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杀以色列总理拉宾的犹太青年凶手阿米尔供认,他之所以下此毒手是为了“制止把以色列领土拱手让给阿拉伯人”,是为了“阻挡和平进程”.很明显,象当年埃及总统萨达特一样,拉宾是推进中东和平的又一位牺牲者.在长期同以色列敌对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中,确有一些人对拉宾之死幸灾乐祸,甚至认为是“罪有应得”,这反映了阿以之间积怨之深.拉宾确曾是个强硬派,他曾率领军队侵占大片阿拉伯领土,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战争英雄.但是他的伟大和受人尊敬之处在于,他在其生命途程的后期选择了同阿拉伯和解之路,并且利用他独一无二的权威试图把部分被占领土逐步归还给阿拉伯人,寻求以色列在中东的和平和发展.他不是死于战争而是死于和平集会,他不是死于敌对阵营而是死于犹太人之手,他是为和平而死.  相似文献   

2.
耶路撒冷专电 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8月7日至13日对美国进行了为期7天的正式访问。这是他7月13日出任以政府首脑以来的第一次访美,又是在美总统大选和第6轮中东和谈即将在华盛顿举行之前,有其特殊的意义。 拉宾行前宣布,他此次出访的目的首先是改善同美的关系,解决贷款担保问题,其次是讨论中东和平进程。访问结束后,拉宾声称“出访目的全部达到”,特别强调同美国政府及国会达成了相互理解和信任。  相似文献   

3.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7月25日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在白宫签署《华盛顿宣言》,郑重宣告一劳永逸地结束两国之间长达46年的战争状态,并保证加强经济合作,作为关系完全正常化的第一步.侯赛因同拉宾历史性会晤,不仅掀开了两国关系史的新篇章,也是中东和平进程一个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中东局势发展一向出人意料, 似乎总是与和平作对。正当 中东和谈的关键时刻,在7月31日举行的以色列新总统选举中,以色列右翼反对党利库德集团推选的总统候选人摩西·卡察夫在第二轮投票中以63 票对57票,出人意料地击败了执政党“只有一个以色列”推举的候选人希蒙·佩雷斯,当选为以色列第8届总统,新总统已于8月1日宣暂就职。政坛元老佩雷斯命运多舛 76岁的佩雷斯是以色列政坛的资深政治家,其政治生涯跨越了半个世纪,曾因力促达成1993年巴以奥斯陆协议而于1994年与拉宾和阿拉法特一起,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拉宾总…  相似文献   

5.
耶路撒冷专电 以色列正面临四年一度的大选。四年前的1992年,拉宾领导的工党,高举“以土地换和平”的旗帜,向奉行“三不”政策(不承认巴解组织、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同阿拉法特会晤)的利库德集团沙米尔政府发出挑战,赢得了大选的胜利。近四年来,拉宾—佩雷斯政府同巴解组织签署了奥斯陆和平协议,同约日缔结了和平条约,中东和平进程出现重大突破,阿以冲突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国际要闻     
《瞭望》1994,(32)
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主持下7月25日在华盛顿签署《华盛顿宣言》,宣布结束两国间长达46年的交战状态.双方在《华盛顿宣言》中一致同意,采取一系列步骤,以表明两国间新时期的开始.这些步骤包括:约以间开通直接电话联系、两国间实现电力联网、第三国旅游者原则上可在约以间自由过境以及继续就经济合作举行谈判等等.拉宾说,约以将在数月内“签署一项最终的和长久的和平条约”.  相似文献   

7.
以色列同巴勒斯坦年初签署了希伯伦协议,这当然是件好事。但稍加剖析就可以看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只是在有折扣地“执行”工党时期已经达成的协议,并以此显示他也在追求和平。其实希伯伦协议属于过渡性安排,只涉及“自治”而未涉及“自决”和土地问题,因此不能说明他拒绝“土地换和平”的立场有任何松动。其后他的一系列举措也证明了这一点。 内塔尼亚胡的谈判政策和策略可以归结为三点:一、高举和谈旗帜,保持和谈势头。不仅坚持同巴勒斯坦继续谈下去,而且不断向叙利亚、黎巴嫩发出恢复谈判的呼吁,树立一个比前总理拉宾和佩雷斯更积极于以谈判求和平的形象;二、不放弃单方面的安全要求,一切谈判都需在以色列宣布的“三不”条件下进行,决不允许对方再提条件,即所谓“无条件谈判”;三、在操作上尽可能做到“车轮转而车不行”,雷声要大,雨点要小,时间对以色列有利,在拖延中加强对被占领土的实际占  相似文献   

