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之 《前线》2013,(12):198-198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史上风云一时的人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堪称政治家、军事家和洋务派的代表人物。然而,近读晚清历史,始知他于新教育亦着墨颇多、用力颇深。  相似文献   

2.
苏岩礁位于东海北部,北纬32度7分,东经125度13分。名为苏岩,意即江苏外海之岩石、海礁之意。经历过大跃进的那一代人,对苏岩礁一定记忆深刻。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国产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途中  相似文献   

3.
苏岩礁位于东海北部,北纬32度7分,东经125度13分。名为苏岩,意即江苏外海之岩石、海礁之意。经历过“大跃进”的那一代人,对苏岩礁一定记忆深刻。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国产万吨远洋货轮“跃进号”在首航日本途中沉没。当时,国内外一度都误以为是国外反华势力的鱼雷攻击所致。但中国政府沉着冷静,  相似文献   

4.
谢世诚 《唯实》2018,(1):79-83
晚清时期,两广总督张之洞处理中越边境和南海勘界,维护了国家领土和领海主权,体现了高度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一、张之洞与中越边境勘界清光绪十年(1884年),法国挑起了中法战争。然而,他们遇到了强悍的对手:海内外中国人民坚决抗争,两广总督张之洞、云贵总督岑毓英这两个能吏和刘铭传、冯子材、刘永福等将领指挥清军将法军打得落花流水,先后取得镇南关、临洮等大捷,迫使法国重新走上议和谈判桌。  相似文献   

5.
蔡建军 《党课》2014,(24):106-110
翻开历史,晚清名臣张之洞的为官之道,可谓彪炳千秋,为时人所誉、为史家所赞、为后世所传。张之洞能在晚清险恶的局势中脱颖而出,励精图治,功垂青史,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思考和启示——为官之首要:忠正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生于贵筑县(今贵阳市),出身于官宦之家。他由科举步入仕途,历经学政、翰林院京官、巡抚、总督、大学士、军机大臣,是晚清政坛上活跃了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6.
余九林 《世纪桥》2011,(11):107-108
中国教育近代化始于1862年的京师同文馆的设立,经过了近五十年的岁月,特别是经历了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至辛亥革命胜利前夕,应该说其教育近代化的形式已基本确立。然而,统治者在发展近代实业与施行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上,始终是南辕而北辙的。辛亥革命时期教育近代化进程的加快无疑也是一个改革的亮点。本文试图从教育改良原因、进程、措施,改良成效不著的原因及其与教育现代化关系等各个角度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挖掘出一些研究薄弱点,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时光莅苒,岁月如歌。随州一中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育名师、建名校、出精品”战略,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成绩喜人。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示范高中等国家、省、市级表彰25项。赵爱华老师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彭凯老师获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杨良刚老师获随州市十佳师德标兵等个人荣誉50余人次。学校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8.
王平 《理论学刊》2014,(3):118-122
晚清白话文运动的启蒙形式经历了由白话教科书到戏曲、宣讲再到白话报的递嬗调适过程。白话报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在启蒙运动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原因就在于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将启蒙的根本目标、现代大众传媒的跨阶层传播以及白话的俗文体性质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白话文运动中,白话报不仅取得了空前的启蒙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对新知识者摆脱"体用分离"的语言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晚清白话文运动启蒙形式的最终选择,实则是启蒙运动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冲突、相互激发的结果,白话报这一启蒙形式的兴起预示着自戊戌维新以来的近代启蒙运动已演进到一个关节点,它即将冲破既定的雅俗阶层界线,由居高临下的单一启蒙架构转换为多种文化力量颉颃竞进的五四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9.
王春娟  谭明 《世纪桥》2003,(4):61-62
中国的现代化始于清朝晚期。晚清先后发生三次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变革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晚清在这三个不同时期在思想领域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思想分化,程序逐渐加深,首先是洋务思潮打破传统的固步自封,继而是君宪思想,最后是共和思想,第一次思想分化的实质是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降 ,中国的现代化求索与演进之路始终是被西方拖着走的 ,现代化与民族化、启蒙与救亡的矛盾时时现错位、胶着和叠加状态。接纳西方、启蒙国民与拒斥西方、抵制强权的矛盾心态 ,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充满苦涩 :要保持民族独立必须强国 ,强国必须学习西方 ,而学习西方则有可能被西方权力话语所左右 ,进而丧失自我 ,文化演进始终在“中体西用”、“西体中用”、“中西结合”的既定话语圈里徘徊。这种怪圈在80年代的改革中仍然存在 ,要富民强国 ,就得学习西方 ,但意识形态上又必须“坚持”。就这样 ,启蒙与救国、激进与保守、全球化与本土…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八大高屋建瓴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阶段性的总结和集成性的创新,十八大后,习近平提出的"中国梦"是在新征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本文就"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做些抛砖引玉的研究。一、在理论上,"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得益彰(一)"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象表达中国梦的提出在理论上的巨大作用是用形象化的、雅俗共赏的语言向人民群众传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让政学商各界以及普通百姓都能在当今时代找到自己的梦想和"中国理想"。直言之,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