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努力提升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要建立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农村职业教育评估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自身要明确定位、提高教育质量、创新办学形式和内容、创建开放的办学模式,以此来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把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医疗、农业保险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因此人寿保险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巨大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障、资金融通功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参与解决社会问题,建立完善农村保障体系,保险发展成果惠及9亿农村人口有着积极而深远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关键。本文就新时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城乡统一的文化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政府、社会的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培育农村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加速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人口大国,但不是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本大国。淄博市全市人口417万,农村人口248万,占淄博总人口的60%。要顺利完成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战略任务,主体是农村,关键是农民,重中之重是农民素质。近年来,淄博市高度重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多措并举取得良好成效,但同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文章在对策部分提出,一要保障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二要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三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四要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五要健全农村基本保障体系;六要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文化队伍是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是新型农民的培育者,是农村优秀精神产品的主要生产者,对保证农村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作用重大.针对当前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可以提出以下相关建议:一是提高对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对新农村文艺表演团体的改革;二是提高对新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三是关心民间文艺工作者,加强对民间文艺表演团体和民间艺人的管理和引导;四是加大农村专业人才的引进、选拔工作力度,建立合理的农村文化队伍人才结构;五是搞好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法治建设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和保障,是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法治建设,加强农村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大农村普法工作力度,强化农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健全规范有效的农村法治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法制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立法滞后、执法不规范、司法公正亟待加强、农民法律素质偏低等问题。加强农村的法制建设,应加快立法步伐,建立起城乡平等的法律体系;加大农村执法和监督力度;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生态退化,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应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尽快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农村基层社区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因此,结合农村实际,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培育大批新型农民,才能有效地实施人才兴农、人才强农战略,从而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又日趋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保护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应着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农民生态环境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公平;加大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力度,推进农村环保法制化;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警务战略配置是重要的环节。当前,农村公共安全秩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于农村社会公共物品供应的不足,现代法治与农村乡土秩序的内在冲突,价值多元和道德失范导致的不稳定现象频发,农村社区警务制度不够健全等。只有加大农村警力投入,转变民警执法观念,创新农村警务模式,才能有效改善农村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必然要求,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要把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薄弱、最迫切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村教育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发展如何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从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状的分析出发,努力探寻出一条改善中国农村教育现状、提高教育水平的道路.促使农村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让农村教育为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浅议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广大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也有长足进步.但与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相比,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还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当前,在广大农村有必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既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又是难点,其建设任重道远。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关键在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必须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村公共财政投入等方面着手,建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民知识化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知识化是农村小康建设的必然选择。实现农民知识化,必须采取以下措施:1.激发农民求知的内在动因;2.加大农村基础教育;3.加强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18.
制约贵州农村人口流动的因素有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人口及农村组织化程度等,以农村流动人口为视角认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对贵州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处理好农村流动人口、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村流动人口建设贵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最终实现贵州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个新概念,具有特定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对农村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步伐,完善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理顺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关系。  相似文献   

20.
人口是农村的基本要素。人口规模是农村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基础。全面调查农村人口的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和变动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综合调控农村人口的数量规模,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