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范军 《各界》2011,(3):40-43
出局危险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的关键词是“礼仪”。这一年,编了26年、七易其稿的《皇明祖训》颁布了。《皇明祖训》实在是一部礼仪之法,“以后子孙不过遵守成法,以安天下”——这是《皇明祖训》颁布后,朱元璋对帝国礼仪和尊卑贵贱万世不易的一个训话。  相似文献   

2.
张碧波  庄鸿雁 《学理论》2008,(22):19-25
根据考古文化学松嫩平原区域文化中的昂昂溪文化的狩猎文化特点与文献学上的北發族相对应,从發字的甲骨金文认定北發族为手持投枪或大弓箭的大兽狩猎民族,远古时早已与中原發发生交往,并向西周王朝贡纳奇兽"麃"。在春秋时期与中原有"文皮"经贸文化交流,齐国的斥山则是北發、朝鲜"文皮"集散地。两汉之后北發族不见史载,其大部当与挹娄族融合,一部追在野兽迁徙北亚地区,《庄子》、《列子》中的"穷髪"、"终髪"当是北發族的文化遗留。北發族创造了狩猎文明模式,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理论视野》2008,(1):63-63
《人民日报》2008年1月17日发表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刘梦溪研究员题为“礼仪之邦呼唤礼仪重建”的文章,呼吁要注重礼仪问题,制订既不丢掉传统,又符合现代社会特色的文明礼仪。  相似文献   

4.
1610年后,在华耶稣会会长龙华民在耶稣会内部掀起了著名的“礼仪之争”,它的一个核心问题,即是 Deus 的中文翻译。拉丁文 Deus 有两种译法:意译和音译。龙华民和其他一些传教士支持音译,而金尼阁则支持意译。本文通过对金尼阁的《1610年中国年报》、《1616年给耶稣会总长的报告书》和《西儒耳目资》三份历史文献的分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金尼阁与“礼仪之争”的关系,特别是他对于 Deus 之翻译问题的看法,以及原因。本文并不赞同将“礼仪之争”简单地归之于欧洲传教士如何理解和对待中国文化的问题,它更是欧洲传教士如何对待欧洲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4,(26)
通过深刻剖析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共性与个性,提出《思想道德修养》与《社交礼仪》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必要性,探讨如下:提高学习兴趣,愉快教学;提高综合素养,完满成才;提高竞争能力,赢得合作。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教学方法包括融合法和课下养成法。  相似文献   

6.
作为以写作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写作学,自然是通过对写作活动进行归纳总结而得出的理论见解。我国的写作活动历史悠久。至少在殷商时代我国就出现了写作活动。那些记录占卜、天象、征战、狩猎等内容的甲骨文、金文等,就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写作成品”。随着写作活动日益广泛,于是许多有关写作现象和规律的论述也应运而生,譬如《尚书》中的“诗言志”,诸子中《孟子》的“以意达志”。庄子的“妙造自然”之说,荀子的“文以明道”等,可以视为中国古代写作学的开端。到后来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以其横溢的才华,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26)
《语言艺术》课程是高职类院校文秘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对高职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应着力于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教育训练,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将《普通话》《现代汉语》《交际礼仪》《公文写作》《公共关系》等学科的知识进行重组,使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知识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培养了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场模拟情景训练,使其具有良好的职场口才风范。  相似文献   

8.
张瑞东 《学理论》2012,(17):84-85
《仪礼》、《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两部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产物,作为“礼”、“礼制”文化的承载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礼仪社会及礼乐文明本身.李安宅先生强调要客观地将《仪礼》和《礼记》这两部书用社会学的眼光来检讨一下,看看有多少社会学的成分.即用“内证的研究”(internal study),客观地审视书中对社会现象或社会事实及其对人们的行动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批判性地对国粹主义赋予其之神秘性进行“祛魅”.  相似文献   

9.
王兰凤  许敏 《学理论》2013,(15):199-200
莽人的传统礼仪体现了莽人的精神风尚和伦理道德,是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莽人的人生礼仪包括生育礼仪、婚姻礼仪和丧葬礼仪。莽人的传统节日有沙吉恩节、新米节和中秋节。莽人传统礼仪、节日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莽人传统礼仪和节日受到多元文化冲击,存在退化甚至消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刘娜  苏楚涵 《学理论》2013,(14):343-344
当代大学生受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三方面影响造成大学生礼仪的缺失。结合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的原因,给出了通过礼仪修养的培养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和保障机制:以传统文化为载体进行礼仪教育;军训礼仪是大学的第一课;长效机制进行礼仪教育;礼仪文化氛围对教师的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公关礼仪》核心内容就是表达尊重,尊重平等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应本着礼仪原则,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从而培养出人格健全、热爱学习、积极为社会做贡献的优秀学生,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2.
从结构主义角度看,《弗郎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这篇小说有多层叙事。麦康伯夫妇的狩猎故事和婚姻故事只是小说表层,小说的深层是关于人的灵与肉冲突的叙事,小说探讨的母题是现代社会丰盛的物质条件下人的灵与肉的冲突,麦康伯之死象征着人类挣破异化之网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玉器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巫术宗教活动中是被视为能够沟通天神的重要媒介,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各种事件的重要典籍,涉及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礼仪规范、典章制度、道德观念以及诸侯之间的征伐、会盟等政治活动。试图从《左传》中分析玉器在祭祀与军事征伐、在梦境中所反映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为我们提供了整合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礼仪教育有"入目"的魅力,道德教育有"入心"的优势。在礼仪教育中彰显道德教育"入心"的魅力,在道德教育中发挥礼仪教育"入目"的优势,是整合高校礼仪教育与道德教育教学内容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民俗学界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调查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各地各民族同志采集、撰写的民族民俗资料和专集。 最近,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广西少数民族风情录》,介绍了居住在广西的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京、彝、水、仡佬十一个主要民族的生产、生活、礼仪、社交、节日、信仰、民间组  相似文献   

17.
田莉莉 《学理论》2012,(12):105-107
中国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它既是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又是传统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2012年1月16-17日在北京召开的"礼仪中国"东岳论坛学术研讨会从礼仪的视角切入,围绕礼仪的现状与反思、传统礼仪功能和当代价值、礼俗的发展与变迁、国家祭祀与宗教礼仪、民间信仰与礼仪规范等问题进行研讨,旨在加深对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处境的深刻理解,促进对全球化时代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关怀。  相似文献   

18.
礼仪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分析礼仪和礼仪素养的内涵出发,指出了礼仪素养培养是服模专业学生发展的需要,着重阐述了服模学生礼仪素养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兴玲 《学理论》2010,(9):131-133
体育礼仪主要是指人们在体育交往中所应具备的相互敬重、亲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体育礼仪的内容主要是由内在的体育礼仪文化和外在的体育礼仪行为方式或礼仪程式等组成。通过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增进相互之间的友谊和交流,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因此,学校要努力营造礼仪文化教育的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塑造新型的体育人格和教育关系。  相似文献   

20.
徐丽 《各界》2007,(11)
本文从当今社会需求、礼仪教学基本规律的角度,介绍了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训练环节的必要性.礼仪教学应当以"多练少讲"为原则,以训练式教学为主,将礼仪教学中的行为和形体有目标地加以实践和训练.近年来的具体教学实践表明,注重加强尝试性练习、案例性练习、反复性练习、场景性练习等训练环节,可以使礼仪课程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