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华北战场战略反攻中的节节胜利,使蒋介石坐卧不安。11月28日,由南京乘飞机抵北平,召开军事会议,宣布在北平成立华北“剿匪”总部,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统辖冀、察、热、晋、绥5省军队,总兵力共60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和发展曾给予极大关注,对少数民族干部更是关怀备至,每当重要历史关头,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或亲自出面,一言九鼎,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现择录其二,与读者共同缅怀他们的崇高风范。毛泽东与“绥远方式”北平和谈期间,党中央就曾考虑将绥远问题同北平问题一起解决,以缩短整个华北解放的进程。由于错综复杂的原因,傅作义将军对当时的华北局势还存在某种幻想,使绥远问题被搁置起来。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义将军执行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八项二十四款和平条约,交出20个师的…  相似文献   

3.
初显身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我国军民奋起抗击日寇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面对这场神圣的抗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参加一切抗日活动,并尽量争取投入到抗日的第一线。在华北,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北平和天津组织,先后成立了“华北青年抗日会”、“中华抗日同盟创,在丰台至天津一带进行抗日活动。平津沦陷后,撤离平津的一部分干部到邯郸、磁县、林县、新乡等地组织工农群众,建立了“豫北游击第二纵队”,在冀南豫北进行游击活动,骚扰袭击敌人。北平工作团书记王守先…  相似文献   

4.
侯仁之:一滴浪花跃入大海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北平沦陷,北大、清华等高校纷纷南迁,有一所高校原地未动,这就是燕京大学。燕大坚守北平,曾引起爱国师生的指责,但由于它是教会学校,有美国做背景,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1962)做校长,在门口悬挂美国国旗,阻止日军入内——无形中,倒成了北平城自由的“孤岛”,华北地下抗日运动的一个堡垒。  相似文献   

5.
血沃怀柔     
1931年日本关东军蓄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短短4个多月,整个东北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大好河山,被日军占领。1933年2月,日军向热河进犯,省主席汤玉麟惊惶失措,不战而逃。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省会承德,全省沦陷。日本侵略军随即南下,企图突破长城军事要隘,侵略华北。造成北平(1928年北京改名为北平)危急,华北告急。  相似文献   

6.
邓杰 《人民公安》2023,(5):50-53
<正>1948年7月,为适应革命胜利形势的发展,迎接大、中城市解放后建立公安机构的需要,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决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东、西冶村开办华北公安干部训练班,这也是如今共和国高级警官的摇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起源。1949年1月,经中共中央华北局批准,华北公安干部训练班扩建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由华北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兼任校长。同年2月,华北公安干部学校由河北井陉迁入北平东四北大街汪家胡同和安定门内方家胡同13号。  相似文献   

7.
北平解放前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华北的统治中心,特务组织应有尽有,星罗棋布。除有特务分子七八千人外,还有反动党团骨干、反动会道门头子、惯匪、恶霸等不法分子数千人。因为北平是和平解放的,特务组织有转移、焚烧档案文件,隐藏枪支弹药和电台,策划潜伏组织的时间和机会。他们妄图长期潜伏,与我人民政府周旋,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东山再起。 北平解放后,在大批敌特人员向我政府交代自首的同时,仍有一部分敌特分子不肯悔改,继续受台湾美蒋匪特总部的旨意,千方百计进行破坏活动。 除了浮在面上的特务活动,更有潜伏得更深、危害更大的特务间谍组织、单线情报员和秘密联络员。因此,隐蔽战线上对敌斗争的形势是严峻的。对“北平潜伏台”的破获,就是“深挖”战役的第一个战役。  相似文献   

8.
岳亮 《协商论坛》2016,(8):60-61
1935年的12月9日,在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处在危机四伏漩涡里的北平燃烧起来了.自从八年前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华北的中心城市北平虽然依旧雍容宁静,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显然这一天的严寒没能够阻挡住学生们的热情,在国民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拟实行华北自治之际,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校五六千名学生走上了街头,愤怒的学生们喊出了“反抗华北自治,抵制日本侵略”的口号.人在上海的鲁迅得知了“一二·九”运动的消息后,兴奋地写道:“谁说中国的老百姓是愚庸的呢?被愚弄诓骗压迫到现在,还明白如此!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然而,严重的局势还是让身陷北平的师生们痛切地感受到,以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了.  相似文献   

9.
《春秋》2001,(3)
2001年4月1日下午,在菏泽发现首枚日制“支那事变纪念章”,这也是我国继厦门、重庆之后发现的第三枚此类纪念章。此章重86克,直径5.3厘米,表面似纯铜色,正反两面皆有图像,正面上部印有战斗机,中上部偏右印有“支那事变记念”、“昭和十二年”字样,中部是长城图形,下部为华北地形图,其中“北平、张家口、保定、沧州、天津”等华北重镇名字  相似文献   

