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神奇而富饶的柴达木,是苍天赋予大地的一块西部热土。 激荡着大开发热潮的柴达木,是柴达木人抓住机遇,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而创造的我省乃至西部一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连山 《前线》2017,(6):98-100
<正>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推测第一大河黄河的源头必出于西北最大高山,这就是《尚书》所说的"河出昆仑"。作为大自然的代表,黄河自古是帝王祭祀的对象,作为黄河源头的昆仑就成为更加神圣的神山。在神话中,昆仑山是最高天神在人间的都城。美丽的人间天堂昆仑,古书中也写作崑崙、崐崘,有时候也叫作昆仑之丘、昆仑之墟。中国最早的地理志《山海经》说,昆仑山在中国西北部,方圆八百里,高一万  相似文献   

3.
正"南昆仑、北祁连,山下瀚海八百里,八百里瀚海无人烟","天上无飞鸟,遍地不长草,风吹石头跑",是青海油田所处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青海石油人要想在这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就必须要有一种精神、理念或信仰作为支撑,否则难以继续下去。经过几代石油人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柴达木石油精神应运而生,概括起来就是:顾全大局的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不仅孕育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也孕育形成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柴达木精神。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为特征的柴达木精神。是柴达木开拓者用热血和生命播洒、由一代代柴达木建设者用勤劳和智慧培育起来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每当柴达木人在前进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总是这种精神让他们战无不胜、勇往直前。  相似文献   

5.
第一节 同乳共生 和谐发展 青海大地,巍峨群山,滔滔江河,草原广袤,戈壁无垠。在河湟谷地,在环湖草原,在柴达木戈壁,在三江之源,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民族共同开拓,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建设初期的柴达木盆地,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漠,来自五湖四海的祖国儿女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开发建设柴达木付出了青春和汗水,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的柴达木旧貌换新颜,沙漠变绿洲。公路,铁路畅通无阻,高楼拔地而起。遥想当年,至今仍健在的老同志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7.
现在社会上流行“拼爹”,看着别人“拼爹”正酣,心里不免有点痒痒,虽然没有出生在大富大贵之家,但自己好歹也是一个硬梆梆的“油二代”,不由地想凑一把热闹,拼一拼咱的“老爹”。我的老父亲,是首批进入柴达木盆地搞石油的第一代柴达木石油人,是一个标准的“油一代”。上世纪五十年代,他从陕北四郎庙经青海民和来到柴达木,住过地窝子、帐篷,吃过炒面、咸菜,在环境艰苦,气候恶劣的柴达木,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足迹满布冷湖、花土沟、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工业和资源开发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渐步入了一个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并重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初步实现了在各产业链间、各产业集群间、各地区间的互动、共生和整合,柴达木循环经济的步子已经拉开,正在为我省循环经济的发展积累着经验,发挥着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是以徒步穿越柴达木盆地为主场地.宣传柴达木,带动柴达木产业发展。活动中体现出高原特色的民族体育旅游文化,让体育与旅游相结合.走向田野,融入山川,亲近自然,户外运动和群众体育相结合。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青海高原体育旅游休闲活动蓬勃兴起。  相似文献   

10.
从巍巍昆仑之巅到长江黄河之源,从广袤的北方草原到梦幻的孔雀之国,西部11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团前来西部文博会一展风采.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监狱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地区,周边散居着藏族和蒙古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多年来柴达木监狱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构建“平安监狱”、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用真情演绎着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篇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中华赋     
刘长允 《党建》2010,(4):63-63
盘古开天,日出东方。昆仑巍巍,黄河泱泱。大化流行,万类成章。巨龙腾空,彩凤飞翔。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山顶洞中燃起不灭之火,半坡村里传出歌声嘹亮。爰有人类,即有中华。何为中华?中正而光大之谓也!天本不倾,女娲补天天增彩;地实有洪,大禹治水水向东。三皇五帝事虽渺,尧天舜日犹可征。诸祖争雄无是非,万代子孙宗炎黄。  相似文献   

13.
在茫茫戈壁、昆仑雪山脚下,在当金山下、巴音河畔,活跃着一支立足柴达木盆地、热爱盆地和不断进取的地方税务干部队伍——海西州地税局。这支由240人组成的地税队伍,肩负着服务柴达木盆地、建设新青海的历史重任,在3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地税之歌。  相似文献   

14.
与天下百姓苦乐相共──读王令《暑旱苦热》刘刈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暑旱苦热》是宋人王令抒发自己不凡抱负和高远情怀的一首诗。题材虽平凡,但意境不...  相似文献   

15.
李振军与《园丁之歌》刘秉荣湘剧《园丁之歌》在"文革"期间曾经受到"四人帮"的疯狂攻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李振军曾经大力支持这出戏,和"四人帮"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这就鲜为人知了。《园丁之歌》是1972年湖南省文艺调演中涌现的一个...  相似文献   

16.
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九十年代初席卷中国大地的一股潮流。然而,“炒”开发区却是罕见。溧阳市昆仑新技术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就寻到了这一条思路。一、资金不足使之然资金不足是开发区建设普遍遇到的难题之一,溧阳市也不例外。早在1987年,溧阳县就把现在的昆仑开发区纳入县城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7.
丁利冬 《实践》2008,(6):53-54
荣毅捷,曾经是一名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曾经考入中国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曾经获得过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舞蹈大赛两项三等奖、全国第二届桃李杯舞蹈大赛民族舞十佳选手称号;曾经在亚运会的“亚运村之夜”晚会上表演了独舞《筷子舞》,并因此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曾经自编、自导、自演过“凝眸草原独舞晚会”……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12月8日,《花的柴达木》创刊40周年座谈会在德令哈市举行。海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斯琴夫,《花的柴达木》杂志原主编卡木特尔、拉布德以及专家学者、文化系统相关负责同志、德令哈市文学爱好者50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会。会议由《花的柴达木》杂志主编照日格主持。会上,回顾总结了《花的柴达木》杂志创办、  相似文献   

19.
由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市北行60公里,路两边出现长宽有一二百米碧波荡漾的“水池”,四周堆积着洁白的“雪”,阡陌纵横,一直伸展到视野尽头。“水池”其实是柴达木盆地循环经济中的一环——“晒盐池”。当地人又称之为“种盐”。以盐湖开发为核心。结合油气煤资源,柴达木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正逐步建立起“柴达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青海发展哲理的一种凝结。  相似文献   

20.
“零点一”精神,一个曾经震耳欲聋的响亮口号,一段曾经难以忘却的永恒记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青海油田“进行二次创业,实现三个翻番”发展目标的鼓舞下。冷湖油田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时的冷湖油田管理处继承和发扬当年石油人创造的“零点一”精神,在具体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厉行节约。艰苦奋斗。使“零点一”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油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油田”的战略构想。为此,一个怎样既要产量、又要效益的重要课题摆在了油田各级领导的面前。 2002年,正式更名成立的边远油田开发公司,以继承创新“零点一”和弘扬柴达木石油精神为己任.依靠科技领路、管理创新、安全先行、技能提高和文化铺路,不仅在油气生产上得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原油年产量由2002年的38200多吨上升到2005年的81100多吨。3年间原油产量翻了一番多,在创建能源节约型企业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任重道远。借鉴边远油田开发公司的经验。通过实践探索走出一条依靠科技、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科学发展之路,是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之必须,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及长远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