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捷 《党的文献》2002,(5):68-79
中美上海公报发表后 ,中美关系并没有像人们预料的那样迅速发展 ,而是在解冻与建交之间长期徘徊 ,其中 ,中国国内局势的状况对中美关系的复杂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 1 96 9— 1 973年上半年 ,毛泽东出于对国家安全和国内政治稳定的考虑 ,积极地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特别是 1 971年“九一三”事件后 ,务实力量逐渐加强 ,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1 973年 7月——— 1 977年 ,由于江青集团极左势力的干扰破坏 ,使中国的内政外交都处于“尘埃未定”的境地。 1 977——— 1 979年 1月 ,邓小平的再次复出 ,成为中国内政外交发生重要转变的基础 ,也为中美关系奠定了新的政治基础。中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3.
林彪利用毛泽东的信任形成自己的集团林彪原本是毛泽东的战友。自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他一直跟随毛泽东南征北战,立过很多战功。虽然他们之间也不是没有分歧,但总的来说,他们的关系还是好的,毛泽东对林彪是比较信任的。建国后,毛泽东与林彪也有分歧,而且很长一段时间,林彪身体不好,虽然也担任重要职务和工作,但休养的时间较长,自然管事不多。尽管如此,毛泽东对林彪还是十分信任。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林彪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这表明了毛泽东对林彪的器重。后来,中国共产党内发生的两次较大的意见分歧,使毛泽东更加深了对林…  相似文献   

4.
图们 《党史纵横》2005,(1):47-47
世人关注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结案后案犯的去向鲜为人知。近日,亲自参与“两案”审判工作的图们等撰文披露了详情。1987年,经中央决定,由李讷接江青出狱,保外就医。江青出狱后生活在保养、外孙和书本之中。不久,“毛泽东热”兴起,但江青身体每况愈下,经医院检查,她患有癌症,此时不仅病痛,还有忧郁。她给中央写信要搬回中南海居住,后因心理失调严重,于1991年5月14日在寓所用一条裙边自缢身亡,结束了78岁的人生旅途。6月4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江青的百字死讯。1984年,日本《朝日新闻》采访了中国司法部,询问张春桥的近况,并称:“据说张春桥…  相似文献   

5.
《党史文苑》2001,(1):45-48
1979年7月,中央成立了一个以胡耀邦为首的"两案审理领导小组".鉴于即将受审的主犯有许多人都曾是军队领导人,并且是老资格的老红军,所以审理他们的人也应是军队负责人,还需在资历和声望上都能压得住台.胡耀邦推荐正任解放军副总长的伍修权出任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主犯的"大法官".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华国锋最权威的评价,可用一正四负来概括。一正: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有功,以后也做了有益的工作。四负:一是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7.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中央决定加快审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工作(简称“两案”)。  相似文献   

8.
1978年4月17日18时,年轻漂亮、20出头的女兵李红站在哨位上,她惊讶地发现,她和战友们看管的人犯仍然丰韵犹存。20多年过去了,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李红,仍然清晰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江青的情景:一袭长袖的黑色“布拉吉”、优雅的背影、浓密的黑发、高傲的神情、白皙的脸庞……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4,(1):49-55
郑仲兵(简称郑):我也叫你程师傅Ⅱ巴。你在江青身边工作了十儿年,令大我们想请你谈谈关于江青的一止匕事情。  相似文献   

10.
书讯     
读这本书,你需要空间,心灵的空间。不然,你会觉得心里很堵,毕竟,太多的东西需要你过滤。在晚上,一个人,静静地读,深沉地思,这种方式属于这本书。 书的名字叫做《史无前例的年代》,作者纪希晨,人民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10个月后的1977年8月召开的。大会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史天地》2009,(6):106-108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青集团认为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时机到了,密谋策划.疯狂发难。江青吵闹着要开除邓小平党籍.说她不参加也不让毛远新参加治丧事宜。王洪文则背着当时的主要领导人华国锋私自通知各省市区.在治丧期间有重要情况要向他指定的人汇报。“四人帮”还监视华国锋的行动。种种迹象使华国锋警觉到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严重危险。必须急谋对策。  相似文献   

13.
[15]拨乱反正 结束禁锢 1976年 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标志着十年内乱的结束和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当务之急是清算江青一伙的罪行,从 1976年 12月开始到次年 9月,中央分三批下发了《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在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的群众运动。党心民心大快,全国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但是,长期禁锢人们的"左"倾错误思想远远没有得到触及。华国锋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是立了功的,此后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但他却错误地提出和坚持"两个…  相似文献   

14.
&&悼念生者的故事——李立三的两次追悼会@贺朝霞  相似文献   

15.
16.
霞飞 《党史纵览》2006,(2):51-55
(接上期) 陈白达败了一阵 陈伯达也真下了功夫,他夜以继日,字斟句酌,完稿后亲自动手把抄清的报告稿封在一个牛皮纸口袋里.  相似文献   

17.
第九节江青又打又拉彭勃拒上贼船 1973年1月11日,江青带着一帮人又闯到了八一厂.彭勃一边迎接,一边让人打电话请李德生主任来,他怕江青胡搅蛮缠,有了麻烦无法对证. 可江青这次一反常态.她满脸堆笑,主动与彭勃握手.这场景使彭勃有如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闲谈中,江青说:"彭勃,你字写得很好嘛."彭勃随应着说:"我读书不多,只是平时自己爱写写划划,说不上好.江青同志在哪里见过我写的字?"  相似文献   

18.
张际春同志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优秀政治工作领导干部。他生前是党的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十  相似文献   

19.
持续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极其特殊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抵制“左”倾错误和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抗争,是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这种抗争,比较公开和集中的就有十次。第一次抗争是拟定和下发《二月提纲》。在“文化大革命”发动阶段的这次抗争,本来试图对思想文化领域越来越凶的批判运动加以限制,但其结果却加速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1965年底掀起的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运动,是由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海瑞罢官〉》一文引起的。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江青背着中央政…  相似文献   

20.
江青是个有野心的人。对此,毛泽东看得很清楚。毛泽东生前就多次指出江青有野心。 “文革”之前,由于党内政治生活基本正常,加上各方面条件所限,江青难以登上政治舞台。江青把这段经历喻为“锁在烟雾中”。在“文革”特定历史条件下,江青的野心才充分暴露出来,而在“文革”中千方百计为自己树碑立传,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