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41-41
甘肃省陇南市文明委为了切实关心和监护好劳务输出家庭未成年人。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诸方面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启动实施了关护“留守儿童”十项行动:  相似文献   

2.
曹爱春  杨晓艇 《求索》2013,(12):105-107
中国古代生命哲学融儒、道、释思想于一体,强调“养正性,顺自然;静心养,静则生”、“寡欲而柔弱不争”、“先修德后养生,精进无间”。“养生”首在“修德”,这在闵一得的生命哲学中体现得更甚,在《古书隐楼藏书》中,阂一得提出“性命双修”之“真精神”,阐发了“真一、真元”等养生哲学的理论基石,强调通过“先治以身,次治以心,内炼外养,培养真气”,以达修身治世之目的。强调“命”由后天之“气”所成,“气”由先天之“熙”所注,修得“色身”,而达“性”、“命”之恒久,这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之真谛。观中国先哲之思想,察现代社会之气象,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在现代道德及养生精神之培育、心理及形体保健之实践诸方面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春清 《湖湘论坛》2002,15(4):19-20
变态人格的审美特异性,其实质乃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习以为常的心理畸变倾向。它可表现在审美主体的认知系统、情感系统、意志系统和个性动力系统诸方面。它的存在意味着心理整体系统的弱化或其局部系统的“坏死”。他们在欣赏和表现美的一系列过程中,其美感的价值取向(审美内容)和价值心理调控,已明显丧失了常态人格应有的审美识别与调整能力。从其特异性的内部机理分析看,表现出三个特征:其一是潜意识的审美残迹性,即审美主体以往人格经历中的挫折所造成的缺损或扭曲,成为审美心理映象之变态,这点正是延续其特异性的人格动源;其…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结帮现象”的社会心理动因及对策肖成武近年来,一些在校中学生自发结成帮会组织,名目五花八门,什么“青龙帮”、“天马帮…“飞虎队”等,带有浓厚的封建帮会色彩。他们的动机单纯,多受电影、电视、录像或武侠小说中结义成帮的诱惑和社会上“哥们义气”的影响,拉起“山头”,结成帮会,打架斗殴,干出危害社会,殃及他人,毁灭自己的勾当,已经引起了家长的焦虑、老师的担心和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参加帮会组织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蔓延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定的历史动因。它是社会环境诸因素中的不良影响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并内化为青少年直接或间接的活动和交往的产物。促使中学生帮会的形成不仅有若干的社会客观原因,还有许多主观的心理因素。剖析中学生帮会形成的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这些社会心理因素如何发生作用的,对于掌握中学生帮会的特,点和规律,防止和减少中学生结帮,以及有效地教育和挽救结帮的中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生中出现帮会组织,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社会心理因素在起作用:1.归属感的转移。对于生活还没有自立、思想还不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和睦、亲热的家庭气氛和团结友爱的学校生活应是他们最理想的“心理归属”之地和精神上的“避难  相似文献   

5.
心理变异──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祸害捞这种心理变异是滋生腐败行为的心理土壤。“捞”的前提是“有权有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是“捞”心理的集中体现。宰这种心理是职业腐败的显现。宰,往往是凭借对某种资源的垄断和某一部分特殊地位,为小团体和本行业谋利益。蒙...  相似文献   

6.
陈利 《公安教育》2013,(11):20-24
2013年5月20日至21日,笔者应邀为赣州市公安局司内晋升培训班讲授“团体心理训练”和“警务战术”两门课。由于教学兴趣和学养背景原因,笔者一直致力于将团体心理训练融入警务战术,将这两门课融为一体,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就心理训练而心理训练或只是在战术教学某个环节中勾兑一些心理学元素,回顾这次有益的尝试及本人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心理训练”与“警务战术”教学心得,提出警务心理训练根植于警务工作中的本土化和专业化操作方法,希望抛砖引玉供同人研究和评判。  相似文献   

7.
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政建设,必须从“心”入手。重视领导干部廉政心理的建设,才能使每个党员干部从心理上远离腐败,并逐渐实现由“不能腐败”、“不敢腐败”到“不想腐败”的转变,最终实现根治腐败。  相似文献   

8.
“南陈北李”缺席“一大”原因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务繁忙”仅是当时的一个现象,与“南陈北李”缺席“一大”不是因果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两人在诸“公务”中都没有选择出席党的成立大会,明显反映出当时的一个认识问题,即对这次大会的意义估计不足,进而对大会不重视。  相似文献   

