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妻生儿子那年,从原单位退职出来。福无双至,祸却没有单行啊,我也从公司下岗回家。租住着别人的房子,儿子降临到这个世界上就体弱多病,我们小两口的收入加在一起,刚好凑够儿子的药费。人不能等着挨饿啊,我从邻居那儿借到一辆破旧的三轮  相似文献   

2.
叶倾城 《工友》2011,(10):6-8
十四岁那年,我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年,某国领导人来访,学校组织我们在大桥上夹道欢迎。正是秋天,  相似文献   

3.
汪博 《工友》2014,(7):33-33
正"我老公、儿子、妹夫都是氧气公司职工,我们一家人对氧气公司怀有深厚的感情!今天我参观了儿子的工作岗位,不仅了解了儿子的工作环境,而且明白了制氧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我一定更加支持他的工作。"制氧二车间甲班职工王振晶的母亲在参加完"我安全、家安全、厂安全"家企安全共建会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作为一家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如何保障职工生命健康安全?武钢氧气公司的做法是,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来推动公司持久安全。  相似文献   

4.
《工友》2012,(8):6-6
广东中山市人祉局纪委书记梁国影更改儿子林钰成考试分数,帮其考上中山市农业局公务员。记者调查发现,林钰成笔试分数的确从104.1分被改为109.7分。  相似文献   

5.
庄洒 《工友》2008,(7):58-58
你当然也可以冲我发脾气,在我们家,老子与儿子是平等的:你也可以不理我,这是你的自由。但我还是要告诉你,我对你的不满!你不要以为,你是独生子女,你在这个家就是老大,你就可以无视他人的存在,就可  相似文献   

6.
伟玲 《农村青年》2006,(11):35-37
儿子考上高中了,他很高兴。可是,学费没有着落,他又很着急。 说来也怪,他曾经花掉十多万元救助走投无路的农民工,如今却无钱给儿子交学费。 早在2003年,他就被评为“深圳市十大最具爱心人物”、深圳市首届“爱心大使”。现在,他依然怀揣爱心。靠开一辆四轮运货车挣钱.坚持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7.
帮我买个单     
吴而 《工友》2011,(1):64-64
同学聚会。自从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默默无闻,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共同撑着这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只好答应。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东奔西走,至今还没着落呢。  相似文献   

8.
父亲打电话说要请我到村里的红运餐馆吃饭,我顿时就有一种诚惶诚恐的感觉。你想,儿子请老子吃饭,那没说的,天经地义。可老子请儿子喝酒,就有点乱,至少在我们那个村里没有这个规矩,要是让村里人知道了,还不被人指着脊梁骨骂我是不孝子孙。  相似文献   

9.
潘华 《农村青年》2006,(6):45-45
真正结识《农村青年》是在我参加工作不久的那年秋天。乡团委书记到我们单位,要求我们订阅《农村青年》杂志。那时我还不知道《农村青年》杂志是本什么样的杂志,于是找到团委书记借了几本样刊。刚看了一本,我就喜欢上了她。她的内容丰富多彩,十分适合我们这些农村青年,道出了我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0.
兆福 《农村青年》2011,(4):32-35
大运河畔,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今年33岁的刘大成,生于济宁市安居镇南刘村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面朝黄土背朝天。父亲刘元财望子成龙,希望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过上城里人那样的体面生活。可是刘大成从小喜欢文艺,一身的艺术细胞,与父亲的愿望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1.
《时代风采》2010,(24):12-15
我叫何建福,今年37岁,农民工工龄18年,老家在云南滇西一座火山上,不过,那里住着的是我的父母、媳妇和儿子。我在兰坪县一家矿冶厂打工,厂领导告诉我们要“爱厂如家”,我也就把厂当家了。我们家兄妹三人,我排行老二。老大是读书的料,现在是县医院的医生,幺妹是父母的最爱,师范读完当了老师,他们都有不错的工作。只有我在“空当”上——高中毕业的时候,父母干不动了,此时,老大和幺妹都急需要钱读书,我率先出列,打工挣钱。有人说我是这个家庭的牺牲品,那是悲观的说法。客观而又积极的说法是:我为这个家庭的承上启下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傍晚,街坊王老汉与儿子的吵吵声震顶房盖,只听老汉大喊大叫地说:“你这样‘啃老’下去还能维持多久,等我死了看你怎么撑起这个家。”老汉只有一个儿子,是地道的“80后”。老人一辈子土里刨金,省吃俭用供他大学学业,又为他娶妻生子。并在一家民营企业找到了一份工作,一月能挣一千多块钱。做老人的心疼下辈,  相似文献   

