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溧阳,地处长江三角州,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灵秀的自然风光和崇文重教的乡风民俗,"鱼米之乡""长寿之乡""茶叶之乡"是她的著称,"跳幡神""蒋塘马灯"是她文化底蕴的传承,百丈沟、石岩里、沧屿园等是她遗留的历史产物,"1号公路"是她最新的旅游名片。近年来,溧阳被推选为15个"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之一",更有多个乡村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2.
《小康》2017,(3)
正忍气吞声、温顺可怜,眼睁睁地被捉弄折磨的尤二姐死时"面色如生",无怨无恨,比生时还美,是谁,让她一步步走上绝路?《红楼梦》里,最让人费解的一个人物,并不是神秘还"兼美"的秦可卿,或是其他主角,而是尤二姐。因为这个人物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前期是调情高手,像是个热辣的"狐狸精",但被凤姐骗入贾府后,她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忍气吞声、温顺可怜,甚至眼睁睁地被捉弄折磨到垂死的地步。是什么让她发生如此巨大的变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0,(9)
正"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这是《红楼梦》里大部分姐妹对王熙凤的评价。她究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读者对凤姐的印象是她不大识字,但说话诙谐有趣,颇具才干。第四十二回里,薛宝钗就曾说:"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宝钗算是大观园里的稳重人,她的话代  相似文献   

4.
"你想学吗?""想学。""那就来吧,不收你钱。"马小会说她就是因为文化馆老师的这句"那就来吧,不收你钱",稀里糊涂地进入到绘画领域里了——因为她没有钱,也因为内心自卑的她需要一个不用说话的爱好。  相似文献   

5.
郭玉琴 《乡音》2013,(3):45-45
我最佩服女作家龙应台,不仅因为她的文笔好,更重要的是她身上有勇气担当社会良知。以前读过她的散文《目送》,那是一本写父母兄弟朋友子女的人间真情文字,数不尽的缠绵,充满忧伤和美丽,给人一种婉转和温柔的女性细腻印象。如今读她的《野火集》(2010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看到的是截然相反的豪气万丈,文笔犀利,如刀光剑影寒气逼人,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那一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  相似文献   

6.
她是善良美丽的七仙女,她是聪明睿智的女驸马,她是英勇不屈的江姐。从14岁唱黄梅戏,到38岁与世长辞,这24年里,她演出了上百出戏,拍了《天仙配》《女附马》《牛郎织女》三部艺术片,黄梅戏因她而风靡全国。她乐观向上,却命途多舛,38岁便含冤而去,她就是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  相似文献   

7.
<正>影片里的"宋庆龄"或许是美丽的,但魅力与美丽不能混为一谈。两者仿佛"灵"与"肉",看似河与岸之间,实乃云与泥距离。打名人牌,是商人惯用的招数。在《建党伟业》公映前,CEMNI千年珠宝便别出心裁地打出了宋庆龄的牌子。在大小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刊载广告,  相似文献   

8.
刺猬的秘密     
江岸 《小康》2012,(7):109
刺猬型人格的敏感和尖锐自负背后,其实是一种自卑和自我保护。就像《红楼梦》中的妙玉,在卑微和骄傲之间,极力想摆脱卑微处境,处处以打击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不同寻常作家林语堂最讨厌的《红楼梦》人物是妙玉《红楼梦》里大善人一样的李纨也毫不掩饰她对妙玉的厌恶,直接就说"可厌妙玉为人"。读者对于妙玉的态度却是各执两端:爱之者认为她美丽、卓尔不群,活得洁净自我。厌之者  相似文献   

9.
刘中永 《中国保安》2012,(15):54-54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看杂志,特别喜欢看《读者》,经常被其中的美文所感动。 打开第一页,便被卷首语《无需太多》一文深深吸引了。文中讲述了主人公很想要花店橱窗里的一朵黄玫瑰,当她得到爱人送的一大束花后,仍觉得还是她看到的那一朵美丽。于是,她问爱人“你真的爱我吗?”他滔滔不绝地说出了许多理由,她反而心不在焉了,因为她要的只是一个“爱”字。  相似文献   

10.
张明  韩山 《乡音》2013,(11):26-27
[人物名片]郝崇书,女,1956年生,河北平山人,农民作家,为平山县政协委员,出版有纪实文学《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七月流火》《共产党之歌》《新中国水电之源》和电视剧本《西柏坡》等。2010年10月,在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联合举办的"双百"评选活动中,《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日子里》入选中国"百部农民作品",她本人入选中国"百位农民作家",并成为河北省唯一当选者。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8日,是冰心奶奶十周年祭日. 每每叫"冰心奶奶",我脑海里漾起的如沐春晖的温暖和老人那"满蕴温柔"的美丽,心就像要被融化了.冰心,人们说她是"我们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代开拓者",而对我来说,她就是我永远的慈爱的奶奶和我心目中最美的女人的化身.  相似文献   

12.
王莉 《民主与法制》2010,(Z1):78-81
冯丽丽,1981年出生,无正式工作,目前为"留守儿童志愿者",她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的事迹感动至深。2008年冯丽丽被评选为"感动朝阳十大人物",被北票市妇女联合会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被中共北票市委、北票市政府授予"平安建设先进个人",荣获中共北票市委、北票市政府"关心下一代突出贡献奖"。因为撰写《给留守儿童的故事》和创作表现留守儿童群体的剧本,她被吸纳为朝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相似文献   