10.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11.
<正>1948年12月,北平解放的和平谈判开始。中共代表和傅作义代表经过三次正式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由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开始接管防务。至此,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北平是北京的旧称之一。“北平”一词,最早源于战国时燕国置右北平郡。西晋时,右北平郡改称北平郡,是北平作为一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行政区划中。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都易名为北平府,取“北方何平”之意。北平素有“人文荟萃之地”的美誉,  相似文献   

12.
崔晨 《北京观察》2009,(9):30-3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影片、剧目等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由北京市政协策划并特别支持的话剧《北平·1949》就是“盛世华章——为伟大祖国骄傲”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剧(节)目展演的剧目之一。该剧以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战争事件为时代背景,着力刻画毛泽东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政治韬略.令北平城内时任国民党华北总司令的傅作义经历了深刻的思索与转变,在战与和之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同时也表现了傅作义的深明大义。  相似文献   

13.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取得节节胜利,蒋介石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土崩瓦解,胜利捷报频传。从东北进关的人民解放军,与华北野战军会合作战、所向披靡,相继解放了北平城外诸多据点与城镇,直逼北平城下,国民党华北五省剿总司令傅作义已作了谈判的准备,北平解放在即。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北京观察》2015,(9):24-25
<正>王定南在抗战时期的经历颇为传奇,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华北大地,他几次被捕入狱,甚至濒临被枪毙处死,仍然保守党的秘密,坚持进行上层统战工作,为华北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定南,曾用名王泽南、王正化、王作宾,曾于1929年4月在北平艺术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37年在中共北平特委工作,次年任特委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北平沦陷,中共领导的抗日活动转入地下。北平地下党组织有一个独立的情报系统,开始由马辉之领导,后统归晋察  相似文献   

15.
史霄 《中州统战》2002,(11):39-41
故友指明途将军犹徘徊1948年9月26日,处于历史转折关头的北平秋高气爽。傅作义的同乡好友、华北学院教授杜任之,根据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以看望傅作义为名,来到了位于中南海的傅作义官邸,动员傅作义顺应民心,高举义旗,走向光明。傅作义正拿着放大镜伏在硕大的华北地区作战军用地图上全神贯注地观看、圈点。当副官通报杜任之教授已到客厅之后,傅作义半天才答道:“知道了。”他又接着看了几分钟,这才搁下放大镜,随副官走出指挥室,向客厅走去。老友见面,寒暄数语,杜任之便把话题转到了当前的战局时势上来:“在辽沈…  相似文献   

16.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17.
何标 《台声》2000,(12)
林海音是情系台海两岸的台湾作家,她的这个“情”是来自她心灵的、明确而理智的两岸观。她曾经说过,自己“比北平人还北平”;也说过,自己是个“番薯仔”。我们的父辈--老北京台湾人,往往自称是“番薯人”,因为台湾岛形似番薯,台湾人在历史上经历过任人宰割的心酸,所以都有着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有一颗中国心。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中国是台湾的祖国”,这在老一辈“番薯人”心目中是毫无疑问的。所以当 1895年 4月 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割台的《马关条约》时,在京参加会试的台湾举人和台籍官员痛心疾首地上书光绪,斩钉…  相似文献   

18.
《人大建设》2010,(3):49-49
薄一波是有名的才子。抗战前,被国民党关在北平草岚子监狱。南京政府曾拟立即枪毙薄一波等12名重犯。可是……华北的国民党当局不干。 理由非常有趣——这个大才子太厉害了。碰到内政外交经济等解决不了的问题,华北的国民党当局就要去监狱求教薄一波(这一点国共双方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19.
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彭泽湘,由延安回香港,路过北平,召集解放行动委员会华北局干部开会。彭泽湘指出:抗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蒋介石保存实力,决不派兵北上抗日,宋哲元只有三个师,无法固守,北平失守只是个时间问题。建议北方的同志,即日转入地下,组织群众,坚持抗日卫国斗争;在北平的南方同志,各自回家乡发动群众,联合各阶层人士抗日救亡。当时,解委会在北平的外省成员共有20余人,其中李伯玉、张牧野、吴建东、黄邦达等都是皖籍。大家都在会议结束后3日内纷纷起程奔赴故里。  相似文献   

20.
《北京观察》2009,(8):F0003-F0003
即将开排的大型话剧《北平·1949》由数位政协委员编剧、投资、策划、制作、出品,并得到了北京市政协的特别支持。该剧以平津战役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战争事件为背景,着力刻画毛泽东运用高超的军事谋略和政治韬略,令北平城内时任国民党华北总司令的傅作义经历了深刻的思索与转变,在战与和之间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