8.
国际要闻     
《瞭望》1994,(34)
约旦和以色列在亚喀巴和埃拉特之间的边界通道8月8日上午正式开通.约旦王储哈桑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边界通道开通剪彩.他们在致词中赞扬边界通道开通是两国宣布结束46年战争状态后的盛举,是两国今后合作开发约旦河谷的第一步.仪式结束后,拉宾  相似文献   

9.
中东和平进程多磨难,长期是只听车轮响,难见车前行。但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这一进程出现了喜人的新势头。 这种新势头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在中东地区发生三件事:6月份以色列大选,以拉宾为首的工党获胜,作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姿态;面对以色列“新的外交攻势”,阿拉伯各方重新审视并协调自己的立场;美国国务卿贝克从7月19日至24日访问中东6国,努力将阿以双方重新拉到谈判桌上来。 中东和平进程近年出现过好势头,但一一夭折。这主要归咎于以色列当时执政的以沙米尔为首的利库德集团。这个集团奉行顽固僵硬的政策,拒不归还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中侵占的阿拉伯领土,拒不停止在  相似文献   

10.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7)
以色列为拉宾举行隆重葬礼11月6日下午,以色列为4日遇刺身亡的拉宾总理举行隆重的国葬.来自以色列各地的百万人自发地涌向耶路撒冷街头,目送拉宾的灵枢从议会广场运往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公墓.80多个国家派代表参加了葬礼,其中有13个国家元首和22个政府首脑.第五届15国集团首脑会议闭幕为期两天的第五届15国集团首脑会议11月7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会议通过的题为“面向21世纪的国际经济合作”的声明呼吁深化南南合作,加强南北对话.15国集团创建于1989年,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跨洲国家集团.  相似文献   

11.
刘洪 《瞭望》2005,(45)
阿拉法特逝世一周年,以色列撤离加沙,历史性的事件已迅速成为历史。在失望与希望、呐喊和眼泪的快速交替中,中东度过了“后阿拉法特时代”的第一个年头,度过了拉宾遇刺后的第十个年头。撤离加沙,犹太人终于赢得了世界的喝彩,巴勒斯坦人也隐约看到了建国的希望。但一幕文戏后面却可能是又一场武戏的开演。消化“痛苦让步”需要时间,伸出橄榄枝更需要时机,鉴于明年是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美国的“选举年”,沙龙、阿巴斯、布什不可能也不敢作出重大决策。中东局势正在新的僵局中继续,残酷现实催生出新游戏规则。拉宾努力实现的和平、阿拉法特至死都未完成的建国大业,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7个月马拉松式的谈判,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5月4日在开罗签署了关于实施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的最后协议(简称自治最后协议)。 埃及与以色列1978年达成《戴维营协议》并于翌年签署和平条约,是在阿以关系史上开创了新篇章。巴解组织与以色列继去年9月签署了《关于被占领土巴勒斯坦临时自治的原则宣言》(简称巴以协议)和今年2月草签开罗协议之后,现在又签署了实施自治的最后协议,从而使阿以冲突的核心——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解决正在变成现实。它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而巴以自治谈判的成功又留给人们不少启迪。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8,(44)
对关注中东和平进程的人来说,5年前的9月13日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天,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在华盛顿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奥斯陆协议(也称华盛顿原则宣言)。奥斯陆协议为巴以解决争端制定了基本原则,它要求双方在5年的过渡期内,以渐进的方式首...  相似文献   

14.
美国总统克林顿5月中旬致信叙利亚总统阿萨德,重申美国的立场:美国认为叙利亚是中东地区的重要国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克林顿表示,美国作为中东和会的倡议国之一,决心发挥有效的“全面伙伴”作用,继续努力推动中东和平进程。为此,克林顿在不到一个月内两次派遣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到中东地区进行穿梭访问。这些表明,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的最后协议后,美国把缩小叙以分歧作为其外交的重点。但是,叙以之间的立场目前还相去甚远。 以色列总理拉宾通过克里斯托弗向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提出了一揽子和平方案,以期解决戈兰高地问题。按照拉宾的方案,以色列将用5至8年时间分三个阶段撤出1967年占领的叙利亚领土戈兰高地,从撤军的第一阶段开始,以叙两国建立全面的外交关系,双方互设大使馆,开放边界,建立经济联系,双方边界建立非军事区,并在非军事区内驻扎美国军队,安装预警系统,以便保障两国边界安全。  相似文献   

