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人权法上个人申诉不同于国内法上个人申诉的概念,一般用“个人来文”一词代替.国际人权法上个人申诉权的行使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国际法上承认个人申诉权;其二是国际法上承认个人拥有程序行为能力;其三是个人权利在国际法上具有可诉性;其四是国家承认个人在国际法上的申诉权并接受国际个人申诉机制的管辖.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刑事申诉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法院、检察院作为刑事申诉办理主体,两者的办案程序直接影响着刑事申诉作用的发挥。通过完善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可以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协作配合机制、加大律师参与制度,并增强矛盾化解质效。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实践中,伴随着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寻求公力救济途径的不断扩展,广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力度不断增强,涌现出如浙江叔侄等申诉成功的案例,但是仍存在大量的重复申诉、滥用申诉权利等不理性申诉现象,不仅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也加大了检察机关控申部门工作人员的负担。因此,对现行刑事申诉制度进行改革,尤其是完善刑事申诉案件的终结机制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现行高校校内申诉和行政申诉的设计,不利于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街接。同时,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可申诉的规定也形同虚设。因此,应对高校申诉制度重新调整,即高校申诉仅指校内申诉,行政申诉则纳入行政复议法的调整范围。同时,将校内申诉定位为内部审查制度,并扩大校内申诉的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际人权法律文件已经非常丰富 ,然而国际人权保护的状况却仍然不是十分理想 ,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现行国际人权保护实施机制存在较多弊端 ,包括 :具有浓厚的政治性 ,从而缺乏法律专业性 ;没有普遍地确立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诉讼地位 ;报告制度流于形式 ;没有授予监督机构进行管辖的强制权力 ;实施机制存在重叠的现象。国际社会应当在今后为解决上述弊端寻找国际法上的理论依据 ,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以便有效地将上述弊端予以消除 ,从而为国际人权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对刑讯逼供没有规定具体的申诉及解决途径 ,这直接导致了司法实践中的不公和对刑讯逼供控制的不力。应当建立一整套救济制度 ,为刑讯逼供受害人打开申诉之门。对此 ,应首先确立被告人提起申诉的权利 ,并参考国际上对酷刑申诉效果的有关规定 ,确定申诉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仪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23(3):140-144,F000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校内申诉和行政申诉的“两级申诉制”,该“两级申诉制”既未明确校内申诉的法律性质,叉混淆了申诉与行政复议的界线,不利于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同时,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可申诉的规定也基本不具备操作性。因此,完善高校申诉制度应首先对申诉制度进行重新定位与制度架构,重构后的高校申诉制度应仅指校内申诉,而现行的行政申诉应直接纳入行政复议法的调整范围,同时,应将校内申诉定位为一种法定化、制度化的内部审查机制,并扩大校内申诉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校内学生申诉机制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最后防线,自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后,各高校逐步制定并实施本校的学生申诉处理办法,但目前还存在着申诉处理机构成员与比例不确定、申诉程序规则不清晰等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要坚持公正性、独立性,申诉程序公正才能保证申诉结论公正,要将申诉介入到对学生处分处理的全过程,适当采取申诉听证形式。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通过一系列的条约和制度建构,在宏观层面上,已经搭建起一个相当完备的国际人权保障机制;在基本的战争外部环境上,阻止对人权的大范围侵犯;在制度建设上,促成大量人权条约的签订并辅之以落实机关;在指导原则上,在坚持传统的不干涉原则的基础之上适度引进人道主义干涉;在应对恐怖主义挑战上,于危机中探索前进。  相似文献   

10.
个人国际刑事责任是探讨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必须直面的首要问题。从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归责基础来看 ,它有哲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 ,论文述及了个人国际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归责事由与阻却事由、实现途径与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检察信访工作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甘肃省近三年检察信访的统计情况为基本研究对象,归纳出当前阶段检察信访的主要特点及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和谐语境下的检察信访处置机制的设想,以期能对预防和减少检察信访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自然人死后是否还有人格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几个典型案例入手,对这种情况作了分析,认为自然人死后,人格丧失,人格权也随之消灭,但其人格利益却依然存在,并且其无论是对死者的近亲属还是对社会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保护.本文主要从死者人格利益保护的理论依据,保护的内容、主体范围、期限等方面对此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国际人权条约明示权利限制条款主要针对传统自由权。明示权利限制条款包含合法性、合理性和必要性三要素。该三要素从不同的角度来评判缔约国限制个人权利的措施是否符合国际人权条约的规定。这三要素的总体功能是:施加一定的限制性条件,防止国家滥用限制条款侵犯人权,其最终还是扮演着保护个人权利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当行政主体的合法行政行为导致公民的人身权受损时,由于法律没有设定统一、合理的补偿制度,公民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救济。考察法国、德国和日本在此领域立法与司法的实践,分析我国行政补偿现状,有必要对人身权受损的行政补偿进行理论和制度的探讨,以便公民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5.
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人权性质中最重要的一对范畴。自人权概念产生之始,普遍性就内涵于其中。人权的普遍性这一范畴,一般认为包含了三个向度:主体的普遍性、内容的普遍性以及价值的普遍性。人权的特殊性一般被理解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宗教、价值观念、资源和经济等因素的差别,在追求人权的充分实现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方法手段和模式的多样性。承认人权的特殊性并不意味着对于人权普遍性原则的否认,而是在人权普遍性的前提下,认为人权理论、人权观念与人权制度的多样性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涉诉信访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现,当下,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过程中,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司法体制、诉讼制度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涉诉信访成为公民行使救济权利的手段。这使涉诉信访的功能定位发生偏移,更因为涉诉信访缺乏规范化而破环了法治,助长了人治因素的滋生,与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将涉诉信访纳入推动法治建设的轨道,发挥其应有之功能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惩治犯罪与保护人权是刑事诉讼的不可或缺的双重目的,随着文明的发展,后者越来越为国际社会和现代法治国家所注重和强调。侦查是刑事诉讼的开始,有效侦查是刑事追诉成功的前提。侦查机关运用国家强力追究犯罪,极易侵犯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必须完善立法,从程序上对侦查权的行使加以限制,赋予犯罪嫌疑人防御权和救济权,切实加强侦查程序中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18.
简易程序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程序。简易程序设置如何,直接关系到被告人的一系列基本权利。我国现行的简易程序对被告人的基本权利重视不够,应采取更加完善的措施,以保障刑事诉讼中被告人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诉不加刑原则是世界各国通用的原则 ,我国的上诉不加刑在司法实践中与审判监督程序相悖 ,从而淡化了被告人的上诉权 ,使上诉不加刑原则流于形式。为此 ,首先必须完善审判监督程序 ,实行有条件的不加刑 ;其次 ,刑事诉讼法应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上诉权 ,平衡于被告人的上诉权。  相似文献   

20.
论司法公正的保障机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的司法改革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司法改革能够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完成预期的目标,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政策能否深入推行。要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效率这双重目标,首先必须转变司法观念,要强调司法法治主义和程序本位主义。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司法的独立性和程序的公正性,才能使法院胜任新形势下解决各类纠纷、确保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任务,也才能提高法院在整个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