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唯一 《法制与社会》2011,(36):287-287
法律解释在中国古代和西方社会的渐进过程中不断发展演变,可谓各有特色,各有千秋。情、理、法的完美结合始终是理想境界,如何在吸纳国内已有的本土传统法律解释以及去借鉴西方法律解释的智慧,来达到一种既能遵循法意,也能阐释情理,以至于能够通过法律解释来推进法律更好地施行是我们当前要解决的法治难题之一。中国的法治进程的发展需要注重利用国内已有的本土化的资源,注重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思想,使其与现代精神契合。  相似文献   

2.
3.
婚姻家庭案件妥善处理有利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社会的安定及伦理道德的维护,本文从情、理、法、法官四个方面加于分析,以求达到最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4.
浅谈形式逻辑在刑事讯问中的运用邵健,张振智讯问被告人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是审讯员与被告人面对面的智慧较量。在讯问过程中,审讯员总是要千方百计地揭露被告人的真实面目,使其伏罪;而被告人为了逃避法律的惩罚,也总是要挖空心思地狡辩、抵赖。在这种交战中。...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进行,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有所升高,犯罪分子存在着做案手段狡猾,智力素质较高的发展趋势,有些累犯和惯犯已掌握一套反审讯的方法,给审讯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因此,过去的审讯方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在审讯中引进新的、科学的讯问方法——心理行为学讯问法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在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等刑事诉讼阶段对上述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审查,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准确打击犯罪的必要手段,我国刑诉法对此作了专门规定。达到讯问目的的手段是很多的,出示、运用已经收集到的证据即是其中之一种。办案人员使用证据的出发点大致是相同的,但使用后的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这说明,证据的运用有其一定的要求,应遵循一定的规则。证据运用,包括所用证据内容的真伪、运用证据的语言形式。运用证据的“量”、运用证据的顺序、运用证据的先决条件、运用证据的时机,这几个方面共同制约着证…  相似文献   

7.
香港是法治社会,可以说我们缺乏人情。香港是法、理、情,内地是情、理、法,在这一点上是不同的。曾经有一位内地法官对我说,一名医生因为药品收回扣被抓,他说没罚他,因为他觉得医生待遇太低,国家投这么多钱在医生身上,因为收回扣就让他坐牢,对国家没有好处,这是体制问题。他认为在这种体制下,每个人都要拿回扣才能生活。他认为是这样,所以不罚,这就是情理法,法放在最后。这个逻辑很有意思。但是,在香港不行。有一名内地研究生向教授行贿,要求买考卷,当场拿出1万元钱给教授。教授告发,当场把学生抓了。这名学生真的要坐牢。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2月15日,我们如约来到了她在静安区街道的个人工作窒。放眼望去,—屋子的人都在等着她。两位志愿者等着和她交流服务项目的具体事宜区政府专项工作组等着她开一个紧急会议。还有一位找她调解纠纷的老伯伯有一肚子的烦恼要她出主意,加上等待采访的我们,挺宽敞的工作室也显得体积不足了。期间,工作室里的电话和她的手机不断响起,都是各类求助。桌上的台历密密麻麻写满了工作安排。她,是真的忙。  相似文献   

