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炎是乳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给乳牛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特别是隐性型乳腺炎 ,发病率高 ,个别奶牛场的发病率达 6 0 %~ 80 % ,但由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常被人们忽视。临床上治疗乳腺炎常用抗生素 ,但由于长期不合理的应用抗生素 ,使耐药菌株越来越多 ,不仅疗效不断降低 ,而且造成乳汁的药物残留超标而影响食品卫生 ,危害人体健康。为此 ,笔者用自制的中药制剂乳炎康和乳酸环丙沙星对乳牛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型乳腺炎进行了疗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乳炎康的疗效优于乳酸环丙沙星 ,治愈率达 80 %以上 ,有效率达 10 0 %。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2.
北京及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调查与病原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乳牛乳腺炎的发病原因,对北京及其周边地区4个奶牛场的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临床调查、诊断和检测,采集患临床型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乳牛的乳样;用接种法对采集乳样进行培养,对可疑菌落进行分离、接种、染色、镜检鉴定.结果显示,从采集的266份乳样中分离到7种434株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150株,链球菌204株,革兰阴性杆菌80株.证实,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乳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且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牛乳腺炎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乳牛乳腺炎是影响乳牛业发展的多发病 ,由于病原菌复杂 ,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抗菌药物是治疗乳腺炎的常用药 ,但由于抗菌药物易产生抗药性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定期或不定期地了解主要病原菌 ,并进行了相应药物的敏感性试验 ,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奶样来源  2 0 0 0年 ,笔者应用LMT诊断液对成都、兰州、郑州、济南、哈尔滨和南昌 6个城市 10 5个个体奶牛场进行了乳腺炎病普查。在普查过程中 ,从部分奶牛场采集奶样 2 80份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1 .2 病原菌分离 用铂…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10月 ,宁夏银川市某牛场引进 60头育成牛。 2 0 0 1年 2~ 7月产犊后发生不同程度的临床型乳腺炎 ,发病牛占该育成牛群的 5 0 .0 % ,占泌乳牛的 10 .0 % ;另一群成年母牛泌乳2~ 6个月 ,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牛占泌乳牛的 16.7%。 2 0 0 1年11月 ,该场牛群再次暴发乳腺炎 ,并表现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及时采血送检。经培养、分离及生化鉴定 ,获得的细菌为少动鞘氨醇单孢菌。1 临床症状1.1 慢性 病程持续 2个月以上 ,病畜体温、食欲正常 ,机体逐渐消瘦。往往是某一个乳区突然肿胀 ,眼观乳汁性状良好 ,但乳汁逐渐变性、乳区化脓 ,而且…  相似文献   

5.
为了查明甘肃某奶牛场乳腺炎的流行病学情况,以便有效地防治乳腺炎。本试验对该奶牛场进行了临床乳腺炎和隐性乳腺炎发病率调查,对采集的125份临床型乳腺炎奶样进行了细菌分离鉴定,对鉴定出的5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同时对分离鉴定出的无乳链球菌进行了血清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该牛场临床乳腺炎的头发病率为9.68%,隐性乳腺炎头阳性率为18%;在125份奶样中共检出细菌128株,细菌检出率为93.6%,病原菌区系分布主要为大肠杆菌41株(32.03%)、无乳链球菌25株(19.53%)、肠杆菌14株(10.94%)及停乳链球菌2株(1.56%)等。无乳链球菌血清型分布结果表明,该奶牛场无乳链球菌主要有2个血清型,其中Ⅰa型18株(占72.0%),Ⅱ型7株(占28.0%);药敏试验结果表明,5种主要病原菌均对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和利福平有较强的耐药性,耐药率在50%~100%,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较为敏感。总之,本试验结果对于奶牛乳腺炎的防控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腺炎是一种难以控制和不易治愈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地影响奶牛健康、产乳量和奶的质量。1984年北京市奶牛乳腺炎发病率为总发病率的23.22%,乳区阳性率为31%。各地对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和治疗,虽然采取了不少措施,迄今仍无较理想的防治方法。为此,我们于1985年进行了NCA预防奶牛乳腺炎的试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动物:选窦各庄奶牛场,1984年乳腺炎发病率较高的140头秘乳奶牛做试验。 2.试验药品及使用方法:选用NCA清洗消毒剂。本品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  相似文献   

