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政府规章是政府实现国家权力的一种重要表现政府规章也可称为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众多的行政行为中居于首要地位,其他行政行为往往需要依据规章的规定才能采取。所以政府规章对各级政府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好政府规章的法律地位问题,将有助于把我国的法制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屡屡受挫于美国的外国投资委员会。美国对外国投资活动的审查和限制的依据是美国埃克森一佛罗里奥法案。该法案授予总统根据外资委审查调查后的建议中止或禁止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外国人对美国公司的并购案。在实际行政过程中,由于该法案设定的程序上的松隙,实质认定标准的不确定,使得国会一再超越“三权分立”的宪政原则,出面干预政府行政,而政府机构又迫于压力,扩大对“国家安全威胁”这一标准的解释,从而使对外国并购审查成了“政治化”的政府行政行为,阻碍了国际间的投资,干扰了市场机制。对于来自中国的公司来说,在现存法律框架下,寻求最大限度的保护,应是基本对策。在美并购是一项系统工程,尽职调查应包括对埃克森一佛罗里奥法案的考虑,还要善于运用程序外事先协商和谈判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徐璞 《行政法制》2002,(6):9-10
行政垄断是指国家经济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或妨碍企业之间的合法竞争。行政垄断是具有行政属性的垄断行为,是政府参与作用而形成的垄断。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并不长,但行政垄断却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现实经济生活中,行政垄断突出表现为地区垄断行为(又称地方保护主义,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行为(又称部门分割)、政府指定交易行为以及设立行政公司。  相似文献   

4.
《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和施行,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它在保障被管理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国家机关行使管理职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进一步认识和解决。一、国家机关的职权及其违法行使《行政诉讼法》第2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里所说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国家赔偿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和…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区域迁移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政府行为所形成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政府行为法治化,方能使企业的利益、政府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和谐发展。政府行政立法性行为和行政执法性行为都影响着民营企业的区域迁移和发展,由于现实问题的存在,两者皆存在法治化的需求。以行政软法治理迁移民营企业是“浙江经验”的内核之一,也是行政法治在经济管理领域的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作为我国经济向现代化转型。用来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法律。对推进政府机关依法行政和建立有限政府。拉进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元仁 《行政与法》2002,(11):23-25
WTO规则规范的是政府及政府行为,因此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对行政法制度作出改革。首先,必须按照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法律统一原则”、“透明度原则”、“行政公平原则”和“对行政行为监督审查原则”对行政法律制度作出相应的改革,以使政府行为与WTO接轨,同时政府要依法行使管辖权,才能保证行政法律制度改革的落实,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公职律师制度“厦门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厦门市司法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3年初开始进行公职律师试点工作,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省、市公职律师试点做法的“厦门模式”。从开展试点以来的情况看,厦门公职律师供职于政府各部门,对促进依法行政起了很好的作用。实践证明,“厦门模式”是可行的。本文从“厦门模式”出发,探讨公职律师制度模式问题。 一、“厦门模式”的特点 (一)以推动依法行政为主旨。依法行政是实践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依法行政既表现为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也表现为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行为必须遵守法律。在政府宏观决策层面上,为一级政府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帮助,对律师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并非一般的公职律师所能胜任,因此我们拟通过组建市长律师团并设立首席律师加以  相似文献   

9.
李进成 《法制与社会》2012,(29):132-133
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的一项重要行为,所以行政决策法治化必然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行政决策的现实情况,对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内涵、价值、实践缺失及完善建议等问题进行了法学思考,以期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论外商并购行为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外商并购行为的法律规制汕头大学法学院邱鹭风一导言本文中所指的并购行为,即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行为,二者均为企业投资的主要方式。严格来说,“兼并”一词应系经济学术语。在我国《公司法》中称之为吸收合并,以区别于公司合并的另一种方式———新设合并。根据《公司...  相似文献   

11.
正确区分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管辖权,是行政复议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在这个首要问题中,正确区分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条”(政府工作部门)、“块”(地方政府)复议管辖权是一个难点。因此,正确区分地方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条”、“块”复议管辖权,对正确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条例》(以下简称《行政复议条例》),推进行政复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许可法的制度创新与私权潜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许可法是行政法领域的一部重要的“控权法”。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宗旨和意义不仅在于规范政府治理社会的行政行为,建设有限、理性、负责的政府,更在于扩大市民社会自由、自主的空间。“听证程序”、“拍卖招标”方式发放特许以及“信赖保护”是行政许可法的三大制度创新,其中体现了私法精神,运用了私法方法,展示了私权潜能,同时行政许可法的立法创举也不无缺憾并面临一些实践挑战。  相似文献   

13.
眼下正值法治社会时期,有必要加强对作为抽象行政行为的政府“红头文件”进行有效制约,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将其纳入司法审查范围。本文结合国内的实践初步探讨了将政府“红头文件”纳入行政诉讼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重要法律;是一部适应和促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的重要法律。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行政强制执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强制执行是政府行政行为的一种方式。近年来,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立法上对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们对行政强制执厅这一行政行为方式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因此立法上不无矛盾之处,实践中也常遇到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对行政强制执行的性质和特征,我国强制执行的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从实践到理论加以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WTO与中国行政法制度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必将对国内法律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涉及贸易、投资等经济法律制度领域,而且涉及规范政府权力的公法制度。本文认为:就本质上看,WTO协议是一种契约,目的是约束各成员方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建立一种鼓励公平与自由竞争的多边贸易体制。因此,WTO协议直接对政府行为提出了要求。这些要求集中表现为WTO协议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法律统一实施原则”、“行政公平原则”以及“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审查原则”等方面。我们需要根据上述原则的要求,对规范政府行为的宪法和行政法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WTO背景下行政法制度的改革,对我国行政法学的发展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7.
一、政府行政行为对国有企业兼并的干预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兼并是供助于行政行为而兴起的,其立接动囚是地方政府为了减少和消灭境内亏损企业,这就决定了在国有企业兼并过程中,政府的行政行为对兼并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政府直接干预下的国有企业兼并在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拯救亏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合理配置资源及推动市场发育等方面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的调  相似文献   

18.
杨俊 《法制与社会》2012,(2):151-152
具体行政行为是也是我国行政法研究较为薄弱的环节,然而在行政法方面的研究课题中它具有最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我国有较少的法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理论性研究.在日常的行政执法以及行政诉讼中一般不容易对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做出合理而且有效的正确性判断,因此我们需要攻关这一难题.本文深入探究了行政行为的效力问题,阐述了具体行政行为效力内容,以及具体行政行为的无效、撤消和废止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抽象行政行为是政府行为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现行体制下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途径很多,但实际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抽象行政行为的有效监督,其中最主要的监督途径就是将其纳入行政复议范围。本文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结合行政复议实践和海外经验,提出了将抽象行政行为纳入复议范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抽象行政行为进入复议范围后面临的申请复议的条件、复议管辖、复议效果、复议决定的性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能动的行政——行政自由载量权及其控制理论张明杰一能动的行政与行政自由裁量权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相对于立法行为和司法行为,具有更大的能动性。它能够积极地对各种社会问题作出反应。司法行为对社会关系的调整也有其能动的一面,如示范、警戒和教育作用,但更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