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年,全国的改革越来越全面,越来越系统,越来越同步,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我们说,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一个问题--经济体制基本一致或者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同步的地方的发展绩效差别是很大的,且不说东西部之间,仅就中部内部各县市或者西部内部各县市之间的发展差别也是很大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现在世界经济有两个潮流,一是要发展,二是要改革.这两个潮流势不可当,而我们党是走在改革潮流的前列的.改革是一项全面、综合、动态的社会系统工程.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心理结构都是相互关联的.这几年我们在经济体制方面有突破,但仅仅有这方面的改革是不够的.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经济改革如果没有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没有大的配套,就很难前进,已经取得的成果也难以巩固.  相似文献   

4.
四、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大改革正在进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向纵深发展,推动了东西方各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大改革。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过来又推动了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的改革。这一认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在实行一系列的改革。预计这场改革将延续到本世纪末。西方主要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大体是:把多层次的金字塔型的纵向结构改变为森林型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最近在会见朝鲜党政代表团时又提出要进行某些政治体制的改革,几年来我国改革的实践证明,当前对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研究,其必要性和迫切性是越来越明显了。 1978年以后,我们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这几年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改革还没有很好地进行,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的领导和群众越来越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与之相配套,就很难深入进行,已经取得的成果也难以巩固。光有工业、农业、科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院系资料室是高校教学科研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本院系教师和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和服务的重任.它的工作必须与学院的发展同步,为本院系的教学和科研服务.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新技术革命的拓进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院系资料室在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高校院系图书资料室作用发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战略转变。这就要求我们在人才使用的激励机制上,建立起与之适应的运行模式。但由于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忽视人才激励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使得我们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进程不能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难以充分调动各类  相似文献   

8.
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意识形态的更新,是现时期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的迫切要求。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改革是部分的、局部的、纯经济的,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没有使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社会改革和文化改革结合。新的经济体制同旧的经济体制目前处于平衡和胶着状态。为了克服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方法基  相似文献   

9.
建国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们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虽然在其初期阶段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在长期的经济建设中,也明显地暴露出许多弊端。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了逐步的改革,并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可能会问:计划经济不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吗?国民  相似文献   

10.
蔡继明 《民主》2008,(10):5-7
中国的改革一向被人称作经济体制改革,而不是经济制度改革。因为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词汇中,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本质特征。而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形式。在传统理论看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其基本规定性是不能改变的。只能在其自身的发展中自我完善;而作为其具体表现形式的经济体制。因其本身就具有多样性,所以,可以通过改革不断地进行选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必然是随着时代的步伐而前进,随着社会实践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进行着不同形式和程度的哲学改革,使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党中央明确指出,一定要把改革放在首位.要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也要相应地行其他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逐步展开,是一件大事,它“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这个论断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论断,有必要弄清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经济与法治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 之一,就是从信息的角度来 理解人们的经济行为和组织。一种经济体制常常就代表一种信息交流和传递的模式。这是经济学家对互联网感兴趣的一个原因。 中央计划体制所能够处理的信息量是非常少的,这导致了社会无法有效地协调越来越复杂的经济活动,因而无法扩展分工和专业化。我们国家非常有幸从1978年以后就开始改革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又明确提出向市场体制转型。可以观察到,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就是信息模式的转型,就是原来纵向的、按照行政等级处理信息的体制,转向横向的和网络式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关系源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所以,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要互相适应,互相促进,配套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必须对直接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传统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但是,经济体制改革不能单独进行,如果它孤军前进,传统的上层建筑形式必然与新的经济体制不能适应,特别是与经济体制关系直接的政治体制的某些部分,会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形成掣肘.它不仅有碍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且会使新的经济体制难以按自身  相似文献   

15.
重庆是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中心,这里的一些企业是全国较早实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的单位。三月上旬,赵紫阳同志来到重庆,实地考察这里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工作,对这些问题作了一些重要讲话。本文对赵总理的重庆之行作了报道。图为赵总理在重庆嘉陵机器厂听取汇报。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少同志都感到县级经济体制配套改革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关节点。现在的问题是这项重大改革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状况显然是和我们整个城乡改革的配套问题、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配套问题相关联的。学习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的报告后,我感到这个问题现在应该由理论探讨转入实施阶段了。本文想要说明的问题是;搞好县级经济体制配套改革,搞活县一级经济,是农村第二步改革的着力点和理顺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到今天,正在触及一个根本性的关键问题,即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环节,是一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深刻变革。它已经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在参与市场平等竞争的进程中“潇洒上路”。但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具有革命的性质,改革是我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点在1984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提出来了.今年2月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中进一步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  相似文献   

19.
杨秀云 《学理论》2009,(12):94-95
建立权威性的改革机构,整合不同利益要求,确保改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加强公务员制度法制化和民主化建设;坚持平等竞争和功绩制原则;加强政治、经济体制和公务员制度的同步建设;高度重视文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连续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口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现代化建设。可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是否能顺利进行,又受着既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制约,不进行体制改革中国就没有出路。因此,就应该把改革和建设的矛盾放在首位。很明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与生产和需要、改革和建设的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