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后,农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温饱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却出现了物质需求畸形发展与文化需求滞后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下我们理念的理解和认识的偏差,不同步地发展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结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民生不仅指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更主要的是指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的文化需求,对于全面自由发展的人来说,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不可分割的需求整体。不能分裂地单纯发展物质生活,再发展文化生活,必须同步发展才能培养健全的人和健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2.
刘占芳 《奋斗》2003,(11):35-36
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曾多次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十六大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如何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步伐,保持农村社会的进一步稳定,乡村干部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广大乡村干部的作用呢?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是要摆正乡村干部在农民致富  相似文献   

3.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这一重大课题,并把它上升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于这一新思想、新观点,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1.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单项发展、片面发展和畸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多方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4.
徐和祥 《奋斗》2004,(3):24-2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民增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致富带动能力,尽快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我们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抽调221名干部,组成36个考察组,对全市412个行政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了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素质 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解决"三农"问题占有重要位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我们按照"三贴近"的要求,不断创新振兴老工业基地背景下的宣传思想工作,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抓宣传,引导农民变观念 思想新则一新百新,观念变  相似文献   

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群众在参与中受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具体来说,要抓好八大教育,开展八大活动。1、抓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深入开展进村入户活动。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教育,引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掌握这一理论的基本观点,自觉运用这一理论指导B己的思想和行动。2、抓好“三个主义”教育,开展争当社会主义新农民活动。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突出国情、县情教育和传统教育,把爱国热情投入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上来;在集体主义教育方面,引导农民致富不忘国家和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增强集体…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推进社会全面进步,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复论证的观点,也是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着重强调的重要观点.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仍然要重视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当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我认为要坚持五个“引导”。第一,要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空观念,勇闯市场奔小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民的思想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过去束缚农民的“左”的东西正在逐步破除。但由于小农经济传统和计划管理模式的影响,农民的思想仍较保守,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许多农民双脚迈进了市场经济,头脑却停留在小农意识的框架中。要在农村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首先用邓…  相似文献   

9.
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我们要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解放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就必须按照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继续解放思想。 一、继续解放思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根本标准 “三个有利于”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巨大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社会文化观念、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将扶贫致富活动与村民思想教育相结合,化虚为实党中央非常重视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省、市、县、乡均派有驻村扶贫工作组对口扶贫。广大干部要抓住这一契机,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具体工作中,把帮助农氏脱贫致富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口,将扶贫致富活动与村民思想教育紧密结合,使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例如,在扶贫活动中结合丘岗开发、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对农民进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结合筑公路、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对农民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抗灾自救、扶贫帮困对农民进行无私奉献精神教…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步富裕起来了,但精神生活还不够充裕。现在,有些人只想在物质生活上怎样致富,而在精神生活上则很少考虑如何“脱贫”,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认为,电视机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不出家门可知国内外大事,闲暇时还可以在歌舞厅娱乐,节假日  相似文献   

12.
樊桂丽  王宏英 《党建》2009,(10):48-49
乌海市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个率先推行城乡一体化,取消了二元户籍管理制度,将农村人口转变为农区居民。但农村城镇化绝不是农村人口从农村到城镇的简单位移,而是农民从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一种革命性变革。乌海市从引导农民更新观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致富技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其实质是一个农村现代化的建设。要实现农村现代化,首先得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必须实现农民观念的现代化。因为观念是行动变革的先导,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因此,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我们不仅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农村政治文明,还要注意转变农民的观念,让农民在观念上树立现代意识,从而建设好新农村。  相似文献   

14.
抓小康教育促经济发展□金化伦近年来,广西各级宣传部门积极开展小康教育宣传活动,增强了农村党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小康观念和致富意识,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1995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420元,比上年增加313元。1996年1703...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要求和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创新及改进的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些相对稳定的做法。这些做法带有明显的“务实性”特点。对之进行理性总结和分析,将有助于我们认识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推动其深入开展。 北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走了一条在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实践中启发农民觉悟,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素质的路子。这几年,北京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先确定了利益目标。即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它也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直接…  相似文献   

16.
党员老龄化问题是贫困地区的共性问题。以赤峰市林西县为例,全县农民党员5775名,平均年龄52.07岁,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占26.83%。造成农民党员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历史的,也有现实的。经调查分析,主要存在着“三不”问题:一是部分农民群众不想入,认为“党员不党员只差两角钱”,这说明农民党员队伍的思想状况不赶趟,说明农民党员队伍的适应性不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失去了带头致富、带动他人致富的能力。设想一下,一个生活贫困致富无方的农民党员,去给一个富裕起来的普通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去…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定,国家稳定,这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然而,让农民真正富起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农村致富不仅需要先进的思想观念,先进的科学技术,也需要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这个环境就是真正把农民过重的负担减下来,降低农民致富成本,使广大农民轻装前进。可以肯定地说,我国广大农村全面富起来之时,就是我们国家富强之日。  相似文献   

18.
张小良同志所著《农村特色经济金观念》一书(2006年4月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帮助农民致富的“金点子”书。这本书从实践出发,回答了什么是农村特色经济、为什么要搞农村特色经济,怎样搞农村特色经济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农民群众和农村基层干部为挖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提升农副产品竞争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富奔小康必须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作者作为一名记者,以慧眼独到的新闻视角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长期从事如何帮助农民致富的研究,终结丰硕之果。今天,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的时候,认真读读这本书,一定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9.
在进入新世纪的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精神文明建设怎么抓、抓什么?笔者认为:人民群众需要的,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抓的,而且是要真抓实干的。 一、人民群众首先要的是物质的需求 民以食为天,物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兵、师党委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统揽总体工作,使职工群众亲身感受并得到实惠。如:危旧住房改造,团场城镇化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在改革和建设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当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农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一大批有社会主义觉悟和较高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农民,而提高农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抓好农民的思想教育。在当前,要求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先导,从培育农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现代科学常识人手,引导农民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反对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树立诚实劳动、公平竞争观念,反对投机取巧、唯利是图;提倡无神论和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