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任何一种学说或思想都应该珍视前人遗留下来的思想遗产。追根溯源,在分工问题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典古代思想家的天才创见历史地成为马克思研究分工的出发点;在经济学说史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亚当·斯密首次对分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考察进而为马克思分析分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墨子和亚当·斯密都是彪炳千古的伟大思想家,他们流传下来的思想学说至今仍然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墨子的义利观和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消费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和商品经济思想虽相隔千年,但却表现出跨越历史、跨越区间的呼应。他们都为实现"富国裕民"的理想而奔走呼号,在实现彼岸目标的航程中,提出了具有共通性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先系统研究亚当·斯密的道德观念的学者有朱绍文、晏智杰等,朱绍文在《<国富论>中"经济人"的属性及其品德问题》中认为,斯密学说中的经纪人是前后连贯的,并明确指出"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所讨论的人性是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属性的人,是这个时代的新人,而绝不是两种属性完全不同的人物".[1]其后,我国的学者对斯密学说的研究开始不断加深,如晏智杰先后出版的《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学》、《经济思想的成长》、《晏智杰讲亚当·斯密》等都对亚当.斯密的道德思想有所涉及,但并没有对其道德思想和市场经济的联系进行系统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阐述道德与市场联系方面,大多数有所探究的经济学家都偏向于用道德哲学的方式研究"经济人"的道德问题,如胡怀国的《亚当.斯密的思想渊源:一种被忽略的学术传统——兼论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本文借鉴前人对斯密思想的研究成果,综合斯密身前主要的两本著作《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力图从斯密的思想体系中抽离出其道德要旨,并藉此探究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廖曜中 《求索》2008,(4):124-126
本文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探索人类社会的和谐基础。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性让人性打上了经济的烙印;19世纪末以来,社会学家又鼓吹人性的社会化特性。当代社会,经济人理性和社会人理性共同构成人性的两个基本特征。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必然趋向“以人为本”,趋向和谐共识,趋向法理和谐。  相似文献   

5.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出生于苏格兰海关官吏家庭。先后在格拉斯科大学和牛津大学攻读数学和自然哲学。1767年后,专门从事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他的经济思想的中心内容是经济自由,要求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1776年,他出版了划时代的经济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经济思想。马克思指出:“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6.
李俊  吴欢 《新东方》2008,(5):48-51
古往今来,哲学在经济思想中的运用可以说是犹如大海中的珍宝,比比皆是却又深藏海底。从经济思想发源,哲学便以一种母体的身份紧紧地与经济学结合在一起。18世纪下半叶,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部分运用了具体到抽象的方法,第一次较为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需要理性,理性的经济包含着人文关怀.古典经济学奠基人向来主张人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体,人文追求是社会和谐思想的体现."经济人"面临的"理性"挑战,反映了人类理性的提升,表明经济"理性"与人文环境紧密相连.人文环境作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则,要求人类理性呵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人文的经济和弘扬经济的理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自由主义,最初是非常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即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创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加以改造而来的。古典自由主义最大的学术主张就是经济自由,强调市场机制是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社会人·文化人──西方企业人事管理思想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泰罗制产生到今天,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在其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可谓流派纷逞,滋荣繁茂;这些理论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罗万象,无微不至。而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则是各个时期各个学派研究的重点。因此,人事管理思想就成了整个西方企业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纵观西方企业管理理论,其发展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对应,其人事管理思想呈现出三个基本形态:以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管理理论为依据的“经济人”思想,以行为科学为依据的“社会人”思想和以企业文化理论为依据的“文化人”思想。本文拟…  相似文献   

10.
史实表明,年轻的亚当·斯密就完成了他的伦理学巨作<道德情操论>,成为悲天悯人的道德哲学家.17年后,他又因为建立起富国裕民的古典经济学体系,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鸿篇巨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问世,从而获得经济学之父的称誉.在伦理学中立论人的利他性,同时在经济学中立论人的利己性.对人性理解的这种双重与"矛盾"曾经被认为是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彻底瓦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一切形而上学,创造性地开启了一条探赜无产阶级贫困实质的科学之路。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贫困的解读,拘囿于先验设定的“经济人”理论假设,游离了历史现实的真相,具有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的虚伪性。恩格斯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考贫困问题时的非历史性、非批判性,把对贫困的诊断提升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批判的思想高度,力求从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追问贫困背后的社会基础及其制度前提,对资本权力构序下贫困的根源、本质及治理路径等做出了全新探索。恩格斯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精神实质在于:深刻洞察被古典经济学曲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统治劳动的根源及其现代性后果;直面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特性问题”,拯救被古典政治经济学遗忘的真实的社会历史和现代人的感性生活;探索一条真正超越资本逻辑和消解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共产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三种主要市场经济模式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亚当·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和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的实践为理论依据,主张国家对私人企业尽可能少干预,实行自由经济、自由贸易;企业高风险、高利润;强调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美国从建国之初就选择了实行市场经济,两百多年来  相似文献   

13.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作为亚当·斯密的经典力作,包涵着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伦理学思想,该书有关"富国裕民"的思想贯穿始终,亚当·斯密在书中高度关注如何实现富国裕民这一目标智识作用的发挥。探究亚当·斯密国富标准、民富标准下的智识价值,明确富国、富民、富智三者的统一,对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飞岸 《前沿》2005,(8):62-64
公共选择理论是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和分析工具来研究政治制度结构和运行效率的一个新政治经济学分支。它把“经济人”假说由经济市场行为分析推广到政治市场行为分析,把人的任何行为动机都假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十六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情况下,正确评析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范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优秀的民族精神,体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古典诗词中的军旅诗词,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诗词史上散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将优秀的古典诗词引入战斗精神教育,可以发挥古典诗词启发官兵思想、激励官兵斗志的作用,增强战斗精神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我们每一位积极响应“书香政协”建设倡议的委员,都能从政协组织的阅读活动中感受到心灵的涵养和眼界的开阔。结合自身阅读和履职实践,我从作为“经济人、社会人和政协委员”三个层面,分享阅读的成长感、使命感和成就感。作为经济人,坚持主题阅读,挑战自身局限。“经济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中一种假说,其观点是认为人具有完全的理性,可以做出让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关于阅读与经济,  相似文献   

17.
庸俗化的实质就是变质、异化。庸俗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始终伴随的敌人之一,它不仅为反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反对的口实,也会大大降低科学理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庸俗化现象进行了批判和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如科学界定马克思主义适用的主体层次,谨防把马克思主义的作用夸大化和绝对化,注意分析马克思主义话语产生和使用的语境,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科学把握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等。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及理论、政治概念和理念的宣传贯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中,“讲学习”是放在第一位来强调的。邓小平同志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江泽民同志也说过:“学习是个前提,不学习,政治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时期的知识和思想是在贬抑女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为防止女性扰乱社会人伦秩序,古典伦理对女性行动设置了种种障碍,隔离其与男性的交往.男女有别的分界,使女性情爱向自我和同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康厚德  张广舟 《前沿》2008,(10):24-27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马克思所批判的“经济人”。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着。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关于“经济人”的批判思想的论述,探讨了加强社会主义棱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举措,以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效果,促进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