15.
从马德里始发的中东和平号列车经过近5年的历程后,目前驶入一处危险境地,原因是,几个月以来,以色列总理本杰明·内塔尼亚胡从台下到台上,从耶路撒冷到华盛顿不厌其烦地推销他的“安全换和平”新概念,强调阿拉伯国家只有先保证以色列的安全,才能指望实现中东和平。同时,他顽固坚持所谓“三不”施政纲领:不许巴勒斯坦独立,不放弃东耶路撒冷,不放弃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把包括以色列历届政府在内的中东冲突各方所认可的土地换和平原则抛弃一边。 安全换和平,此说新则新矣,却十分不合逻辑与情理:其一,安全是小天气,和平为大气候;安全是末,和平乃本。因此,一个国家、一个群体真正安全,必先营造真正和平。 其二,土地换和平,类似对等的易货贸易:以色列归还阿拉伯国家的领土,阿拉伯国家对以色列作出和平承诺,也即持久、全面和大范围的安全保证,这是阿以对打几十年才达成的一种妥协。而依内塔尼亚胡的  相似文献   

16.
《瞭望》1999,(46)
美以巴领导人举行会晤全球要闻11月1日至2日,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美国总统克林顿措纪念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4周年之机聚首奥斯陆,三方分别举行了双边会晤,而后又举行了近11个月来的第一次以巴美三方非正式首脑会晤。三方讨论了进一步推动巴以和平进程问题,虽然会晤未取得具体成果,但是,它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积极愿望是显而易见的。舆论认为,这将为巴以即将开始的最终地位谈判营造良好气氛。英上院开始告别世袭制全球要闻英国议会上院11月5日开始落实一项逐步取消议员世袭制的改革计划,从而使60…  相似文献   

17.
叙以谈判中断半年之后,终于在1995年年底在美国的马里兰州恢复举行,双方同意美国方面建议继续留在美国进行非正式磋商,为1996年元月3日至5日举行的第二轮实质性谈判作准备,国际上普遍对谈判前景表示乐观。 叙以谈判何以在中断6个月之后能够顺利得以恢复呢?观察家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以色列总理拉宾1995年11月4日遇刺身亡后,以色列内部形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对和平的势力和极端恐怖势力受到了严重打击。佩雷斯接任总理后一再表示愿意利用当前中东和平进程有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蜘蹰不前的叙以谈判,争取尽  相似文献   

18.
耶路撒冷专电美国总统克林顿1月人主白宫后不久,以色列就透出风来,说拉宾总理打算访美。3月11日拉宾动身去华盛顿。本打算访问10天,但于18日却决定提前返回。急急要去,匆匆又回,这到底为什么? 拉宾此次美国之行主要目的有三: 一、克林顿正式走马上任前,曾称新政权将优先考虑国内问题,这使一向视美为靠山的以色列政府颇  相似文献   

19.
国际要闻     
《瞭望》1995,(48)
日总务厅长官江藤隆美辞职11月13日日本内阁总务厅长官江藤隆美因发表为在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辩解的言论,在韩国、朝鲜等国的强烈抗议下,被迫宣布辞职.江藤是第5位因发表歪曲历史问题的言论而辞职的日本内阁成员,也是村山内阁成立以来的第2位.以色列向巴勒斯坦全部移交杰宁市最后一批以色列士兵11月13日撤出约旦河西岸城市杰宁,巴勒斯坦警察已全面接管该市,以色列从杰宁的撤军计划如期完成、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的重新部署亦未因以色列总理拉宾本月4日遇刺而推迟.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29)
7月6日,以色列当选总理巴拉克在耶路撒冷宣誓就职,正式出任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巴拉克1942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米斯马·哈沙龙基布兹,父母都是东欧移民。1959年,年仅对岁的巴拉克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在特遣队服役。参加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次中东战争。他先后获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学士学位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巴拉克1987年出任以副总参谋长,并晋升为中将。1995年至1996年期间,他先后在拉宾政府和佩雷斯政府中担任内政部长、代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O1997年6月,巴拉克在以色列Xi党换届选举中当选为工党主席,并在今年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