资关系发挥有效的支撑作用。这项工作,不能单纯依赖企业内部的"个体协商",而应在更高、更广层面上进行有效运作,以期形成"整体"与"个体"有机结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