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法制》2004,(1):59-60
《名公书判清明集》,14卷,幔亭曾孙辑录。现存刊本主要有日本静嘉堂藏宋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四部丛刊》本,198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名公书判清明集》 (简称《清明集》)中的几个典型书判出发 ,论述了《清明集》中体现出来的情理观念 ,总结出一幅宋代民事司法秩序的图景 :那是一个情理的空间 ,一个介乎于圣贤操守和腐败司法之间的解决纠纷的空间。在这一空间中 ,人人 (以法官为主体 ,也包括当事人 )依照情理的原则行事 ,维持了宋代稳定的社会秩序。接着结合中国古代司法中体现的核心特点 ,探讨了情理发生发展的原因 ,并归纳提炼出一个“情理场”的概念。最后 ,对“情理场”的三大定律进行阐析。笔者认为基于社会根源和人性根源的“情理场”是宋代以及整个中国古代司法的总体精神和深层法文化特质 ,从“同情地理解”之角度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表征的情理法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较多的问题。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检讨了日美学者之间的争端所引发的情理法认识之不足,认为对于情理法的认识应当立基于其产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对情的谱系进行梳理,发现情理法中的情是在事实和规范构成的空间里展开自身的意义。因而,从整体意义上看,情理法从事实出发而作出合理的裁断。这是情理法的正当性所在。  相似文献   

4.
陈锐 《现代法学》2011,33(2):36-47
宋代名公们的断案模式大致属于法律论证模式,经常运用的法律方法主要有演绎论证、类比论证以及价值衡量等。与西方法律论证方法相比,这些论证方法虽然形式方面不及西方的逻辑,但却有着"学理的基本,而没有形式的累赘"。由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整体性特点,因此,中国传统的法律思维模式也带有整体性特点,具体表现为整体论的法律观、整体论的司法观以及整体论的法律方法论。这种整体性的思维模式与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模式相比,并不显得落后,也不是"不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5.
程政举 《政法论坛》2023,(5):147-158
《奏谳书》记载的案例在运用证据证明待证事实和案件事实认定上达到了不可怀疑的确信程度,在证明标准表述上可称之为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被告人对指控犯罪事实的认可,承办案件的司法官吏对案件事实的查证、审核达到确信程度是定罪量刑的前提和基础。获取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的口供遵循先讯问、再诘问的调查程序;刑讯是非必要的获取犯罪嫌疑人或刑事被告人口供的手段,必要使用时须背书,并且要记明刑讯理由。“捕奸者必案校上”是对审理和奸、强奸类案件的证据形式性规定;官文书、具有合法身份者的指令是判断特定行为性质的法定证据;三辨券书的合同性是特定权利证明的形式要求。《奏谳书》所呈现的案件事实的证明方法有推定证明、印证证明、验证证明和完整性证明。推定证明方法包括三段论推定、类比推定和辩证推定。  相似文献   

6.
传统中国社会的法律,不仅仅是专制统治的工具,也是维护社会利益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有效手段。研究中国法律,既要关注刑法性的法典,更要注意刑法之外的行政法规和有关案例,探讨各种案例形成的背景。本文是一个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从古代至近代,神判为世界上许多不同地区的民族所使用,主要是在穷尽其他证明方法无法证明案件事实、法官对事实存在与否不能达到确信状态时,作为最后的救济。巴特莱特的《中世纪神判》一书是迄今有关神判的第一部系统的专著,该书描述了神判在欧洲自最早出现于蛮族法典时、经基督教社会、至近代欧美国家捉巫时期一千多年的历史。作者对中世纪欧洲的神判洞察深刻,分析到位,对于神判的起源、传播、运作、功能、规则、类型、终结以及替代性制度进行了有说服力的论述,尤其讨论了13世纪前后神判的终结及其原因,批判了史学界有关神判运作及衰落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但该书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从三方面作了批评。  相似文献   

8.
周作人是公认的现代最突出的书话家。目前钟叔河编《知堂书话》已出四种版本。对比这四种版本的《知堂书话》,意义不容小觑。四种版本的变迁体现出1980年代至今30年间对书话文体的认知变化,折射出周作人研究的曲折历程。这无论对书话研究还是对周作人研究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唐律与《龙筋凤髓判》体现的中国传统法律语言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成伟 《法学家》2006,(5):53-58
唐朝的法律语言,既继承了以往的成果,又有重大的发展,成为古代中国法律语言的集中代表.唐朝张鷟撰写的《龙筋凤髓判》是唐代编例最具代表性的范本,其法律语言的运用,达到了相当高超的水平,成为记述唐朝法律语言的范本,影响了宋元明清各代法律语言的使用.本文采取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方法,把唐朝成文法典和《龙筋凤髓判》这部典型的判例相结合,来总结以唐律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法律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迫于时代的政治"大势",苏联幽默作家左琴科在其作品《一本浅蓝色的书》中做了"自我改造".改造之一是将他之前创作的幽默小说大量改写,变揭露为歌颂;改造之二是他在作品中大兴文体革新,将历史纳入文学,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无情揭示了现实的本相.因而改造的结果是,左琴科有意无意地坚守了自己的"道",作品也获得与"自我改造"宗旨既一致又矛盾的复杂意蕴.  相似文献   

