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耕牛额窦炎发生较少,基层多用加味知柏散或辛荑散加减治之,效果不一致,疗程长、药费贵,畜主多不能坚持治疗而提前淘汰处理。笔者从圆锯术和铁钉钻孔术中受到启发,从1975年起试用锯角术治疗,共5例均治愈。 病状 耕牛额窦炎初期常被忽略,求治多为中、后期。特征是:病牛常以角碰栏杆,低头时从鼻孔流出黄白色恶臭脓液。使役中,稍行几步即张口喘气,行走费力。病牛消瘦,食草略减,精神稍差。  相似文献   

2.
笔者用加味补中益气汤治愈耕牛泄泻41例。患畜主要症状是腹内肠鸣,不时作泻,粪不成型,粪渣粗大或完谷不化,饮食减少,身形消瘦,唇舌淡白,脉细弱。  相似文献   

3.
大山楂丸治疗耕牛前胃弛缓笔者1992年以来用大山楂丸配合西药治疗耕牛前胃弛缓255例均获痊愈,用药一次治愈的180例,二次治愈的50例,三次治愈的25例,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用中成药大山楂丸20丸、大黄碳酸氢钠片200片、碳酸氢钠100片,食母生...  相似文献   

4.
黄牛瓣胃阻塞是一种常见且较难治疗的消化道疾病 ,笔者于 1992— 1998年共治疗该病 2 1例 ,治愈 19例 ,其中 1例由畜主出售、1例死亡。病因和症状 由于当地在冬季多以干稻草为牛的主要饲草 ,加之饮水不足和缺少运动 ,常导致牛胃功能紊乱而发病。在发病初期 ,病牛精神不振 ,食欲不佳 ,反刍减少 ,鼻镜干燥 ,排粪量少、色黑、干燥呈球状 ;随着病程延长 ,病牛鼻镜呈干裂状 ,无反刍 ,被毛粗糙无光或呈卷曲状 ,行走无力 ,触诊瓣胃区有痛感 ,听诊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治疗 瓣胃注入法 :在牛右侧倒数 4— 5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上的下 2— 3cm处…  相似文献   

5.
1988年9月我们收治附红细胞体病牛5例,治愈3例,死亡2例。 (一)临床症状 1例病情较轻,拉稀已有半年。病牛营养中等,精神不振,瘤胃轻微臌气,鼻镜微干,颌下淋巴结轻度肿大,眼结膜淡染,并有轻度结膜炎,呼吸音粗历,肠音弱,体温39.6℃  相似文献   

6.
耕牛青杠叶中毒是以泌尿、消化系统机能和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该病在国内发生的时间已较久,如贵州、四川、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均有报道。栎属植物分布的地区,每年在谷雨前后均有大批耕牛发病和死亡,如贵州遵义县复兴公社1973年中毒耕牛达225头,死亡44头。我们采用瓣胃注射治疗该病,经试验对初、中期中毒病牛效果较好,对后期中毒需配合强心、输液等疗法,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1998— 2 0 0 0年我县推广应用 10 0 g/L吡喹酮水溶液瓣胃注射治疗牛血吸虫病 ,治疗病牛 185 9头 ,并对其中 5 5 0头牛进行了追踪观察 ;同时比较了 5 5 8头血吸虫病牛口服吡喹酮的治疗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 吡喹酮 :该药系进口的韩国产原粉 ,批号 930 313 ;使用前用蒸馏水配制成 10 0 g/L吡喹酮水溶液 ,并加适量吐温 80进行助溶。1.2 试验动物 挑选对全县用血吸虫病粪检法检出的阳性牛及重疫区的牛进行试验。1.3 治疗方法 按牛体重测重公式估算出每头牛体重 ,以12mg/kg体重计算所需剂量 ,在病牛右侧第 5或第 9肋间沿…  相似文献   