7.
六茜素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制开发的新兽药 ,先后分别获甘肃省畜牧局、甘肃省科委科技进步一、二等奖。该药是中草药六茜草的有效成分。经药理、毒理及临床试验 (应用 )表明 ,该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 ,主要功能是抗菌、消炎及活血化瘀 ,对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0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极强的抑杀能力 ,且在畜禽用药期间和用药后 ,其肉、蛋、奶仍可照常食用。六茜素对乳牛乳腺炎和仔猪水肿病有特效。临床应用表明 ,六茜素对乳牛乳腺炎的总有效率为 95 …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吉林农大奶研室自行研制的J—Ⅰ乳腺炎速测试纸,用其检测奶牛隐性乳腺炎,并与LMT诊断液进行了比较试验。 (一)试验材料 1.试验奶牛:选定不同的饲养条件和挤奶方式的A、B两个奶牛场。随机抽测243头(初乳期至干乳期前)临床健康的个体。 2.奶样采集:放弃第1、2把奶后取样,乳汁无外观变化。 3.J-Ⅰ乳腺炎速测试纸:系吉林农大奶研室  相似文献   

9.
选用奶牛场自然发病的临床型乳腺炎病例125例,以消炎醌治疗1~3个疗程,治愈乳腺炎病牛105例,治愈率达84%,基本治愈8例.表明消炎醌消炎排毒功能强,疗效可靠,安全,无抗药性,对慢性病例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间接荧光标记及胶体金标记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和低压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了L-选择素在健康泌乳中期乳牛(A组)及患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临床型(B组)和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C组)中性粒细胞上表达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三者表达L-选择素的中性粒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7.90%、97.69%和96.67%(收集5 000个细胞),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患亚临床型乳腺炎乳牛的阳性率从3次测定的结果看是逐渐增加的;L-选择素表达的间接荧光强度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患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牛组内差异也极显著(P<0.01);扫描电镜观察到的中性粒细胞表面脊样结构的分布及形态与流式细胞仪检测的结果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
激素断乳法治疗羊坏疽性乳腺炎羊坏疽性乳腺炎一般发生在春季羊产后4~6周内,其他季节也有发病者,常因皮肤损伤或经乳头管坏疽菌侵入所致。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至41℃,精神沉郁,食欲、反刍停止;乳房肿大、充血呈紫红色,触诊有硬固、热痛感,乳量减少,乳汁呈淡...  相似文献   

