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力 《公安学刊》2002,(4):57-60
原因自由行为是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个重要刑法理论。它一般指行为人由于故意或过失 ,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 ,并在此状态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我国的刑法学对此尚未涉及 ,但现实中是存在的。文章对原因自由行为的主体范围、犯罪类型及罪过形式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并论证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此规定被认为是类似于大陆法系中原因自由行为的立法例。所谓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的使自己陷入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犯罪的行为,因其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和所具有的社会危害性理应对此行为进行处罚。但我国《刑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并不严谨,故此有必要在我国刑法中引入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原因自由行为的罪过心理既包括行为人对原因行为及其导致无责任能力或者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的态度,又包括对结果行为及其导致的危害结果的态度。结果行为时为无责任能力状态的,以行为人原因行为时的心理态度确定罪过;结果行为时为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的,以行为人结果行为时的心理态度确定罪过。  相似文献   

4.
原因自由行为的罪过心理既包括行为人对原因行为及其导致无责任能力或者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的态度,又包括对结果行为及其导致的危害结果的态度。结果行为时为无责任能力状态的,以行为人原因行为时的心理态度确定罪过;结果行为时为限制责任能力状态的,以行为人结果行为时的心理态度确定罪过。  相似文献   

5.
"原因自由行为"是现代刑法学的一大课题。虽然现今刑法理论通说均已承认它属于具有可罚性的一种犯罪行为类型,然而,依据责任主义的一般规律,无责任则无犯罪。如果认定原因自由行为具有可罚性,那么,主张原因自由行为不适用无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之规定的理论依据又何在?笔者从分析原因自由行为与责任主义的冲突与调和路径入手提出原因自由行为的责任基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醉酒、吸毒后自陷责任能力缺失或者耗弱之状态而实施危害社会行为的现象已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且目前我国法律不足以解决这种问题.学者们主张引入大陆法系刑法的原因自由行为理论,但通过对现有国外学说进行评价和分析,发现无论哪一种学说都未能很好地解决原因自由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与责任主义原则之关系,故此提出以概念和分类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五、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的几个问题犯罪和刑罚是刑法的两大问题,什么行为构成犯罪,要承担刑事责任,是两大问题中首先要解决的。关于犯罪和刑事责任,介绍以下几个问题。(一)对刑事责任采取主、客观条件相统一的原则和罪责自负原则什么情况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客观上,必须有危害社会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或者过失,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这就是对刑事责任采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责任能力与实行行为同时存在”这一传统刑法原则为线索对原因自由行为理论进行探讨。比较分析了原因自由行为的概念 ,指出将原因自由行为引入我国刑法的必要性 ,就我国刑法中争论颇多的醉酒问题及醉酒人的刑事责任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对现行刑法第 1 8条第 4款提出了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故意传播艾滋病的刑事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故意传播艾滋病具有传播疾病的性质,但其危害特点与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有根本区别。故意传播艾滋病罪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其行为具有故意和过失两方面的性质;传播艾滋病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侵犯的客体是特定或不特定的多数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统称法律责任,即由法律规定,由一定国家机关依法追究,必要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一般来说,法律责任是因违法行为而产生,但它们是有区别的,具体表现在:  第一,它们的构成条件不同。就主观要件来说,民事责任有过错责任,又有无过错责任,但一般无故意与过失之分;而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只有过错责任,但注重故意与过失,并且因故意与过失的区别而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轻重也不同。  第二,程序不同。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行为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分别由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