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现在全世界都笼罩在国际移民的热潮中。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韩国社会正在从单一民族国家转变成多民族国家。在韩国,移民可以分成两个集团,即外籍工人和婚姻移民。如今韩国社会外国人口增加,产生了非法居留的外籍工人问题、国际婚姻女性的韩国社会适应问题和移民第二代的认同问题。韩国政府为此实施了多样的社会整合政策。社会整合的关键是韩国人对单一民族国家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大发展的趋势下,很多外国人涌入韩国这个由单一民族组成的社会成为移住民。为了让本国人跟外来移民和平共处,韩国政府改变了一如既往的同化主义政策,韩国学术界也陆续提出开展多元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具体建议。韩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从仅针对少数弱势群体和种族进行教育,开始转向针对所有韩国民众进行以平等、自由、正义、尊严为哲学基础的公民素质教育。这种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让韩国社会的普通民众和新来的少数移民者及其子女们一起,共同建设平等和睦的和谐社会。本文研究了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的形成和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过程,进而了解韩国多元文化社会的现状和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韩国国会议员的社会背景是其政策决策的社会源流。韩国的内外政策从宏观看存在着左右分野,而从微观看则明显带有个人的影响。韩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社会标签与网络决定了个人的情绪与政策喜好。在对议员社会背景的分析中,性别与血型、血缘与地域、教育经历、职业生涯、特别经历等因素决定了议员本人的活动与价值观,从而决定了政策的基本走向。这些基本的社会背景因素对国会议员的议政活动和议会政治发展产生了种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韩国社会企业为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韩国社会企业的扶持制度与相关政策基础上分析韩国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为探索韩国社会企业的创新特质与商业模式,本文以节俭式创新为理论框架对其内涵、特质及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社会企业在内外部资源双重约束的情况下,可通过节俭式创新形态在新技术、流程与模式方面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本文以颇具代表性的两个韩国社会企业愉快助听器公司和土新生为例,分析其内外部创新模式与特质,以期为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跟以往相比,带着各种不同目的访问韩国的外国人迅速增加。体验过韩国的文化的外国人对于韩国的生活方式既感觉吸引又感觉困惑。韩文的字母到底有何特征?为什么韩国人不用刀而用剪刀切肉呢?对于以上这些问题,作者试图为韩国的日常生活和文化提供一个掠影式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职业技术教育政策主要是为了培养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和操作型人才。韩国自解放以后,在不同时代出台了不同的职业教育政策。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一政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以及它与韩国产业变迁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了韩国职业技术教育变迁的五大特征。职业技术教育政策总是应时代变化而生,受时代发展重点之约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同时也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金秋  任虎 《当代韩国》2004,(2):24-29
一 概 述1 在韩外国人投资概况196 2年 ,韩国为了实现从国外银行长期贷款以进行国内经济开发的目的 ,开始实行外资引入政策 ,自此迈出了招商引资历史的第一步。然而 ,由于对外国人投资企业管理机制理解有误 ,只取得了微乎其微的效果。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 2 0余年 ,到了 80年代中期 ,外债的积累使得韩国政府不得不改变政策 ,开始从单纯借用贷款向招商引资政策转变 ,这使在韩外国人的投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196 2~ 1986年 ,到韩国投资的外企数量年平均只有 82件 ,投资总额仅为 1 5亿美元 ;但是到了1987~ 1989年间 ,外企数量上升到了平均每…  相似文献   

8.
欧盟与德国的外国人政策——现状、异同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别阐述了欧盟及德国近期制定的外国人政策;分析了上述外国人政策产生的政治、经济及国际合作关系发展变化的背景;对欧盟与德国外国人政策的异同作了对比研究,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变化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韩国进入多国文化社会的角度出发,旨在为多国文化青少年的社会福利实践提出稳妥的方案。文章首先陈述了韩国多文化背景家庭的形成,对国际婚姻家庭的青少年和脱北青少年及移居劳动者家庭的青少年的实际情况和特征进行了介绍。其次,在为韩国的多国文化青少年提出政策提案的同时,提出了韩国多国文化青少年社会福利实践性的支援方案。希望这种社会福利性的实践战略可以为多国文化的青少年在适应韩国社会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公民社会运动对于民主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韩国民主发展过程中,公民社会组织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它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的公民社会组织大举进入政治舞台,通过游行、示威等抗议斗争瓦解专制、维护民主,然而由于公民社会组织自身的一些缺点,也造成了政治混乱和社会失控局面的出现,以往一些学者认为韩国的民主发展是在民主力量与专制政府的长期斗争中展开的。对此,我们需要重新评价,同时也要重新认识政府在实现民主过程中的作用,正是“威权主义”政府维护了民主的基本形式和框架,使政治文化获得了进化的时间,这一贡献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金泳三政府的改革政策马敏镐金泳三就任韩国总统,结束了韩国自1961年以来长达32年的军人执政历史,开创了文人执政的新时代,终于在韩国建立了文人政府。金泳三文人政府推行改革已有两年,这两年中韩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改革的目标是清除权威主义时期的不合...  相似文献   

