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3):40-41
一、把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历次战争都归咎于中国 关于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新历史教科书》称:“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就是由于东亚的这种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因每个人的战争体验、知识结构、职业性质、生活阅历等不同而差异较大,确实也存在保守派、右翼分子与进步派在战争责任认识上的二元对立现象,但简单的二元对立难以说清战后日本人战争责任认识的复杂性。重溯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国际环境影响和亚洲邻国人民对日本战争责任的追究,可见多重因素的相互影响与刺激,虽然改变着部分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但未能从根本上撼动日本人战争责任认识的总体框架。这是日本社会难以形成历史“共有”的重要原因,也是东亚历史和解任重道远的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3.
二战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等的亡灵竟被当作“为国殉难者”“祭祀” 靖国神社是日本对外战争历史的象征,首相正式参拜无异于肯定侵略战争 德国前总理可以为战争受害者下跪。而作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日本却认为战败是“武士道”精神的“耻辱” 日本否认侵略和蛮横无礼的态度是西方国家扶植纵容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今日文摘     
今日文摘中日青年将共修南京城墙在日本侵华战争中遭受破坏的中国南京城墙将由中日两国青年动手加以修复,以使对战争不甚了解的中日两国第三代,特别是日本青年,正确了解历史,正视这一史实。日本朋友提出修复南京城墙是作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50周年活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一定的战争史观作为对战争与战争历史的根本看法和观点,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尺度的.贯穿于日本军国主义"战争史观"的多重价值诉求,源于其传统文化中功利至上的价值观,并由此形成了其实用主义的"双重战争价值标准".从价值观上审视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史现",有助于从深层上揭示日本军国主义在战争和战争历史认识上的价值误区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6.
安晓峰 《传承》2009,(20):102-103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东北的掠夺。日本对东北的大豆掠夺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7.
日本在中国进行侵略战争,以中国作为其发动战争的原料来源基地和商品倾销地.随着日本战争的进行,其对我国物资的掠夺不断加剧,尤其是对东北的掠夺.日本对东北的大豆掠夺充分说明了日本发动对中国的战争和建立伪满洲国的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8.
日本在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中,将随军记者等专职人员拍摄的战地照片进行筛选编辑,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对战况进行报道,出版了大量战时写真帖。写真帖作为战争宣传手段之一,成为日本侵略者美化侵略、为战争推波助澜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本文通过来自日本国内反军反战活动的压力、世界舆论给日本的压力两个方面对日本侵华时期出版写真帖的历史背景进行研究和考证,以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和黑暗野心。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使用中国几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投入到本国的教育领域,这一决策使日本偏远的农村也有了设备先进的学校。从那时起,国土资源匮乏且多地震的岛国居然成勾世界强国,甚至在二战时遭到毁灭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麻烦制造者。这既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的宣泄,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从甲午战争以来100多年的历史轨迹里,都是日本侵略中国。如果说,中国对甲午海战的赔款奠定了日本工业化的基础,是中国不得不为之的话,那么,中国政府主动放弃日本侵华战争赔款的举动,则充分表明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人民的友好情谊。中日友好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但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愿望并不等于现实。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但也是日俄战争110周年。前者是日本一家侵华,后者是日俄为了东亚霸权大打出手,把中国东北作为战场,而中国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把国土让给日俄作为战场,其民族耻辱远胜甲午战争。那场战争的结局是俄国战败,将中国东北的殖民霸权让给日本。沙俄帝国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耻辱,直到1945年通过在最后一刻加入对日战争才报了一箭之仇,通过另一个不平等条约夺回了40年前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权益。  相似文献   

12.
百年之后祭甲午黎巩之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的前五十年中,日本发动过两次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中国惨败;第二次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开始的更大规模的武装侵...  相似文献   

13.
《上海支部生活》2013,(1):54-55
据日本新闻网不久前报道,已经辞任的日本驻中国前大使丹羽宇一郎,在东京表示,日本必须承认尖阁诸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存在主权争议,只有这样,才能改善两国关系,避免发生战争。  相似文献   

14.
向日本索取战争赔偿,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巨大的财产损失。据军事科学院研究统计: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人;中国的财产损失,据估计,直接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日本战败投降后,理应对中国赔偿。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无论是出于民族感情还是按一般的国际惯例,都有权向战败的日本索取战争赔偿。  相似文献   

15.
德国投降1945年5月7日凌晨,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等人向美英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9日,投降书正式生效,欧洲战争宣告结束。图为5月3日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和海军元帅邓尼茨的代表到美军总部,请求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右二)提出受降条件。J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48,日本御前会议和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停止战争。9月2日,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部和重光葵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代表天皇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图为美国“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甲联合国诞生1944年8月ZI日一ic月7日,美苏英中四国代表在美…  相似文献   

16.
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战后60年来,日本始终不对遭受其侵略的国家和民众认罪,其根本原因是日本战败后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日本的战争责任没有得到彻底的清算。另外,日本担心认罪会导致赔偿,且对侵略战争缺乏罪责意识,是日本拒不认罪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作为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重要的时事摄影期刊,《支那战线写真》记录了1934年至194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侵华战争中的具体军事战线、战役和战况。《写真》在营造中国妇女、儿童与"解放者"日本军人之间的"良好"关系,中日两国妇女、儿童互帮互助等生活场景方面费尽心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妇女儿童特定的性别年龄符号虚构和平友好场景,营造舆论攻势,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涂脂抹粉,但是最终仍旧不能挽回其失败的命运。《写真》等时事摄影期刊上刊登的炫耀武力、破坏和平的照片,反而为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历史证据,使日本军国主义者不得不接受历史的公正审判。《写真》还呈现出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跨国、跨文化性别关系的别样图景。  相似文献   

18.
孙继强 《求索》2010,(2):197-199,179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之后,报纸因其强大的宣传和教化功能而被纳入到国家战时体制之中,演变为巩固日本统治阶级话语权的宣传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总力战”的组成要素。报界逐渐被纳入到政府当局确立的战时体制框架之中,同时报界自身的战时体制也得以确立和完善。报界战时体制的确立是报界对战时日本统治阶级政治诉求的主动回应,其推行主体包括政府当局、受众和报界自身,但报界自身是起决定作用的内力。  相似文献   

19.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诸多女作家响应日本军方的要求,奔赴中国各地战场慰问劳军,回国后提交战地报告,四处巡回演讲,在宣扬日本的侵略国策、激励日本民众投身战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侵略战争的协助者。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日本文化界对她们的战争协助行为缺乏必要的反思,对她们的责任追究被消解于对其女性身份的强调中,从而割断了对她们从走在时代前列的社会活动家到战争协助者的反思。今天我们应该在反思的前提下,在战争协助者的框架内重新审视她们在战争中的行为,提供一面历史之镜。  相似文献   

20.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政客,围绕着战争的责任问题著书立说,企图论证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完全符合国际法”,其中不乏顶尖的国际法专门学者出场,迄今仍噪音不绝于耳。但中国作为被侵略的当事国受害者,多年来,还没有一部专著站出来澄清事实、辨明是非,拆穿这种歪曲国际法的伪道学,令人遗憾。戚其章先生的新著《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一书(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以历史事实为根据,以国际公法为准绳,把法理研究与历史考究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一次把争论百年的甲午战争责任问题,放在国际法的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