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区域性的人权个人申诉机制的总体水平和实施效果较高,是对个人国际诉权机制的发展与完善,通过外部"强迫"来促使国家接受区域机构的人权监督是不可取的。联合国人权保护框架下的全球性申诉机制构成最低实践,具有任择性与非拘束性,其制度设计来自各国公认的一些程序原则和法律理念,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个人申诉机制的共同认识。联合国人权机构的改革就应当围绕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平台作用的发挥,注重国家间协商与合作的形式,促进国家保护人权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国际人权法上个人申诉不同于国内法上个人申诉的概念,一般用“个人来文”一词代替.国际人权法上个人申诉权的行使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前提条件:其一是国际法上承认个人申诉权;其二是国际法上承认个人拥有程序行为能力;其三是个人权利在国际法上具有可诉性;其四是国家承认个人在国际法上的申诉权并接受国际个人申诉机制的管辖.  相似文献   

3.
陈仪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23(3):140-144,F000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定了校内申诉和行政申诉的“两级申诉制”,该“两级申诉制”既未明确校内申诉的法律性质,叉混淆了申诉与行政复议的界线,不利于申诉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衔接,同时,对学校、教职员工侵犯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可申诉的规定也基本不具备操作性。因此,完善高校申诉制度应首先对申诉制度进行重新定位与制度架构,重构后的高校申诉制度应仅指校内申诉,而现行的行政申诉应直接纳入行政复议法的调整范围,同时,应将校内申诉定位为一种法定化、制度化的内部审查机制,并扩大校内申诉的范围。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的申诉控告制度,是我国公务员权益保障机制的重要形式,实现这一制度的法制化,对于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法制化。一是要提高公务员申诉控告的立法层次;二是规范公务员申诉控告的提出程序和审理程序及执法程序;三是努力提高受理机关工作人员的素质。  相似文献   

5.
刑事申诉是保障申诉人诉讼权利的一项救济制度,但由于立法中规定不够明确具体,不利于检察机关司法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因此,我国应建立刑事申诉有限制度;健全刑事申诉评估预警机制;完善刑事申诉公开复查、当面答复、释法说理和案件评查制度,以保障申诉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民生问题日渐突出,原因之一在于公共产品保障制度的缺位。违背公共产品价值追求的公共劣品层出不穷,危害深远不容小视,究竟该由谁负责。政府是公共产品供给的首要责任人,必须对产品的性能做出合理保障,依法承担公共劣品损害之责任。公共劣品已成为国际热点问题,部分国家已开始卓有成效地尝试,努力治理该问题,如建立集体申诉制度、违宪审查制度、公益诉讼制度。中国可以参考有关实践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保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法律,明确公共劣品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和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针对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的建设不够充分,申诉机制不完善;美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的申诉性质更加明确,申诉范围更加清晰,有其专门的申诉受理机构以及规范的申诉途径与程序,使得美国高校的教师申诉效力远超中国。中国高校教师申诉制度的建设需要明确高校法律地位,厘清申诉范围,设立专门高校教师申诉评议机构,完善程序规范,在行政诉讼之前解决高校教师纠纷。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刑事申诉制度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法院、检察院作为刑事申诉办理主体,两者的办案程序直接影响着刑事申诉作用的发挥。通过完善我国刑事申诉制度,可以推进规范化建设、强化协作配合机制、加大律师参与制度,并增强矛盾化解质效。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行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在实施过程中该制度日益暴露出一些缺陷:制度本身不完善;申诉控告的程序较笼统,尚需细化;缺乏专门机构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发展和完善我国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须进一步加强该制度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诉讼作为传统的纠纷解决和权利救济手段,在解决大学生与高等学校法律争议方面,仍暴露其不足:诉讼成本过高、遭遇学术自由对司法审查的限制等。故诉讼未必是大学生权利救济的首选或最佳选择(但一定是最后的选择)。而高等学校的校内申诉机制则有成本低廉、更符合行为者的文化心理特征、利于学校内部监控与纠错、尊重大学自主权的优势,故宜将其作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前置程序。不过也必须认识到校内申诉机制自身存在若干缺陷,有诸多亟待完善之处。文章通过比较分析域外国家或地区的校内申诉制度,提出借鉴、吸取先进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高等学校的校内申诉制度,从而充分发挥校内申诉的作用,以有效地解决高校与学生的纠纷,并实现对学生权利的救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访条例》赋予行政信访政治参与、权利救济和怨情排解功能,而行政信访在实践中承担各种各样功能,其中主要功能是维持社会稳定,信访实践偏离了《信访条例》对行政信访的功能定位。政治参与应是行政信访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是权利救济,监督行政与解决纠纷是信访的间接功能。我国应当根据行政信访的功能定位设置信访机构,将信访机构统一设置在人民代表大会内不符合我国国情,政府内部设置一个相对独立的信访机构是恰当的选择。应赋予信访机构主体资格,信访人可以针对信访机构不予答复的信访事项提起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12.
