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经济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谈论生活品质,不能不把眼光更多地投入到对文化生活、环境生活和政治生活品质的关注上来。而文化生活作为基础相对较好、城市性质定位内涵(“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就更值得以足够的智力、财力去创意提升。理论制约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把握好推进生活品质与杭州特色文化互动的若干理念,是先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把握好提升生活品质的文化背景和基本要求。提升生活品质必然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体现杭州人文精神。“精致和谐”要求杭州注重增长质量与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要求…  相似文献   

2.
时下,生活品质日益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成为一个核心概念。这一现象是世界性的,源自全球生产能力急剧扩张,物质生活的需求在升级,人们相互传播和感染生活品位、生活情调、生活趣味等时尚。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可以云遮雾罩,不着边际的品评,学者的职业要求则不然,要把生活品质的内涵说清楚,要探讨出生活品质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给大众指点迷津,如何在有生之年能够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生活品质的概念和研究方向博大精深,是多种学科攻关的前沿课题,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人类学、美学、经济学等学科都大有用武之…  相似文献   

3.
城市形象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与整体文化感受,是历史与文化凝聚构成的符号说明,是城市各种要素整合后的一种文化特质,是城市传统、现存物质与现代文明的总和特征。城市形象是城市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的集中反映,是城市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和环境生活品质的综合体现,是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最直观、最具体、最生动的体现。一、生活品质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城市形象具现于城市形态、城市景观、城市街区、城市社区、市民素质等方面,人们往往是通过城市具体形象,来感受城市整体形象,从而感受到城市的生活品…  相似文献   

4.
所谓品质生活就是指优质生活,而所谓优质生活显然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层面,而且精神的层面比物质的层面更为重要,因为对于获取优质的生活来说.物质的层面只不过是一个必要的前提,精神的层面却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此外,如果说物质层面的提升基本上依靠主体所具有的一定的经济力量的话,那么精神层面的提升却主要仰赖主体所具有的人文素养。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就事实而言.人文素养的提高比经济力量的增强要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区或城市,其百姓的生活品质与当地的人文特色具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无论对当地生活品质的提升还是对人文特色的增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试图在这里对杭州人的生活品质和人文特色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长期以来杭州人的生活品质,得益于杭州城市人文特色的滋养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百姓生活品质的影响,而生活品质又在极大的程度上接受当地文化辐射或得益于当地文化的滋养,带有鲜明的当地文化印记。杭州的人文特色是一种包容性很强…  相似文献   

6.
一、生活品质主导文化形态的背景及意义(一)生活品质主导的文化形态是落实以人为本执政理念在文化领域的具体体现。人是城市、社会的主体,生活是经济、发展的要义。生活品质主导从以往更多地关注城市发展,经济增长转向更多地关注人、生活,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化。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7.
对优化人才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才生态环境是指能够确保人才生存发展、展示才华和实现其价值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政治待遇、领导者自身素质、所处知识层面的高低、活动平台的大小和社会舆论氛围烘托程度等等。人才生态环境是一个立体的结构,其主体构架由三个层次组成:第一层次即基础层次,是充分满足人才生理、生存需要的,优良的自然、地理、经济、政治及政策环境;中间层次是充分满足人才需要的文化、舆论和人文环境;最高层次是充分满足人才实现其价值的体制、制度和机制环境。三个层次在人才环境…  相似文献   

8.
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全力打造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生活品质之城"战略目标,市民对"生活品质之城"的感知状况如何?品质生活应具备的宏观环境是什么?微观要素又有哪些?市民心目中的品质生活又是怎样的?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面临哪些难点?市民有哪些期待?所有这些都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调查结果表明"知晓面广、关注度深、赞同感强、信心指数高"是市民对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感知的显著特征."经济繁荣、充分就业;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环境清静、空气清新;政治文明、突出民主;文化优雅、市民文明;保障齐全、生活无忧"构成市民品质生活的美好愿景."社会不良风气、收入差距和市民不文明行为等和谐问题和看病难、就业难、行路停车难、环境污染、住房难、食品卫生安全等民生问题凸显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难点."动员全民共建、构筑和谐家园、关注民生难题"已成为市民对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热切期盼.  相似文献   