9.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面临着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要达到治理腐败的最佳效果不仅要注重外在的因素,更要注重“不想腐”这个内在因素。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必须从心理预防这个内因入手,在心理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心理防线。必须紧扣“心理预防”想办法,在选拔任用干部上注重心理健康和人格修炼,在干部出现心理冲突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矫正不良心态。必须注重廉政心理训练,培养廉政意识,养成廉政习惯,表现廉政行为,筑起拒腐防变的心理堤坝。  相似文献   

10.
曾祥云 《湖湘论坛》2009,22(4):38-42
《公孙龙子》书中的“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坚白石二”、“白马非马”、“二无一”诸辨题,因为其表述上的超出常识而常常遭到曲解。实际上,从现代语言哲学角度来看,这些辩题不仅不是诡辩,而是揭示汉语言文字系统特征的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11.
黄根生 《前沿》2014,(3):204-205
维特根斯坦的“含义”“用法”“语言游戏”诸概念,是理解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重要钥匙。本文着力澄清以上三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并揭示其内在的区别与联系,从而为读者进一步阅读、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开启一扇有益的窗口。  相似文献   

12.
张富春 《求索》2011,(12):191-193
刘伶置锸处,宋人已歧说叠出。明清人或据宋说,或据民间口耳相传,诸碑、记多假“刘伶墓”以抒怀古幽思,非学术考证之果,难以令人信服。于刘伶墓诸说,宁过而存之,不应过而废之。诸“刘伶墓”虽属无稽之一杯荒土,以其人有亘古不灭者,终可凭吊,欷放怀古中自能交通古人,感悟历史。此乃名人遗迹当代价值之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治愈”在网络和文艺市场上形成热潮,为了探究“治愈”心理体验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当代青年如此需要“治愈”,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对有过“治愈”体验的15名青年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结果表明:(1)“治愈”是借助一定的外界事物使个体内心积极转变的过程体验。(2)令青年人感到“治愈”的元素可以分为:小动物、理想中的生活方式、人际互动、自然环境和治愈系文化产物。(3)“治愈”心理体验的意义与功能有情绪调节、提供情感支持、辅助认知调节、激发动力与缓解疲劳。(4)青年人的“治愈”需求有情绪调节需要、情感补足需要、发展认知需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5)个体的心理、认知、行为状态随着“治愈”心理体验的过程逐渐趋向积极、稳定、平衡状态。总的来看,“治愈”心理体验对于青年群体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心理自助有着积极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心理安抚和正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境界,“谦让”只能求诸于己,岂能由行人举在手上,求诸于车呢?人逼车让,车逼人让,纵然“让”了,那也是逼出来的,与“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恐怕还得在了解国民心态上下点功夫。其实,“红灯停绿灯行”等基本的交通规则路人皆知,违法要受罚也是基本常识,但在现实中这些规定常常被抛诸脑后。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6月两岸两会复谈以来,已举办了三次“陈江会”,可谓硕果累累,不但促进了两岸经贸交流的深化发展,惠及两岸民众,也促进了两岸社会、文化诸领域的深入交流,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王湧 《现代领导》2010,(9):19-19
人之本,在于心,思想决定行为。官员腐败,都有一个“失衡补偿、侥幸支撑、由惧到坦、肆无忌惮”的心理过程.以及“继发型形成、自强性内化、合理化选择”的蜕变犯罪过程。要使官员拒腐保廉,必先从官员的“心理腐败”着手预防。因此,高度重视廉政心理建设.构筑反腐败的心理防线.切实有效地防治腐败心理演变,是从源头上建设反腐败体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石正方 《台声》2013,(4):59-60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大陆民众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台湾各界的广泛关注。台湾同胞不仅关注“两会”释出的大陆对台政策信息,也热衷关注“两会”中关于大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发展、变革的大政方针。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解决烦恼的主要方法:“找朋友说一说”大学生对“心理服务”的态度: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访谈实录一:大学生对“心理服务”多持否定态度访谈实录二:影响大学生使用“心理服务”的因素访谈实录三:两位使用过“心理服务”的女生  相似文献   

20.
老子思想在政治法律方面讲不出多少有实际意义的东西,提不出什么有参考价值的举措,其说不清道不明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诸观点更像是在玩一种虚幻空玄的文字游戏,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在忽悠老百姓。而其提出的“愚民政策”与“统治权术”更让人不寒而栗。其一些道德理想虽很宏大,却只是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