作为纠纷解决的基本方式之一,诉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历史原因,老百姓都存在着"厌诉"的心理;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极强的"为权利而斗争"不止的"缠诉"司法心理。这两种司法心理方式长期共存,形成了独特的司法活动特点。而"厌诉"与"缠诉"在少数民族地区更具特殊性。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法学文化,正是由于习惯法文化的强大力量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厌诉"与"缠诉"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整个民族地区的司法活动亦具有明显的"习惯法转型缩影"烙印。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国家治理就是通过制度进行治理,那么发现和探索制度治理的具体机制就成为理解国家治理逻辑的核心问题。通过将制度主义理论与个人主义方法论相结合,可以在理论层面为理解现代国家治理机制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可以发现,具有宏观色彩的制度或政策,如何通过其内在所包含的多维要素,作用于微观层面的个人决策过程;个人又如何根据其所具有的反思性能力,对制度或政策做出不同的策略性反应,最终形成在宏观层面可以观察得到的治理结果。在这个过程中,三组基本类型的治理机制充分说明了制度治理的具体过程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安全工作应逐步从传统国家安全向现代国家安全转型,共同体理论更能适应现代国家安全理念对国家安全机制的指引。国家安全机制共同体的属性体现在共同体关系的互助性、共同体功能的自足性和共同体范畴的多元性三个方面,共同体的属性决定了国家安全机制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培育国家安全共同伦理是实现共同体关系互助性的重要手段,建立国家安全多方参与机制是实现共同体功能自足性的基本保障,增进国家安全协作力度是共同体范畴多元性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制度性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先赋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四维度"分析框架,对农民阶层地位代际流动作用机制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能够很好做到宏观与微观研究的融合,并充分考虑时间、空间、人口流动因素的影响。国家制度性因素、社会结构性因素、家庭先赋性因素和个人自致性因素对农民阶层地位代际流动的作用机制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和因人而异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判断"四维度"因素对农民阶层地位代际流动作用机制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16.
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五大认同机制。其中,民族认同机制是基石,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血缘基础;政治认同机制是核心,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制度基础;经济认同机制是关键,它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利益基础;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认同机制是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前者奠定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价值基础,而后者则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的重要润滑剂。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国家利益拓展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安全等领域,拓展国家利益要考虑到国家的自主性、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大众传媒以及个人行为体作用等五方面的因素。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正朝着全球、地区、超国家层面的趋势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追究个人刑事责任的常设性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它既不同于只处理国家间争端的国际法院,也不同于安理会特设的几个国际刑庭。其补充管辖原则表明,它对国内法院起着补充作用而不是优先于国内法院行使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与联合国安理会是合作与协调的关系,但规约第16条规定安理会以通过决议的方式要求法院推迟调查和起诉这个机制存在很大的缺陷,它为政治干涉司法提供了方便之路。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警察权力的运行必须符合“严格、公正、文明”的要求,而当前不同程度存在着警察权力被滥用、权力指向异化、公民滥用对警察行为投诉权以及民警正常执法活动保障机制缺失等现象。欲从根本上解决上述状况,必须加强有关警察权力的立法工作,改革现行的警察领导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公民投诉处理机制以及完善警察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和执法维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