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施玉霞  罗柏树 《学习月刊》2012,(10):123-123
在技工学校从教10年来.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哪个班.都有一些厌学的学生。他们日常表现为不遵守校纪校规、不遵守课堂纪律,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的还发展到当老师在课堂上管教他时.他能公然反抗甚至辱骂、殴打老师。那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消除厌学情绪呢?  相似文献   

2.
谈消除技校学生厌学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用工制度的改革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大批中考后分流的学生涌进了技工学校的大门,接受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然而这些学生在进入技工学校后,因无继续升学的压力,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想麻痹,得过且过,表现出如上课心不在焉,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甚至经常违纪去上网的现象,久而久之就产生出了厌学情绪。应当说这种情绪在很多技工学校的学生中存在还较为普遍,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大障碍。要消除这种情绪,搞好教学,首先应分析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心理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愈来愈受到重视.切实加强中学英语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然而,在当今,由于各种因素,目前中学英语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厌学状况较为普遍,不少学生对学习英语没有或很少有兴趣,他们在语言学习上缺乏自信策略,他们认知水平的发达和语言能力滞后的矛盾导致了教与学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一些专家和实际工作者认为,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普遍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象呈弥散趋势。那么,大学生厌学的动机是什么?造成大学生厌学的内因和外因有哪些呢? 一、入学期望值与升学动机的崩溃当代大学生入学前的升学动机,囿于阅历和环境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普遍存在着理想色彩太浓,期望值太高的问题。这是导致大学生厌学的早期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5.
"厌学"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教师的诲人不"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虐待";学生以偏盖全的认知偏差;激励失当,内部学习动机渐渐丧失;学法指导不足,学生学习能力差等五个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蔡华碧 《学习月刊》2014,(4):110-110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中学生理当把握求学的大好时机.努力学习,奋发进取,但客观现实却不尽人意.在农村中学中.学生厌学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不少人对政治、业务培训态度冷淡,缺乏应有的热情,在一部分干部中滋长着一种“厌学”情绪。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原因之一: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学习培训认识不足。目前,一些地方经济效益不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军校学员厌学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着教学活动效果,进而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认真分析军校学员厌学问题的根源,提出详细的对策措施,对于军队院校合理规划训练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一、军校学员厌学现象的主要表现 军校学员厌学现象主要有,学员对所学课程不求成绩优,只求能过得去,上课不注意听讲,精力分散,课后也不认真预习、复习,主要依靠教员讲授,凡是教员课堂上没讲的,学员就不知道;教员讲什么,学员就学什么、记什么;教员怎么讲,学员就怎么学,形成"做作业翻笔记,考试背笔记,考试完了丢笔记"的现象.他们懒于思考,对教员的依赖性极大.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功能发挥的前提,是初中生对该课程要有充分的兴趣,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且学好该课程。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生厌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厌学思想品德课程,是指初中生以消极态度对待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初中生对学习该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下面拟就初中生厌学该课程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予以分析,并就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甘灵杰  刘米 《湘潮》2015,(4):65-66
青少年是个体发展最宝贵的时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中学生厌学问题比较突出。以青少年厌学问题为视角,探讨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因素对青少年厌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夸大其辞,诬蔑中国共产党不重视教育,不尊师重教。这不是事实,也不是我们的方针。还有些人片面夸大学生辍学的现象。其实,现在对孩子的智力投资支出,是广大干部职工家庭第一位的,包括广大乡村对子女的培养也是很重视的。今后厌学这个说法不要多提。也不要去宣传。什么社会都有少数字生中途离开学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作为社会来讲,厌学,不愿学习,这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不是我们现今社会的趋向。不要过多提“厌学”  相似文献   

12.
祝照争 《学习月刊》2009,(18):112-112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有厌学情绪,少数学生辍学,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机械、重复做题,失去作业兴趣。而初中数学作业又具有单调性和抽象性,作业量相对较多的特点。因此,妙设数学习题,激发作业兴趣很值得我们思考。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有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湘潮》2013,(1):122-123
许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尖子、优秀学生,是班干部,在学校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在家是全家关注的焦点,进入大学后,发现一切和以前都不一样了,接触面广了,自己也变得不起眼了,不再是老师经常关注的对象,家人也不在身边,由此可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上的失衡,导致厌学的情绪,严重者经常逃课、上网逃避现实,最后发展到不得不休学或退学的地步。基于这一现象,本文试图从霍桑效应理论得出的结果来讨论如何应对大学新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项教育”学习问答活动,获益匪浅。 我是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们的矿言行无一不影响着学生,因此,我觉得教师确实应该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向党史上的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厌学”已为教育界人士十分关注,并引起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担心和忧虑。从目前情况来看,产生“厌学”现象有下列原因。一、观念变化。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今天,昔日“谈钱变色”的人们如今也理直气壮地为金钱而奔走了,这无疑是一次金钱观的重大变革,也迫使大学生们对自己的价值观、成才观进行再思考。“脑体倒挂”对大学生的心理冲击很大挫伤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进取精神,也助长了在校大学生的混世思想。很多学生抱着玩世不恭的态度不想在学习上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Z1):265-266
<正>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困境及其表现1.学生在思政课程学习中的两难困境.两课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部分大学生认为两课是空洞无聊不着边际的课,缺乏听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认为与今后的就业和收入无关,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并认为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相悖。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对两课学习不重视,部分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较差的学生在两课课堂上打瞌睡、讲话、发短信。甚至不少学生上课不带教材,或者是在教室看其他  相似文献   

17.
实例拓展法在FLASH动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例拓展法属于教学模式的一种,其显著表现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实例来完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学习,在完成教师教的实例同时,产生新的实例的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适用于计算机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厌学”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在于:教师的诲人不“倦”;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虐待”;学生以偏盖全的认知偏差;激励失当,内部学习动机渐渐丧失;学法指导不足,学生学习能力差等五个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职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的影响,会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实质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现象,具体主要表现在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行动力.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的工作都会有很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统计分析,探讨高职学生存在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投入量少...  相似文献   

20.
学分制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和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学习进程,以取得最低学分作为毕业标准,其核心理念是选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与个性发展选课程、选专业、选学习进程,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与空间增大了,在同一课堂上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同学同时上课.这就削弱了原有传统班级的概念,同时也减弱了院(系)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质量的生成基于有效的管理,研究学分制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