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舆论在评述苏联的经济形势时注意到,多年来呈现的发展速度不断下降的局面在一九八三年有所好转,工业生产的一些主要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有所改善,农业生产在经历了连续四年的歉收之后,也获得了一个“不坏的收成”。苏联领导人安德罗波夫认为,这一年经济的“效果是有的,但这仅仅是开始”,“困难今后是不少的”。  相似文献   

2.
苏联粮食生产在经过连续7年的严重减产后,去年开始有了明显好转。接着、今年1月苏共中央又召开农业工作会议,讨论“在采用合理的农业组织和经济核算的基础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紧急措施”。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1月农业工作会议上指出,食品问题是苏在改革现阶段必须首先解决的“紧迫问题”。“无论如何不能再迟迟不解决这个问题了”。他强调,“要大胆、积极而务实地进行改革”。 苏联农业生产去年开始摆脱停滞局面,正是同改革密切相关的。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当政,在4月  相似文献   

3.
●去年就有过中国经济出现“拐点”的说法,拐点到底有无出现?●要警惕通货膨胀的议论已经出现,中国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近几年有关人民币贬值的预言未曾停过,未来几年究竟如何?新的千年已经开始。21世纪前期我国国民经济走势如何,是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国民经济运行的“拐点”是否已经出现?有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可能?人民币是坚挺还是疲软?更是人们特别关注的几大问题。国民经济的“拐点”何时出现从短期波动角度看,根据2000年第二季度消费物价出现正增长02%和GDP增长82%、出口增长383%,从一系列的情况看,我国…  相似文献   

4.
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长也依赖于乡镇企业的发展。然而,有些地方的农民却谈“企”色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乡镇企业真的是“船小好掉头”吗?乡镇企业的经营者——刚放下锄头的农民,能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面对城市工业的强大竞争?这些就是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编者寄语     
《瞭望》1990,(47)
今年是“七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七五”计划完成的状况如何?国民经济发展的得失究竟如何?有些什么经验教训?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本刊本期发表了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专稿《“七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了“七五”计划的执行情况。专稿不但概要介绍了执行“七五”计划取得的成就,分析了“七五”时期出现的问题,并且总结了经验教训。专稿的分析虽是初步的,但比较全面,实事求是,有助于解答读者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开宗明义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再次重申农业是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艰巨性,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基础论”和“首位论”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党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作出的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科学总结,是促使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这是我们党在五、六十年代因“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之后,在认识和理论上一个飞跃,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因此,“基础论…  相似文献   

7.
希望工程募集到的大笔捐款,其使用和管理情况究竟如何,这问题许多人都关心.对希望工程:能不能问个“ 究竟”?希望工程——一项令人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为之不能不解囊相助的宏大事业.198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  相似文献   

8.
4月11日,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斯特罗科专程前往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寓所,代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将一枚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授予他。 身穿深蓝色西服的巴金,早早候在客厅。他的女儿小林说;“爸爸好几年不穿西服了,今天有喜事才穿上它,显得精神点。” 巴金与苏联文学究竟有何关系?授勋前,记者饶有兴趣地把这一问题提给巴金  相似文献   

9.
唐岩 《瞭望》1984,(45)
十月二十三日,苏联共产党召开了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据报道,这次中央全会的唯一议题是:“关于土壤改良、提高改良过的土地的利用率,以稳步增加国家粮食总量的长期计划”。经过讨论,全会就发展农业生产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但在管理体制方面并未作出新的决定。会议又一次表明,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仍然是苏联当前的一个尖锐问题。 苏共中央总书记契尔年科在全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就议题作了报告。  相似文献   

10.
问:为什么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从根本上说,只能有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种答案? 答:“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这是历史观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个问题,归根到底,只有两种答案。古往今来,尽管有众多的哲学流派和哲学家,对究竟什么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提出过种种不同的解释。不管他们的答案多么不同,在历史观的根本问题上,只能有或者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者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回答,只能归结为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派别。想超越于这两者之上或把这两者合而为一,提出第三种回答,都只能被视为二元论和折衷主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在目前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中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有六十八年(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始);二是认为有五十一年(从1934年苏联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始);三是认为有四十九年(从1936年11月苏联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编写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一书中,竟同时使用了两种说法:在该书第87页中说“十月革命以后,社会主义不仅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且变成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而在第98页又说“在苏联,一九三六年已经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年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蔡永飞 《团结》2004,(4):18-23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北京报道,此间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了这一提法。实际上,最近一些年来,“三农”问题早已经是关心中国建设发展的人们“重中之重”的话题了,许多人言必称“三农”,有人开玩笑地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谈“三农”,除了农民以外。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中国为什么有“三农”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呢?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了…  相似文献   