8.
牛真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真胃壁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程长,死亡率高。以前,国内外文献对本病记述较少,很少引起兽医临床工作者的注意。据本站1971~1974年4月底统计,111例真胃病例,死亡及淘汰104头,致死率在90%以上。1982年以来,配合西北农业大学兽医系,开展黄牛真胃炎的诊疗研究,采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真胃炎病牛51例,治愈39例,治愈率为76.4%,情况不明5例,死亡7例,占13.7%。 (一)临床症状 真胃炎病牛,初期呈现消化不良;前胃弛缓,表现食欲、反刍减弱或消失;不同程度腹痛或呕吐;精神沉郁,垂头站立,行走无力,眼睛半闭,眼神无力;被毛粗乱,鼻镜干燥以至龟裂;可视粘膜潮红或黄染;舌色发黄或潮红,舌系带两侧发红;口内有大量粘稠粘液和干臭气味;体温一般变化不  相似文献   

9.
选用奶牛场自然发病的临床型乳腺炎病例125例,以消炎醌治疗1~3个疗程,治愈乳腺炎病牛105例,治愈率达84%,基本治愈8例.表明消炎醌消炎排毒功能强,疗效可靠,安全,无抗药性,对慢性病例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严重烧伤是较难治疗的疾病,如果烧伤面积占畜体表面80%以上,皮肉烧焦灼伤的三度烧伤就更难治愈。1981年12月11日凌晨5时左右,我场何集分场牙谷生产队牛舍不慎失火,烧死耕牛4头,烧伤4头,其中2头严重烧伤,2头轻度烧伤。现将我们的临床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药治耕牛栎属植物中霉198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耕牛栎属植物中毒562例,治愈504例,治愈率达89.8%,疗效满意。临床症状初期病畜耳、角、四肢发凉,鼻汗时有时无、流涕,毛立发抖,食欲减退,口色青白,磨牙、流涎,尿清量多,粪便干...  相似文献   

12.
瘦瘠症与西兽医学的营养不良有相似之处,在农村户养乳牛中较多见。笔者试以参芪健中汤为主治疗56例,治愈54例,疗效显著。临床症状病牛长期饮食欲差,瘦弱,毛焦肷吊。表现精神沉郁,两目无神,粪便稀、干交替,结膜苍白,脉搏沉细。严重病牛出现贫血。全年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3.
耕牛角膜凝脂翳是一种慢性增生性角膜炎,如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耕牛永久性角膜混浊甚至失明致残。笔者曾用多种方法治疗这类疾病152例,以石胡荽注射液在角膜翳区注射效果最好,现报道如下。 (一)牛角膜凝脂翳的临床表现 病牛初期表现一侧或两侧眼视力差,羞明、流泪,眵多,呈黄白色或黄绿色,结膜红肿、充血。以后结膜炎渐退,角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迅速蔓延至整个角膜,形成灰白色云翳,并逐渐增厚,状如黄色凝脂,遮盖瞳仁,致使牛眼失明。有的开始角膜形成黄色翳障,或角膜出现凹痕,以后变成一片凝脂状云翳。  相似文献   