9.
论党的先进性建设内涵及其长效机制的系统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曙新 《理论学刊》2006,2(3):23-24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构建先进性的内涵体系具有双重维度:一是包括理论先进性、组织先进性、作风先进性、制度先进性和成员先进性的五位一体的政党自身内涵体系,二是围绕着发展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的执政党内涵体系;构建长效机制的内涵体系具有双重维度:一是包括基本制度、具体规定和运行程序三个层面的客体体系,二是包括建立制度、实施制度和监督制度三个层面的主体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杭州以生活品质主导城市发展的时代需求和给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活品质主导杭州城市发展,就是根据城市建设和生活的主体——杭州人民进一步改善生活环境品质、文化品质和创业品质的需求,引导、提升城市发展的理念和思路,在更有综合效果、更具本土特色、更多精神文化含量和享受的意义上,满足杭州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样提出问题和规划未来,建立在对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的杭州经济社会背景条件的客观分析基础之上。1·经济和城市发展新阶段创造了生活品质需求“十一五”时期,杭州人均生产总值在突破5000美元后向8000美元迈进;2005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601元,比2000年增长71·7%。…  相似文献   

11.
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生活品质,追求人的幸福最大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所在。分析杭州在若干“生活质量”、“幸福感”评价中显示出来的优势与不足,研究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的对策举措,对于实现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力争成为“幸福指数高、生活品质优”的“和谐杭州”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杭州成为最幸福城市和生活品质较高城市的特色优势生活质量评价包括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生活质量既是社会提供人们生活的充分程度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满足程度,也是社会成员对自身及其自身…  相似文献   

12.
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不仅要从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而且要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促进其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客观趋势越来越明显。首先。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在“短缺经济”时代,人们以吃饱、穿暖等生存资料数量扩张为主,而今人们生活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用于物质生活开支所占的比重减少,而更多的钱开始向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13.
《世纪桥》2015,(12)
针对当代中国节约问题,尝试构建当代中国节约问题的概念模型,该模型系统地阐述生活、生产和生态层面节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集成框架(an integrated approach)展示节约三个层面各个因素的关系,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当代中国节约问题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期望能对节约文化、生态道德、环境伦理等研究内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是一个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 ,三者之间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三个代表”的三个方面分别代表着不同的领域和内容。第一个“代表”的主要内涵有 :生产力理论、根本任务、经济建设、物质文化建设等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内容。第二个“代表”主要是讲文化观、精神文明建设、理想道德信念等不同层次和不同侧面的内容。第三个“代表”主要是讲价值观、群众路线、作风建设、宗旨建设等不同层面和不同侧面的内容。尽管“三个代表”内涵极其丰富 ,涉及面极为宽广 ,但…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从宏观层面上讲,是指在国家、地区或区域经济运行中,国有、集体、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从微观层面讲,是指在一个企业中,由多种(两种及以上)原生所有制投资组成的经济组织形式,即在同一经济组织中,不同的产权主体多元投资、相互渗透、互相贯通、互相融合而形成的新的产权配置结构和经济形式。人们通常认为,民营经济活跃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生活品质源于生活水平,但是生活品质高于生活水平。经济社会发展若以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理念,那么相对于精神层面需求,发展重点就会更多关注物质层面需求;相对于公共性精神层面需求,发展重点就会更多关注个体性精神层面需求。可见,提升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理念具有“重物质需求、轻精神需求;重个体需求,轻公共需求”的特点。现在,杭州把提升生活品质作为发展理念,理清了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获得了检验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要求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不仅关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更要关注人民群…  相似文献   

17.
生活品质指的是生活的品位和质量。生活品质的高低是判定一个社会发展健康完善与否的价值尺度,也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提升最大多数人的生活品质,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终极原则,也是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议题。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切实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就必须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现实感受有一个更为深入的把握,就有必要从各个角度对生活品质问题加以研究。一、生活品质研究的视角生活品质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物质财…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多层面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向是多维度、多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从而要求党和政府加强生态执政、生态立法、生态行政和生态社会动员,努力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整体的符合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的政治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层面要求一切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加强环保产业建设,使识别“绿标”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层面体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根本的指向是树立全民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生态道德、生态教育、生态科技、生态文化(狭义)建设,以及生态哲学、生态美学、生态宗教、生态传媒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社会生活层面要求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优化“人居”生态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人口良性发展,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9.
罗斯托的发展阶段论,昭示着后发国家可能呈现的共同规律和人们生活的共同追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无疑与“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相当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说,罗斯托阶段论或许可以作为我们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杭州正在向“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迈进。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具有深厚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为提升“五大生活品质”,需要相应地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效率与公平”、“民主与法制”“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五个基本关系。  相似文献   

20.
瑞士在世界范围内堪称环境生活品质的楷模,剖析瑞士的环境生活品质,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杭州环境生活品质的努力方向。一、维护自然的品质才有生活的品质人类社会活动建立在自然生态基础之上,没有一定规模的,以生物多样性为前提的自然生态系统,就不存在人类自身的生活品质。瑞士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