13.
杨恕 《党政论坛》2012,(4):19-19
“八一九” 在“八一九”事件之前,1991年5、6月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滕腾在苏联使馆开过一个苏联东欧留学生工作会。驻苏联大使给大家介绍局势,大使说苏联的社会主义究竟往哪边走,还要看一看。但我们都没想到会出“八一九”事件,这确实是个突然事件。  相似文献   

14.
1941年 ,由于日军对太行根据地和华北地区进行残酷“扫荡” ,根据地经济遭受极大损失 ;加上连年大旱和蝗灾 ,农业歉收 ,粮价直线上升。到这年冬季 ,物价较之一年多之前上涨了三倍多。这时 ,实行半供给半工资制(穿着供给制、伙食和津贴工资制)的军工工人生活发生了严重问题 ,收入难养活三口之家。为解决这个问题 ,经负责军事工业的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前方总司令部批准 ,前总后勤部将以货币为单位计算工资的办法改为以实物为单位计算 ,“饣衣”字便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取其食有衣的含义 ,读作“西”。造字人就是八路军前总副参谋长…  相似文献   

15.
1987年8月5日,塔斯社向苏联国内外宣布:“苏联最高法院为15名在斯大林时代被镇压而死亡的农业问题专家恢复名誉,认为他们是无罪的,其中有亚·恰亚诺夫、尼·康德拉季耶夫、亚·切林采夫、尼·马卡罗夫和列·尤罗夫斯基等”.这是些什么人?当代一般苏联人似乎对此十分陌生.同一天法新社引苏联《文学报》的材料称,这些人“当时对斯大林宠信的生物学家特·李森科的观点持反对意见.李森科反对关于基因是遗传特点的传送媒介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国民经济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河,那么能源、原材料就是河的“上游”,而加工工业是“下游”。按常规,上游产业的生产能力理应稍大于下游产业的生产能力。但我国的产业结构却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上游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下游产业却迅猛发展,人们形象的比喻是“上游干涸,下游泛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讲“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其含义是什么?它同苏共27大几个主要文件中依然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并提出“完善社会主义”的关系如何?本文拟就有关情况作一介绍并提出自己的浅见,供研究参考。一、“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是对“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的进一步否定,同时也使“发达社会主义”概念本身更加淡化。勃列日涅夫于1967年提出的苏联“建成了发达社会主义”的论点(通常称作“建成论”),延续使用到勃逝世,历15年。勃逝世后,安德罗波夫第一个起来否定“发达社会主义建成论”,而提出苏联仅仅处于发达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的“起点”(通常称作“起点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继续着安的路线和主张。以27大(1986年3月)为标志,进一步否定和批判了“建成论”;从一般意义上保留了“起点论”的基调,但又向现实方面作了进一步后退。其做法是:在原则上保留“苏联进入了发达社会主义阶段”和“达到了揭开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新的历  相似文献   

18.
近20年来,“现代化”成为中国人最时髦的名词和全社会关注的奋斗目标。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由温饱到小康,实现了中国现代化第一步、第二步的发展目标。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考虑第三步发展目标如何实现的战略问题。深圳市第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圳要在2005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争取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市”。这是深圳跨世纪发展的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那么,现代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怎样才算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既然要对21…  相似文献   

19.
华沙专电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的马佐维耶茨基政府自1989年9月12日组成以来,已经一百多天。波兰的经济形势怎样?这是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这里有人说,“商店货物增多了”,也有人说,“生产下降,物价飞涨,人们的日子更加不好过”。究竟怎样?还是让事实来说话。 团结工会政府是在波兰经受严重的经济危机的形势下上台执政的。三个多月来,马佐维耶茨基总理在人事上进行了大换班,撤掉了一大批上届统一工人党政府的部长和副部长,安排了为数众多“忠于新政府、有工作能力”的干部;在外交政策上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20.
“福利主义”、“福利国家”一度风靡于50—60年代的西方国家。到70—80年代,“福利国家危机”的惊呼声不绝于耳。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总统里根都大声疾呼偌大的美英“金融帝国”不胜庞大的福利经费的负担,大砍大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应该如何看待“福利主义”的兴衰? 群众性的贫困与福利问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