12.
"南南冲突"是指韩国社会内部围绕着政府的对朝政策发生的争论和冲突.这是自2000年以来在韩国社会凸显的一个政治现象,并已成为韩国社会各界所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韩国社会的"南南冲突"在政治圈、组织化市民社会和一般市民社会等三个层次上展开,内容上表现为政治性冲突、理念性冲突、情绪性冲突等三个方面.韩国社会的分裂及其政治动员、朝鲜的对韩政策以及美国的对朝政策作为变量都在影响着"南南冲突"的发展状态,这决定着"南南冲突"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仍将继续存在,但由于韩国政府现行的对朝政策已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因而决定了韩国政府的对朝政策在某种程度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罗赛 《当代韩国》2022,(3):69-86
为应对低生育问题,韩国政府自2006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生育支持政策,内容涵盖了生育、养育、“工作—家庭”平衡,青年群体支援等诸多方面,但并未能有效提升生育率。究其原因,主要与政策的支持对象不够广泛、“工作—家庭”平衡政策实际效果有限、财政投入不足和分配不均以及未能触及社会结构性因素等有关。本文梳理了韩国第一至第四次低生育老龄社会基本计划的演变过程和内容,并重点关注新推出的第四次基本计划,认为现行计划在政策方向、促进战略和政策关注点上与过往计划相比有了较大的变革。韩国政府的低生育应对思路已逐渐从单纯的生育鼓励,上升至提升生活质量、构建性别平等社会以及寻求社会革新上来。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全球化给韩国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影响。韩国的工业化进程、民众的消费观念和业余生活等都出现了很多新变化。在此进程中,韩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碰撞。在不可阻挡的全球化大潮面前,韩国唯有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才是根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韩国的马可·波罗李昱宪韩国的马可·波罗!作为外国人,最早被记录在未知的土地上,这是激动人心的事情。韩国国际协力团(KOICA)中国事务所一行作为到来的韩国人,被记载于中国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县史之中。那里的人们对于只停留一天但却与当地人建...  相似文献   

16.
韩国的结构改革政策和经济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的结构改革政策和经济动向全哲焕一、序去年年末濒临倒闭危机的韩国经济,经过国际社会的迅速支援和韩国人的努力改革,闯过了重大难关并正在逐渐恢复稳定。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实现近代化以来,之所以经受了最大的考验,是由于30多年来对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7.
韩国的外国投资法律制度沈乐平一、韩国利用外资立法概况韩国1960年1月1日实施《外资引进促进法》,允许外国人以股份、技术、贷款等形式投资,主要采取税收优惠加以鼓励,并对外资待遇、投资的回收、利润汇出作出保证。1962年7月底实施《以分期付清方式引进资...  相似文献   

18.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酒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也是一种文化象征。韩国人对酒偏爱有加,尤其是成年男子,他们将饮酒作为日常交际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工作之余无酒不聚的程度,这让来到韩国的外国人既感陌生又觉好奇。本文从这个独特的视角中,细细地感受韩国酒文化浓郁的乡土气息、解读蕴含着韩国男人们喜怒哀乐的酒文化,目的在于更好地了解韩民族的整体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9.
韩国财阀模式是在国家指导下大力发展私营大企业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这一模式不但促进了韩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而且在经济成长进程中一定程度上缩小了社会的贫富差距,是韩国社会公平的重要原因。而同样采取大企业发展模式的巴西等国家则既没有实现经济的现代化,也没有缩小贫富差距。韩国财阀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代韩国》2011,(4):130-F0003
本书研究内容自1919年韩国“三一”运动爆发直至1949年韩国驻华代表团成员撤离中国,涉及韩国独立运动的三大系列在中国的活动及其与中国朝野的关系。并全面考察了中国北洋政府、孙中山领导的护法军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其他党派和著名社会团体等与韩国独立运动关系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