13.
职场扮相     
辛旭光 《工友》2014,(9):48-48
正在职场中我们扮演什么角色、达到怎样的高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修养和教育。几天前,我请负责我们家吸尘器售后的阿姨送些吸尘袋来。她告诉我:企业换了拥有博士头衔的"儿子"辈来当老板!领导要做业绩,放弃了国产的8元一个的吸尘袋,只给客户提供20多元一个的进口吸尘袋。她感觉对不起我这样的第一批老客户,就悄悄通过内部关系找来国产的8元一个的吸尘袋,自己垫钱备着,不让老客户吃亏!同样是公司雇员,一个妈妈级的员工宁愿自己受累不让承诺落空,一个儿子级的博士白领为了提高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开心一刻     
《农村青年》2014,(3):53-53
笨鸟 儿子不好好学习,被我严厉批评。儿子不服,低声嘀咕:“这个世界上有三种笨鸟,第一种先飞,第二种不飞……”我问儿子:“还有第三种呢?”儿子看我一眼:“第三种就是下个蛋,然后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大冶市茗山乡董家咀有一户人家,五口人中有两个人曾患精神病,一个人得绝症去世。当记者走进这个家庭时,心情有些沉重。女主人姓陈,我们叫她陈妈妈,讲起自己这个家,她禁不住泪流满面,长叹一声说:“儿子大宝得精神病,那是我们害的呀!”  相似文献   

16.
待夫如子     
王希财 《重庆工运》2003,(10):58-58
一位朋友和她的丈夫从“蜜月”起开始吵架,一直吵到孩子20岁。近几年,年逾不惑的他们突然变得“恩爱”起来。问及朋友,她说:“我以前对丈夫总是这也看不顺眼,那也看不惯。那天儿子和他爸在一起吃饭,我望着家里这两个几乎一般高的男人,回想我们共同经历的过去,突然,心中闪过一道亮光,在养育儿子的20年的过程中,我无数次地容忍了儿  相似文献   

17.
独自一个人斜靠床上,看北京台的一个纪实栏目“记录”,于是知道了一个蛰痛灵魂的故事。铺满灰白砾石的茫茫昆仑山上,有一位相貌平凡的年轻连长,他在此驻守了昆仑十三年。 他曾经有过家, 也做过父亲。但幸福却是那么快地稍纵即逝——因为军人常年身处恶劣的缺氧环境,导致了儿子一出生就注定带有致命的脑部缺陷。为此,儿子夭折了,妻子一气离去了。镜头前的连长很瘦削,表情有点疲倦。但他的眼神却在说到曾经的妻子和儿子时闪亮着单纯的幸福和甜蜜,看不出他对任何人任何事有着抱怨。我泪流满面,失声痛哭。这是个和我毫不相干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引子]儿子虽远在万里之遥的德国留学,现代通讯技术却让我们觉得似乎相距不远,因为可以经常网上聊天,网络中通话,我因此也成为儿子留学生活第一时间读者。下面,就是儿子给我发来的电讯:  相似文献   

19.
嵇蓉珍,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电器仪表厂下岗女工,一位普通而又伟大的女性,南京军区“新时期硬骨头战士“嵇琪的母亲。她在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自己下岗的情况下坚持送子参军报国,又在儿子身患绝症的情况下,为不给国家和部队增添负担毅然把儿子接到自己身边抚养照料,用慈爱之心谱写了一曲感撼三军将士的母爱之歌。儿子是我唯一的骄傲琪琪从小就很懂事,他爸死时他才7岁,那时他就有了小男儿顶天梁的气势。长大后,因几分之差没有考上大学,便去了上海他姨开办的一家装饰公司做工,收  相似文献   

20.
母亲     
黄永华 《时代风采》2008,(24):20-20
刚认识李志娥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她女儿的情况,那是一个白白净净的漂亮女孩儿,挺招人喜欢。我刚搬到新居的时候,新买的家具,洁白的皮沙发。一天下午,李志娥领着女儿来家串门,小女孩进门也不吭声,笑眯眯地爬上沙发跳起来,我还没反应过来,3岁的儿子急得扯着嗓门大叫“姐娟快下来,姐姐快下来,你把我家沙发踩脏了”。后来在和李志娥的交流中才知道.孩子患有智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