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尚营 《半月谈》2020,(3):59-60
在城市里,如果你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菜园,那一定很美好。但如果菜园建在小区绿化带或楼顶上,这种“美好”就比较糟心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可不鲜见,已成为很多城市小区的治理难题。2019年前11个月,安徽雀宣城市信访局收到涉及小区管理问题的来信来访有100多件小区治理的小事,已经成为给居民添堵、影响社区和谐的大事。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城市居民,我们不时会有这样的感受:马路上栏杆设置不合理,过马路要多绕四百米;雨季积水走路难,穿鞋心疼鞋被泡坏;共享单车挤占人行道,违章停车挤占自行车道,马路那么宽,却会感到无路可走;送孩子上学难松开手,危险隐患重重;城市公共空间匮乏,想散个步没有地儿去……遇到城市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尽管心有怨言,但打热线好像很麻烦,可供反应问题的渠道也并不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  相似文献   

3.
他们,是分布于这个城市里各行各业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心中都有一种改变命运的情结。他们很清楚,现在吃的是"青春饭",从体力到精力,他们承受高负荷劳作的能力不过是短短的十几年;他们怀揣着透支今天来换取明天的梦想,看着城市在自己的手里一点一滴地改变,心中有了扎根城市的念想;他们希望孩子们可以留在城市里,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若干年后不要重复他们今天的命运。于是,他们不停地辗转、纠结、折腾,他们在朝着改变命运的方向走去。  相似文献   

4.
《公民导刊》2012,(1):212-213
前言薄熙来书记在铜梁县调研时说:"铜梁给我的第一个好的印象,就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环境,很有魅力,很有发展前景。"200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2009年获得"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县"称号。2010年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1年捧回重庆市首个"最佳城市管理奖"金杯。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其实这种思想萌芽早就有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急剧膨胀的城市人类活动从根本上改变了城市同自然的共生关系,城市和环境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6.
冯骥才 《政协天地》2009,(11):18-19
“改造”这词儿真糟,很野蛮。过去害了许多人,现在害了许多城市。近20年,中国城市的改造实际是一场翻天覆地的“再造”。记得不久前一群开发商在一座滨海城市开“高峰论坛”,提出的广告是“有多少城市可以重来”。重来?口气多大!而我们的城市真的全都“重来”了。  相似文献   

7.
李军田 《当代广西》2005,(24):25-25
这几天,在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里上班的干部职工忽然发现,一个贺州市江南新城规划的模型摆在了一楼大厅最显眼的位置,尽管大家对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已经很熟悉,但仍忍不住驻足观看。一时间, 贺州这个新兴的城市又会有什么新变化成了大家议论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8.
蒋韡 《当代广西》2007,(16):52-52
大约十年前,我不太情愿地来到南宁上大学,因为当时向往的是北京之类的离家数千里的北方城市,觉得那才叫离家求学:来到南宁才发现,这座城市还很对自己的胃口:花果飘香、冬天不冷、民风淳朴。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细节     
因工作的关系,经常在陌生的城市里行走,也常常被城市的一些细节所感动。 在苏州,市区主要道路的十字路口,自行车和行人等红灯的地方都建有遮雨棚,造型很简单,但足以为等红灯的行人遮挡住阳光和雨水。  相似文献   

10.
苏枫 《小康》2011,(5):55-57
宜居可以是专家研究出来的一套体系,但是真正宜不宜居,不是专家或者是政府说了算的;宜居这个概念应该是通过城市里的公众得出来的感受,如果大家觉得不宜居,专家、政府认为很宜居,有用吗?  相似文献   

11.
肖婷 《今日广西》2010,(14):48-50
在湖北省黄石市,有不少来自农村的有为青年,他们发愤读书努力工作,终于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留在城市里,成为“山窝里飞的金凤凰”。在城市里,他们有个时常的称号“凤凰男”。  相似文献   

12.
我要说的,是跟车辙有关的两件旧事。车辙这种人类行为留下的痕迹,从前很多,现在难得看到了。以城市为首的坚硬,让轮子一滑而过。我爷是个地道的农民,而且在他当农民的年代里,城市与乡村,彼此都像一个很有独立人格的人,谁也不屑模仿谁,乡村并不追捧城市,所以那年头没有农民工。但我爷也进城。可他进城后,总是很快就出来,回到举着炊烟召唤农民回家的乡村,在城里,哪怕只是一袋烟的工夫,我爷也不肯多流连。他进城都是赶着马车,拉去他的汗水和辛劳,卖掉菜蔬、粮食、从山里砍回的荆柴等,换回一些庄稼地里不长的日用品,还有数量微小的毛票儿,他就是用那些不断挣来的毛票儿供我父亲读书,并且让他的儿子一直读到国高。从前乡村里的好农民,光在庄稼地里是把好手还不够,还得会赶车,是好的车把式。  相似文献   

13.
<正>江海孕育,城市诞生天地偏私,乾坤偏爱,催生滨海城市。有海有口,城市很有个性,很有特性。城市个性,是指文化独特性,是特定地域的自然美、人文美;特定时段的传统美、现代美;是特定时空的个体美、整体美。可是,现代城市的个性已变得模糊,特性已变得类同,城市已失去应有的人文蕴涵。科技进步加快了城市克隆和复制的速度。于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致使很多城市失去文化特色。于是,同种模式,同种格调,致使市民群体渐渐失去城市记忆。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命力来自城市功能 从最早的城市问世,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1,(8):1-1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朋友突然决定回老家工作。问及原因,他说:“城市的高楼很美,但我时刻担心会有危险;马路挺宽,但暴雨后我却会被堵在路上。”很多城市虽然看上去很美好,却有些许弊端让人们不堪忍受。城市,在现代化的美丽外表下,到底有一颗怎样的“心”?入汛以来的暴雨不断,让城市内涝频发,下水道工程的弊病再次显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化的挑战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 1世纪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 ,中国的城市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城市化的加速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何面对城市化的挑战 ,研究城市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面对人口压力,要有新的对策进入新世纪以来,全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地方在亚洲,而在亚洲,中国和印度又是快中之快。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接近50%。如今,中国有60个城市的人口超过了100万,可整个欧洲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仅有35个。面对如此庞大的城市人口,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树立城市的文化、塑造城市的精神,正在成为社会最关心的课题。在这些居住、工作在城市里的人口中,还有1.53亿是农民工,他们的家庭和亲属仍在农村,所以说,城市问题实际也是乡村问题,城市形象就是全社会的形象。  相似文献   

18.
杜光华 《前沿》2005,(5):200-202
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 是否具有竞争力, 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发展水平。特别是随着世界环境文化的兴起,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文化, 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也为提升中心城市的品位带来了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19.
提起山东,人们会立刻很诗意的想到蓬莱仙境,想到蔚蓝大海之上漂浮的水上城池、琼楼玉宇……这海市蜃楼般的画面,却真实的镶嵌在山东的西部,一个叫聊城的城市,只是这座城市,不是漂浮在海上,而是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湖上,静卧在运河、黄河的臂弯里。  相似文献   

20.
温源 《传承》2012,(23):88-89
几个世纪的城市发展史已经证明,一个城市之所以伟大从来不是因为它有多高的摩天大楼,敬畏每一寸城市生活空间方为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