11.
对案件事实认定的思维类型大致可以划分为原始思维、经验思维、逻辑思维三种,其中的经验思维可以说是中国司法史上认定事实的主要类型.类比推理的方法是中国古人惯常使用的说理方式.<龙筋凤髓判>的作者张鷟将类比推理的方法灵活运用,可细分为典型事例归纳法和引辟援类法.同时,张鷟也注意到了对案情本质的分析,做到不可随意乱推.而且在推...  相似文献   

12.
李斯《谏逐客书》,以往大都认为发生于秦王政十年 ,即公元前 2 37年。事实上 ,它是由水工郑国于秦王政元年来秦修渠引起的。不久 ,当韩的修渠以疲秦之计被发觉后 ,引发了秦王政的逐客。被逐的李斯愤而上书 ,时在秦王政三年 ,即公元前 2 44年  相似文献   

13.
最新出版的《史记》中华书局修订本,共列出校勘记3946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250条。其中八书部分452条,涉及改动文字的有151条,与点校本原有140余处改动相比,在数字上相差并不大,基本符合《修订凡例》规定的修订本以原点校本为基础的原则。而具体情况则复杂得多,修订本八书部分新增36条改动,对点校本原改动之处作不同处理的也有26条。对两本异同情况的研究,特别是校改理据的研究,是《史记》文献学和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汉简《奏谳书》和秦汉刑事诉讼程序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1983年末至1984年初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发掘的247号墓,出土了一批汉简,其中包括重要的古代法律文献。1985年第1期《文物》登载了张家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江陵张家山汉简概述》一文,对这批汉简作了简要的介绍。经整理小组几年来的整理,现已分两次公布了汉简中属于《奏谳书》的释文。 《奏谳书》是竹简原有的标题,共有简227支,计22件案例,有的学者指出这是一些议罪案例的汇集,案例的编排次序,大体是年代较晚的汉代案例在前,年代较早的汉代以前的案例居后。《文物》杂志1993年第8期公布了《奏谳书》释文第一部分,计有16件汉初案例,同时刊载了李学勤先生撰写的《奏谳书解说(上)》和彭浩先生撰写的《谈奏谳书中的西汉案例》。1995年  相似文献   

15.
李威 《法制与社会》2013,(10):110-111
司法判例在中国古代已有悠久的历史,于唐代确定以法典审案为主,以判例审案为辅的审判方式,随着中国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发展司法判例逐步成为审判案件的辅助手段,其作用甚大。本文采取以小见大、以微见著的方法,以《龙筋凤髓判》为思考视角,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司法判例的的作用,并对其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期三篇主题文章都将清帝《逊位诏书》视为中华民国的建国性宪法文件,使得这个一百多年来为国人所忽视的文献重新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这无疑是在政治宪法学立场上所做的开创性研究。但由此也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清帝《逊位诏书》与同样作为建国性宪法文件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之间的关系,对这个关系的澄清,  相似文献   

17.
做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既需要实践经验的积淀,也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二者缺一不可。冯晓青教授主编的《知识产权法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丛书》力求实现我国知识产权法领域审判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对话和融合,以及在编撰体例和内容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略论《奏谳书》所反映的秦汉“覆讯”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黥城旦讲乞鞫案反映出在秦汉时期诉讼程序中存在着一种覆讯制度。覆讯制度,又称验证制度,是指案件经初次审讯,案情基本清楚后,再由其他官员或审讯人本人进行二次审讯,以验证初次审讯案情真实性的程序。《史记》、《汉书》和《后汉书》中提到的“案验”是案其事,验其实之意。验,是覆讯制度的另一表述。居延新简中“粟君责寇恩案”和“秦恭取鼓案”也反映出秦汉覆讯制度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秦律、汉律共犯处罚没有如唐律那样的首从之法,其原则是将全体共犯者均处以同一刑罚。刚刚公布的岳麓书院藏秦简第三冊,即《为狱等状四种》中还可见数件共犯案例。虽然《为狱等状四种》所见共犯案例中未必明确记载对犯人的处罚,但至少在案例1提出的三个判决案之中,有两个判决案均对全体共犯者适用同一刑罚。并且,在案例5的两个判决案之中,有一个判决案亦对相当于唐律所称共犯者中随从者的人直接适用对所犯之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