13.
江岸 《小康》2012,(8):109
龄官划蔷的场景美丽深情,划出的名字,却是个不堪的浪子。浪子亦有深情,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可能性却极为渺茫。因为强大而无情的命运,也因为,她爱上的,是一个浪子《红楼梦》里,龄官划蔷,是最让人难忘、最惊心动魄的场景之一。夏日的雨里,少女龄官在地上一笔一划写出爱人的名字,除了这个名字,她浑然忘记了世界上还有其他的存在。这个场景美好而寂寞,深情而绝望。龄官划蔷一段,也是贾宝玉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旁观这一幕之后,宝玉大为震撼,回到怡红院就对袭人说"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各人得各人的眼泪"。从前,他要的爱很多,是龄官让他懂得了,爱情,是"各人得各人的眼泪"。  相似文献   

14.
韩松落 《中国减灾》2012,(9X):59-59
<正>玛丽·恩迪亚耶的小说《三个折不断的女人》,让我想起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电影《回归》,在那部片子里,几个女人生活在重重灾难中,飓风、大水、火灾频繁地出现在她们的生活里,和亘古以来的任何一个时代一样。男性几乎不能给她们以任何帮助和慰藉,她们只有"在苏醒后的余痛中成长",等待着"回归"。《三个折不断的女人》由三个略有关联、实则独立的故事组成,这有点类似电影《巴别塔》、《撞车》,不过,三个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女性。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诺拉是混血儿,父亲是从塞内加尔来到法国的黑人移民,在她还年幼时,父亲丢下她的母亲和  相似文献   

15.
寻找翠翠     
龙迎春 《传承》2008,(13):30-31
翠翠并不是一个生活中的人物,她只是活在文字里,在文字里美丽;在文字里被爱;在文字里带着她的狗与爷爷相依为命;然后同样也是在文字里,爱她的人一个个或生离,或死别,留下她独自一人,等待没有答案的明天。她是沈从文笔下的一个"皮肤晒得黑黑的"、"眸子清明如水晶的女孩"。带着这样的印象,寻找翠翠就成了湘西之行一个不能绕开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江岸 《小康》2013,(10):109
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身为女子却有男儿的疏朗与开阔。无论外表如何,有这样胸怀的史湘云,堪称那个时代响当当的女汉子如今女孩子们人人自称女汉子,个个都跟淑女有仇。若是《红楼梦》里的史湘云活在今天,她该多么欣慰,在她的时代里,即便是闺蜜都不能理解欣赏她。宝钗批评湘云"不像个女孩儿家",黛玉嘲笑她"充什么荆轲聂政"。但若在今天,湘云会拥有那么多同类,而且这个阵营,还在不断扩大之中。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0,(22)
正对自然有敬畏之心,这样的建筑师才能真正找到最适宜的建筑,才能让毒舌美女不用浪费纸张画那些空中楼阁。很喜欢日本著名的俄语同声传译大咖米原万里女士,她聪慧直率,有人说她"具有日本人当中少见的直接和尖锐",于是她被称作"毒舌万里"。在《以建造一个家为名的冒险》这篇散文里,她爆料称:"自从降生到这世界,由我本人设计并监督施工,乃至竣工落成的住宅,有一万间以  相似文献   

18.
闫红 《小康》2011,(3):109
在那么长的岁月里,我以一种自以为是的漠然,与《西游记》擦肩而过,直到看了陈思呈这部《神仙太寂寞,妖怪很痴情》,我生出了一种抱愧的心情:原来,《西游记》是这样的,原来,我几乎都不曾了解过它。陈思呈写唐僧"精明得内伤",写猪八戒"中用不中看的爱情",写沙僧是个混单位的,但我最爱看的,还是她这本书的真正主题:妖怪很痴情,神仙太寂寞。陈思呈也在《西游记》千篇一律的妖怪身上,看出了原本属于人类的贪嗔痴怨。  相似文献   

19.
最近,一曲《漠河舞厅》在抖音刷屏,大家纷纷随着歌曲舞动.在众多舞蹈中,我看到最特殊的一个,是一位长发披肩身着短裙的美女和近十个陌生人的温暖起舞. 她叫廖智,穿戴着银色酷炫假肢,跳得激情四溢,笑得热烈美丽,网友都感慨说她是全网最美的跳舞"机器人".因为她就像战斗机械天使阿丽塔一样,既美貌又励志. 廖智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  相似文献   

20.
《就业与保障》2014,(8):45-46
正薛逸凡是个"90后"女孩,但不喜欢拍照,也不喜欢晒照片,这一点可能是她和所学专业——古生物学之间听上去为数不多相契合的地方。因为一张"专业只有一人"的毕业"合影",这位北京大学2014届古生物专业毕业生,连同她的专业一起走红网络。照片里,薛逸凡面无表情,一副醒目的黑框眼镜架在鼻梁上,眼镜框上边儿和眼睛重合成一条线,像极了漫画里痴迷于恐龙研究的女科学家。这也是陌生人对她常有的第一印象:严肃,冷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