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治安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是治安学学科体系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内容.治安学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应以行政法律、刑事法律为依据,以治安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治安管理的职能为主线,坚持前瞻性、质量与特色相结合、科学性和针对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原则.要建立以治安学基础理论、治安秩序管理学、治安防范学、治安危机对策学等课程为主体的十门核心课程,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加强基础,突出实用,培养创新思维.另外,为保证治安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大力促进治安学学科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关注治安形势的变化和公安工作的需要,借助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治安学界一直存在着各种流派和研究方向,归纳起来实际上是大治安与小治安的分歧。大治安与小治安在治安学学科和专业建设上应是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治安学学科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应放眼和借鉴大治安,使专业取得丰厚的理论支撑;而治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和业务课程的设定与建设应落脚于小治安,以为公安机关培养治安业务管理和研究的专门人才,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及社会治理创新的背景和治安学二级学科设立的背景下,治安学研究方向应涵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到的治安管理问题,满足法治中国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的需要。在公安学确立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治安学二级学科的建设非常迫切,治安学研究方向的确定有助于建立治安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4.
学科理论视野下治安学学科建设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是不是学科”?传统学科观认为治安难于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现代学科观认为治安已经成为一门学科.审视治安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不难发现其学科成熟程度低,学科的外在建制尚未健全,内在建制与成熟相距遥远;治安学学科建设存在自发多、规划少,重专业、轻学科,无方向、研究浅,重名称、轻内涵等问题.为实现治安学科的跨越发展,应该在制定规划、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创新理念、提升学科整体水平,以人为本、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加大投入、提供学科建设保障等方面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增设公安学为一级学科,使治安学学科的科学发展变为现实。20多年的治安学研究,由于学科归属问题,直接影响了治安学的发展,导致治安学学科定位不准,学科建设异化,学科方向不明,体系混乱,术语不精,学科研究散、浅、偏,专业设置无创新等问题。在公安学框架下,加快治安学学科建设,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提高思想认识,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问题;凝炼研究成果,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研究方向问题;凝聚研究力量,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力量分散问题;营造学术氛围,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学术生态问题;构筑研究平台,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学术交锋问题;同时,还需正确处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专业课程设置与专项业务课程设置、治安学学科教育与治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诸多关系。  相似文献   

6.
公安学增设为一级学科,使治安学学科建设变为现实。由于二十多年治安学学科的归属问题,导致治安学学科定位不准,学科建设异化,学科方向不明,体系混乱,术语不精,学科研究散、浅、偏,专业设置无创新等问题的出现。在公安学框架下,加快治安学学科建设,通过提高思想认识、提炼研究成果、凝聚研究力量、营造学术氛围、构筑研究平台,来解决治安学学科建设的重要地位、研究方向、力量分散、学术生态、学术交锋等问题。同时,正确处理治安学学科建设中的诸多关系,包括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专业课程设置与专项业务课程设置、治安学学科教育与治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要克服治安学边缘性和交叉性等发展不成熟的缺陷,必须要诉求哲学,治安哲学的建立有利于学科专业槽的建立,有利于在治安学领域形成理性思考的氛围,最终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和完善。治安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治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  相似文献   

8.
治安教材建设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学是公安学的支柱学科之一,治安教材建设 20多年来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重新编写治安教材必须要认真总结治安教材建设经验,理清治安教材建设基本思路,按学科建设要素来构建治安教材体系,廓清治安学理论层次,体现本、专科培养特色,以治安学为基点构建治安教材的理论框架,规范治安学概念、范畴和基本假定,形成治安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判断,完成治安学科建设由工作理论体系向逻辑理论体系转轨。  相似文献   

9.
治安学是具有很强实务性、综合性的二级学科。作为新晋的二级学科,治安学正构建适合于自身专业培养的方法。为避免照搬法学的专业培养路径,建构独特的专业知识体系,以及顺应当前治安形势与警务工作的要求,治安学专业培养中应增加实证性调查研究能力的培养内容。但纵观目前各警察院校治安学专业的培养情况,这一内容并未得到重视。治安学专业课程教学与考核、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环节应当融入实证性调查研究方法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在新形势下要加强对边境的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治安管防控体系,才能确保敏感辖区的安全稳定.具体的工作中,要注重构建科学长效的预警机制;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科学管防控体系;将构建治安防控体系上升到国家应对的层面;立足于教育疏导等手段,慎用警力;加大政策法规及大局意识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并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治安防控建设的成果上要争取达到一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长期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解决资源分配和职能分工的问题。社会力量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集合了各种有技能的志愿者,将人力资源、团体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参与犯罪的预防和控制,在社区建立防控网络,是一项重大的组织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规范其运作,才能充分发挥社区犯罪防控网络的整体作用,取得预期社会成效。  相似文献   

12.
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也面临发展定位和发展思路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公安学被增列为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治安学成为公安学下设二级学科的背景下,治安学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更要突出其在治安学学科建设和治安学专业建设中的正确定位,发挥载体作用,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构建为着力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为培养合格的治安管理应用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治安学是伴随着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而逐步产生发展的。自上世纪初到现在,治安学的发展经历了引入、中断与分化、萌芽、诞生和发展四个阶段。目前,基于对治安词义的不同理解,导致治安学学科定义存在着诸多分歧;对治安学的学科属性,治安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结构的讨论,都存在着不同观点。究其原因,在于学者们在研究治安学学科体系时,没有充分认识到方法论的意义。为了保证治安学学科体系构建的科学性,我们不能把方法论拒之门外。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我国刑事犯罪实际状况表明,流动人口犯罪是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公安机关一要转变角色,发动社会力量,群防群治,二要针对犯罪热点,治理诱发犯罪的物理空间。  相似文献   

15.
治安防范学学科建设与治安防范实践之间存在很大距离。从学科的建立与完善出发,需要对治安防范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治安防范与治安防范学的几个基本关系,治安防范学的研究对象,治安防范学与公安学、犯罪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及治安防范组织等等。  相似文献   

16.
内部单位治安防控网络是全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内部单位保卫中的金融保卫为例,运用"管理主义"理论范式,提出在新形势下,公共服务社会化在内部单位治安防控网的建设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7.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公务员任职培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公务员任职培训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过程中 ,我院的公务员任职培训逐步形成了以问题为中心 ,兼顾知识和能力训练的培训特色。以问题为中心开展任职培训 ,是把本职工作研究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本职工作研究又是以问题为中心开展任职培训的主线 ,并贯穿于培训的始终。实践表明 :这种培训方式 ,对于公务员的任职培训是较适宜的 ,它能较全面地体现公务员培训的特点 ,能较为有效地实现任职培训的目标 ,对促进行政学院自身建设也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防范管理工作不能满足现状,应当开创新局面.要"创全国最安全城市",就要夯实治安防控的基础,强化派出所职能,管住公共娱乐场所,有效控制阵地,建立并完善治安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从学科逻辑起点范畴开始进行范畴推演是构建治安学学科体系的具体方法。"秩序"是治安学的逻辑起点;从确定学科逻辑起点开始,经横向和纵向两条路径的治安学范畴推演构建治安学学科体系。横向上,治安学有"治安现象"、"治安实体"、"治安本质"三大范畴。纵向上,"治安现象"有"治安问题"和"治安秩序"两类二级范畴;"治安实体"有"治安主体"和"治安客体"两类二级范畴;"治安本质"也有自己的专门属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加入WTO后治安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 ,我们必须采取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转变治安管理职能 ;改革治安行政管理体制 ;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等对策 ,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