9.
多年前的一场大火烧毁了陈某及其儿子几笔存款的存单凭证,陈某为此多方奔走,寻求解决办法.其中最早的一笔争议存款的办理时间为1991年,距今已近30年.而陈某与银行发生纠纷争议至今也有20年了,然而双方始终未能就此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0.
正一、直接告知侦查人员对经过法定程序立案后的犯罪嫌疑人,第一次讯问时,口气坚决果断,直接告知:你是本案嫌疑犯,不容怀疑。问后直视犯罪嫌疑人的反应,但不允许犯罪嫌疑人回答,如果其插话或表白应坚决制止。其目的就是打消其侥幸心理,检察机关已掌握了其犯罪事实。如问:陈某某,检察机关已掌握了你受贿的事实和证据,你要如实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1.
办案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证据是打破僵局,使询问工作顺利开展的有效方法。在案件调查阶段询问被调查人时,使用证据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其承认证据所证明的事实,而是为了突破被调查人在侥幸心理作用下所构筑的心理防线,促使其如实交代全部问题。因此,出示证据作为一种询问策略,应遵循准确、适时、适度的原则。1.准确。是指准备使用的证据必须是经过反复研究核对,绝对准确可靠的,所使用的证据有充分的证明力,能直接或间接揭露被调查人的违纪事实,触及被调查人的敏感点,对其产生心理上的强剌激,促使其交代问题。证据材料不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时进行录音、录像、其作为证据在具体运用中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地方。如该种证据属刑诉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中的哪一种;如证明力如何刑判,其制作时应遵循哪些法定程序等等,结合办案实践,笔者试对其中若干法律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笔者作为公诉人曾办理了新刑法实施后发生在上海市青浦区的全国首例婚内强奸案。   犯罪嫌疑人王卫明先后两次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当法院判决离婚,判决书尚未生效之时,王采用暴力强行奸淫了其妻钱某,钱即报案而案发。   由于本案中夫妻关系尚存,故笔者在审查起诉时颇感棘手。为了办好此案,在上级检察院及本院领导的有力领导下,笔者不仅认真审查事实和证据,还从法、理、情三方面全面权衡了本案。   法即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是执法原则。我国刑法并未将丈夫排斥于强奸罪主体之外,婚姻法亦未明文规定夫妻有同居义务。故笔者认…  相似文献   

14.
"情"、"理"、"法"的有机统一直接影响着司法活动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完善的法,情和理应是法律的基础,法律应是情和理的升华。"情""、理"、"法"之间不是孰先孰后、孰主孰次、孰轻孰重的关系,讲情理只是一种司法态度、一种司法技术,目的在于对法律的弥补。司法活动应坚持入于情、适于法、出于理",情"要做到懂情、知情和重情",法"要做到明法、敬法和善法,"理"要做到析理、评理和在理,只有如此才能定分止争、案结事了人和。  相似文献   

15.
樊丽花 《法制与社会》2011,(20):149-150
基于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殊保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均对询问和讯问未成年人作了特别规定,但是各个法条的不一致导致执法办案人员不知到底该依何法办事,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法律对此问题的相关规定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做法提出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核心提示]在讯问犯罪嫌疑人过程中,讯问双方的心理变化通过表情、眼神、举手、投足等形体语言,都会表现出来,侦查人员可充分利用形体语言传递的信息,正确解读犯罪嫌疑人的真实想法,为突破案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中国式法律思维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通过对中国式管理思维理论的借鉴,中国式法律思维应该是"法、理、情"的融合,出发点是法律,在坚持法律底线的情况下,兼顾情和理。  相似文献   

18.
法庭演讲的理、情、气王文昌法庭上发表公诉词又称法庭演讲。它是出庭公诉的重要环节。一场出色的法庭演讲不仅为法庭辩论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是衡量公诉人素质,衡量一起案件出庭成败的标准。法庭演讲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气夺人。融理、情、气于一体,高屋建氯,挥洒...  相似文献   

19.
法庭调查由审判员为主改为公诉人为主讯问被告人,加重了公诉人在法庭上指控犯罪。证实犯罪的任务和责任。提高庭审讯问水平,取得最佳庭审效果,是公诉人不断探索的新课题。本文拟从运用逻辑基本规律的角度,浅探几种讯问方法和注意事项。一、遵守和运用同一律同一律要求在一确定的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命题自身必须保持确家的合Q刚奇同一个月明讨提中要保持确定的思想。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主要表现为偷换或混淆概念、转移或份换论题。在庭审讯问中,这两种逻辑钻误是较常见的,一方面是公诉人问句中的语词歧义或设用概念;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20.
讯问是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贯穿从立案侦查到开庭审理的全过程。但是出庭公诉讯问与其他环节上的讯问有所不同.他是整个公诉活动成败的关键。那么,如何作好出庭公诉讯问,应该是我们每个从事公诉工作的检察人员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