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6,(7):30-32
1.党的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处理这种关系? 党章规定: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相支持和互相监督.党的各级组织要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这就明确规定了党内上、下级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党内上、下级关系.  相似文献   

2.
正党内沟通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发扬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的重要形式和渠道。党的十九大修改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党的上级组织要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党员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党的下级组织既要向上级组织请示和报告工作,又要独立负责地解决自己职责范围内的问题。上下级组织之间要互通情报、互  相似文献   

3.
第一条 为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和完善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是指县以上党的各级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会委员,工作委员会委员,党组(党委)成员,以及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含人民团体)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4.
正从党章的发展历史看,党内监督经历了一个从不断调整到趋于稳定的过程,折射出监督实践的不断发展、监督理论的日臻完善,其中有很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借鉴。一、我们党是何时规定上级对下级实施监督的?我们党最早有关党内监督的规定是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的党员人数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这是初步表述中央有监督下级组织、组织有监督  相似文献   

5.
最近,党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规定了开展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重点对象、重点内容,规定了党内六种监督主体的职责、责任和权利,规定了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以及如何保障党员和党组织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发挥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的颁布和贯彻执行,正是我党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和依法治党的具体体现,从而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党和人民的监督下真正成为“三个代表”的践行者。这样,如何贯彻和执行好《条例》就成为问题的关键,而把握好党内监督的原则就成为关键的关键。一、本体的平等原则。党内监督是党员之间、组织之间、党员与组织之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我在基层从事20余年纪检监察工作,在履行职责监督这一块,总是感到有责无力,困惑不已;普遍存在上级对下级监督太远、下级对上级监督太难,同级对同级监督太软以及法纪监督太晚等弊端。《条例》的实施,为我们加强党内监督工作提供了依据。《条例》规定党的各级纪检监察委员会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并赋予了各级纪委应履行的职责。这无疑是强化纪检监察职能的“尚方宝剑”。但是,作为基层纪检监察机关,队伍不足、有责无人、监督乏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8.
2月17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这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83年、执政55年来,第一个全面、系统的进行自我监督、约束的党内制度规范,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富有胆识和智慧的重大决策,标志着我党的党内监督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新阶段。《条例》在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是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又一创新。一、党的组织建设上的创新:强调党内民主是党内监督的基础,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要求《条例》在继承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支部园地     
《当代贵州》2013,(7):50-51
「党员应知」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应当如何决定重要事项?《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决定重要事项,应当进行表决。表决采用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当记录在案。党内监督的形式有哪些?对党员干部的党内监督包括党组织(含党员所在支部)的监督、党员群众的监督、党员干部相互之间的监督和专职机关的监督。「十八大精神学习问答」  相似文献   

10.
杨华昌 《当代贵州》2016,(48):42-43
正作为党的重要部门的省直机关,干部集中、党员集中、权力集中,党内监督任务重影响大,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职能,加强全面从严治党,认真抓好党内监督工作。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党内监督的目标任务、重点对象和主要内容等都作出了系统全面部署,对党的中央组织、党委(党组)、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党的基层组织及党员的监督用专  相似文献   

11.
《军队党的生活》2014,(8):76-77
党的组织纪律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见于党章、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的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基层党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以及中央作出的有关重大决定和军队政工条例、党委工作条例、党支部工作条例、党员发展工作规定等党内法规。从一般意义上讲,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组织制度、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团以上党委民主生活会制度、党支部七项组织生活制度、发展党员纪律、党内选举纪律、军队内部成立团体与军人参加地方社团规定等,都属于党的组织纪律范畴。  相似文献   

12.
钟纪轩 《党建》2005,(1):34-35
《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我们党关于保障党员权利方面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是当前全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从党的建设的实际出发,对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作了更加规范、完善的规定,对党员权利的保障措施作了进一步规范,对党的各级组织、各级纪检机关和党的组织、宣传等工作部门以及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在保障党员权利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作了明确界定。这些都为更好地保障党员权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证。贯彻落实好《党员权利保…  相似文献   

13.
本课对象:广大党员干部本课目的: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积极行使党员权利,认真履行监督义务”要求的解读,提醒党员把党内监督化为自觉行动。2016年年底,《检察日报》梳理出2016反腐倡廉十大年度词,“党内监督”位列第一。“党内监督”成为热词,与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不无关系。有评论指出,《条例》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进程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使党内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加强党内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为了把《条例》真正落到实处,发挥其在加强党内监督上的制度保证作用,关键是要在认识上增强“四种意识”,明确监督职责;工作中把握好“五个关系”,指导监督实践。学习贯彻《条例》,必须全面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监督职责,在思想上要增强四种意识:一是领导干部要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条例》规定:“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试行 )》颁布实施 ,标志着我们党的内部监督工作在制度化、法制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重大举措。为了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执行《监督条例》 ,我们有必要对现实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认真的分析 ,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从实际出发 ,我们党必须通过强化党内民主意识 ,保障党员权利 ,理顺权力授受关系 ,合理配置党内权力来解决党内监督意识不浓、制度约束力不强、权力过分集中等老大难问题 ,从而使《党内监督条例》发挥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的颁布实施,是党内监督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成果,在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发展。 总体上看,与此前的党规党章重在提出党要接受监督的原则或思想相比,《条例》的新成果集中表现在,它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监督制度设计或制度安排。关于党员和党的组织要接受监督的原则精  相似文献   

17.
近期政要     
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近日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严格遵照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共5章,即总则、监督职责、监督制度、监督保障、附则,共47条。《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由总则、分则、附则组成,共178条。《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监督条例》),对党内监督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对象、监督方式等重要问题做出规定,为新形势下强化党内监督提供了重要遵循。《监督条例》是党章有关要求的细化延伸,是新形势下加强党内监督的顶层设计,是规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内监督的基本法规,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日前,中央纪委有关负责同志就修订后的《监督条例》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9.
咨询信箱     
支部委员因工作调出后又调回来,其职务能否恢复? 按照党章规定,党支部委员应由支部党员大会选举产生,而且只能从本支部的正式党员中选举产生。因此,党员调出组织关系也就同时转出支部,自然就不是本支部委员了。如果又调回来,组织关系又转回本支部,但一般不能恢复党内职务。如果该党支部委员是暂时调出,组织关系临时迁出,又调回来,党内职务可以恢复。 党的基层组织选举中哪些需要实行差额选举? 根据《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以及上级党…  相似文献   

20.
傅在鹰 《思考与运用》2005,(3):55-55,100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们党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员权利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纪检机关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在发展党内民主,维护党员民主权利中,应着力发挥三个作用,提高健全党内民主和维护党员权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