12.
从全国各地奶牛场采集的256份临床型乳腺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了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32株无乳链球菌和27株停乳链球菌;采用血清学交叉免疫试验,筛选出了毒力及交叉免疫原性强的3种菌的优势菌株。采用这些菌株和一系列新工艺和新方法,研制出了乳牛乳腺炎灭活多联疫苗。建立了用奶山羊进行制苗菌株毒力复壮及用ELISA进行抗体检测的方法,进行了免疫剂量及注射部位的筛选试验以及疫苗安全性、免疫持续期、效力及田间扩大试验。结果表明,该灭活多联疫苗对乳牛具有安全高效的特点,经肌肉或后海穴免疫1次,每次5mL,免疫持续期可达4个月;且后海穴的免疫效果优于肌肉注射,可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49.22%~59.86%。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也日趋增多。如据某单位调查统计:从患乳腺炎的牛奶中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960~1962年对青霉素G的敏感度为63%,而到1970~1972年其敏感度已下降为23%。细菌耐药性给今后临床用药将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对畜牧业的发展将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一般是由于应用抗菌药物剂量不足、疗程不够、用法不当或无明确适应症地盲目滥用,特别是长期应用,往往使原来对药物敏感的菌株转变成耐药菌株。这种现象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禽以来更较为多见,为了避免此种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14.
小尾寒羊因具有性成熟早、繁殖率高、生长快、肉质好等特点 ,近年来发展较快 ,但饲养管理不当的小尾寒羊乳腺炎发病率较高 ,致使部分母羊产后无乳 ,影响羔羊的发育。笔者采用综合性治疗方法 ,治疗小尾寒羊乳腺炎收到了满意效果。症状 病羊表现精神沉郁 ,体温升高 ,食欲不振 ,反刍减少或停止 ,乳房红肿、发热 ,触诊表现疼痛 ,泌乳减少或停止 ,乳汁变性。患慢性乳腺炎的病羊 ,乳房局部不发热。患浆液性乳腺炎的病羊 ,乳汁稀薄并含有絮状物。患化脓性乳腺炎的病羊 ,乳汁呈黏脓样。局部治疗 ①先挤净乳汁 ,用消毒液洗净乳头 ,将乳导管插入乳腺…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蛋白质水平揭示乳牛乳腺炎的发病机制,分析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获得了健康乳牛与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的可溶性蛋白表达图谱,经PDQuest7.4软件自动匹配,检测出17个差异蛋白斑点;经液相色谱串联离子阱质谱分析,获得了16种主要涉及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催化作用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结果表明,健康乳牛与乳腺炎病牛乳腺组织可溶性蛋白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美国国家动物病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前已作过介绍(见本刊1983年第7期60~63页),现将该中心1982年底的科研工作情况简介如下。 (一)细菌真菌病研究室 研究人员45人,是最大的研究室。按课题划分为以下研究组: 1.牛乳腺炎组:研究乳腺炎的病原和发病机制,特别是乳过氧化物酶系统、L异亮氨酸等在牛奶中对无乳链球菌生长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乳腺炎是影响乳牛业发展的主要疾病,它不仅可减少产奶量,而且能通过病牛乳传染给人.多年来,笔者一直采用综合防制的办法减少乳腺炎疾病的发生,其主要措施是通过免疫注射来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根据我国乳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区系调查结果,结合其抗原性的研究,初步研制了乳牛乳腺炎多联苗(A),通过连续多年在兰州市某奶牛场进行臀肌免疫注射试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免疫效果,同时也进行了多联苗(A)结合免疫增强剂免疫效力试验.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采自内蒙古和上海地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的流行特点、耐药性和基因型分布,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5年推荐的初筛及纸片确认方法对内蒙古地区的58株和上海地区的22株乳牛乳腺炎大肠杆菌进行了ESBLs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并采用PCR扩增和PCR产物测序方法对产ESBLs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检出6株产ESBLs菌株,阳性率为10.34%,其中,有1株菌携带TEM-1基因,有1株携带CTX-M-14型基因,而有3株同时携带TEM-1型和CTX-M-14型2种基因,只有1株菌未检出上述基因。上海地区未检出产ESBLs菌株。结果表明,产ESBLs菌株多表现为多重耐药,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  相似文献   

19.
深圳某奶牛场是深圳目前规模较大的乳牛饲养场之一,饲养乳牛近1000头,每年为深圳及港、澳等地提供鲜奶300t。然而,近年来由于乳腺炎发病率较高,平时发病率在10%~20%,7~8月份达60%~70%,对产奶量影响很大。乳腺炎是舍养乳牛的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20.
硒与维生素E有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因此能影响免疫系统机能和子宫肌、乳管口括约肌的生理功能。硒和维生素E缺乏,会导致奶牛胎衣滞留,乳腺炎发病率上升,受胎率下降。Smith报道奶牛在分娩前30天血硒下降到最低点,维生素E也同时下降。国内外一些学者报道奶牛在分娩前补充硒、维生素E能降低胎衣滞留、乳腺炎发病率,提高受胎率。 (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