14.
耕牛夏痢多因牛在夏秋季节,乘热过食,饲喂变质发霉的饲料和饲草,饮水不洁,过度劳役,牛舍潮湿,环境卫生差而致。病牛初期食欲减退,被毛蓬乱,口渴喜饮,尿量短少,反刍减少,四肢无力,弓背,喜卧地,短期瘤胃臌胀,接着肛门失禁,频频排出粥状或水样粪便,粘染肛门周围及后肢,粪便带酸臭味和气泡,呈暗黄色和褐色。当腹泻剧烈时,病牛消瘦,精神萎靡,眼球凹陷,失水,酸中毒,心跳加快,脉搏微弱,喜卧少动,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预后不良。笔者应用五鲜中草药汤治疗耕牛夏痢,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自1977年以来,我们用鲜柞木嫩枝煎汤,治疗母畜产后胎衣不下,均获良效。 方法 采新鲜柞木枝顶梢2~3寸长的嫩枝,一头母猪每剂1~2斤,耕牛3~5斤,切碎捣烂,加水文火煎之,分早晚灌服或任自食。如果13~24小时仍不见胎衣排出,再灌服一剂。 效果 共治疗母畜产后胎衣不下:猪10例耕牛5例,均痊愈。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南阳地区是牛巴贝虫病的多发区 ,每年蜱活动季节都有大批牛发病 ,这不仅使乳牛产奶量急剧下降 ,并且还影响牛奶的质量 ,严重者可致牛死亡 ,对畜牧业造成极大危害。临床症状 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 ,轻型 :表现为稽留高热 ,体温达 41℃ ,3~ 5d后恢复正常 ,体表淋巴结轻度肿胀 ,眼结膜充血 ,精神沉郁 ,食欲不振 ,常有便秘现象 ,一般转归良好 ;重型 :初期病牛精神、食欲欠佳 ,呼吸加快 ,便秘 ,2~ 5d后病情加重 ,反刍迟缓或停止 ,粪呈黄棕色 ,黏膜上有深红色出血斑点 ,且有黄疸现象 ,病牛迅速消瘦 ,弯腰缩腹 ,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7.
应用微量间接血凝诊断法诊断耕牛伊氏锥虫病的试验,于1978年初获成功。经疫区试用,认为是一种特异性好、敏感性强,方法简便、经济、重复性良好的诊断方法。目前已推广使用。 为了控制和消灭耕牛伊氏锥虫病,进一步探明锥虫病病牛血凝抗体消长规律和治疗以后  相似文献   

18.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牛子宫脱出4例,牛阴道脱出7例,猪子宫脱出2例,全部治愈。 治疗方法 用干净的塑料布铺在脱出子宫的下面,微温水冲洗粘在子宫上的污物,再用10%盐水冲洗2次,在脱出的子宫上撒10g云南白药或消炎粉,然后将病牛赶起,令前低后高站立,由数人保定。一助手不断捏压病牛的百会穴,以防卧地。术者利用病牛的努责间隙将子宫缓慢地推送至阴道深处复位,阴门做内翻缝合后肌注240万单位青霉素,200万单位链霉素,每日2次,连用2天。同时灌服补中益气散,方剂:黄芪60g,党参40g,柴胡30g,  相似文献   

19.
笔者就医以来临床上碰到二例耕牛胆囊炎疾病,因其临床表现形式与中兽医书刊报道有所出入,造成诊疗失误,特提出与同道共同讨论。临床反应病例一:本区仓屋榜乡岔口坳村6组姜某一去势公水牛,14岁,营养中等,于1979年3月7月发病,9日死亡,病程3天。主诉:病牛于7日始精神不安,回头顾腹,头低耳搭、食欲大减,大队兽医治疗2天无效。笔者于9号下午四时就诊,病牛食欲废绝,口、耳、角发凉,体温37.6℃,病牛呈左侧横卧,常回头右顾腹部、头颈伸直贴地,颈部抽搐,两眼微肿发黄,流泪不止,左腹胀满,喉中呃逆。  相似文献   

20.
耕牛痈是发生在皮肉之间的局部化脓性疾患,局部肿胀、热痛,发病迅速,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常位于肩、颈及颌下等处。几年来,笔者采用《医宗金鉴》中的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耕牛痈12例,疗效显著。(一)临床资料 在12例病牛中,肩痈7例,颈痈1例,颌下痈4例,大小约10cm×15cm,其中2例化脓。触诊患处有热感,拒绝按压,在被毛少处的肩痈可见暗红色。食欲、体温、脉搏、呼吸一般正常。尿少而呈黄色。(二)方剂组成 为《医宗金鉴》原方。250~300kg体重的耕牛可用如下剂量:金银花90g,天花粉60g,归尾60g,浙贝母60g,甘草30g,乳香30g,没药30g,白芷30g,防风20g,炒山甲2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