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不仅损害了农民工本人的合法权益,影响到农民工家庭的生活。此类纠纷还易引起农民工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有的甚至导致了恶性案件,严重影响到社会稳定。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关系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社会的建立。现实中,建筑领域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现象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2.
农民工工资影响因素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犯,如社会保险、劳动保障、工资拖欠、子女入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农民工工资收入问题是农民工争取合法权益的基础,也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有些地区出现多起因拖欠工资引发的集体上访、罢工等群体性突发事件,严重危害了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1-9月,仅浙江省嘉兴市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查处的拖欠工资问题就涉及农民工人数达7.4万人,因拖欠工资而引发的突发性事件或群体性事件达到148起,平均两天就发生一起.为了讨工钱,农民工爬塔吊、跳楼、被无端殴打甚至被追杀等事件经常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利益,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这与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创建"平安浙江"、"平安嘉兴"等活动的号召和目的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突发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增长,已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5年发表的《社会蓝皮书》表明,从1993年到2003年间,中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1万起增加到6万起,参与人数也由约73万人次增加到约307万人次。探讨新时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成因、特点,研究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政法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刘扬 《法制与社会》2012,(34):188-189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结构的调整产生了利益对立的阶层,社会控制、管理机制运转不灵都必然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发生频度和强度。因此,群体性事件频发是社会矛盾在新形势下的综合反映,是各个群体利益冲突的现实体现,是集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本文首先就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分析了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及其类型,然后对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进行阐述,分析了其功能与作用,最后在群体性事件的现状与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群体性事件现场处置的构建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鲍韵 《法制与社会》2011,(18):197-198
近年来,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间,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正确处理好这些群体性事件对维护我国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群体性事件不断发展的内涵基础上,结合公安机关群体性事件处理的实践,对公安机关如何提高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水平进行了思考。从加强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化解入手,总结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几个基本原则,提出群体事件处置的基本方法以及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需要培齐的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7.
王军  王珏 《犯罪研究》2010,(3):33-39
农民工犯罪问题已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以苏州工业园区农民工犯罪问题为蓝本,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纽带断裂、社会结构解体、公民参与不够、社会信任不足等导致的社会资本缺失,是引发农民工犯罪现状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因素。强化农民工与社会的纽带、稳定社会结构和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增加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社会控制能力、减少和预防农民工犯罪的合理取向。  相似文献   

8.
《政法学刊》2015,(1):76-82
社会深刻转型,各种矛盾叠加共振,群体性事件层出不穷,特别是价值观追求型和社会泄愤型群体性事件极易引发聚众犯罪。究其原因,主要是深层次矛盾愈发尖锐、利益表达与协商机制失灵、政府公信力下降等社会因素与各种不良社会心态为主的个人因素的相互作用。在群体性事件视野下防控聚众犯罪,其根本方向是建立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其着眼点是控制群体性事件的冲突程度,其关键点是建立规则和程序,开启群体性事件的"法治化"进程,规范公权力的行使。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与各种社会问题紧密相连。高增长伴生高犯罪,因安全保障问题使群众情绪不稳定;就业面临新问题,因没有经济来源而酝酿和发动群体性事件;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因经济因素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和变化;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因三农问题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10.
朱睿 《法制与社会》2014,(18):215-216
近年来,由于历史、民族和地缘因素,边疆民族地区一直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区。与此同时高校群体性事件频发,严重扰乱了高校正常的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利益多元化和敌对势力插手使得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群体性事件一旦发生,其应对处置十分复杂。我国55个少数民族绝大多数聚居在边疆民族地区,这些地区在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特点和原因,努力探索有效的预防与处置工作机制,对于构建和谐校园、维护边疆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郎溪县法院针对农民工维权案件大幅上升的现状,依法采取多项有效措施,有效化解了多起农民工维权的重大群体性案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该院对农民工起诉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坚持"三快原则",即快立案、快审理、快执行,并为其提供导诉、答疑、解惑等"一站式"服务。对故意拖欠或消极躲避不支付农民工工资、逃避执行的企业,在搜集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群体性矛盾事件突出已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妨碍社会稳定大局这一现状,分析了当前群体性矛盾事件的特性及形成规律,提出了处置群体性矛盾事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我国社会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群体性突发事件严重地挑战了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有必要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研究,建立起相关的应急机制。因此,本文在对群体性突发事件进行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各利益主体的集散地,有效防止城市群体事件,是摆在每个城市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做一简要分析,以减少群体性事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在对城市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对城市社会秩序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农民工犯罪,其中有农民工生存状况恶劣,有各种对农民工的不平等现象,城市的歧视、社会管理及法律调控的不足等等。针对导致农民工犯罪的各种因素,我们应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农民工、丢掉团体排外的思想、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等等,以期降低农民工犯罪率。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案件往往规模大、矛盾激烈、对抗性强,主要发生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库区移民、企业改制、环境污染以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等方面,大部分和地方政府滥用行政权力,侵害弱势群体的利益相关,如果处理不当,对国家、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缺乏规范的利益诉求机制和司法保障机制,大多数群体性事件被迫通过非理性、非法律、甚至暴力的"私力救济"方式寻求解决,而这种救  相似文献   

17.
张青松  马少珍 《法制与社会》2011,(30):193-194,198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深刻变革既给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和活力,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群体性事件的频繁发生,就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群体性事件还会不断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科塞的社会冲突理论阐明了关于社会;中突功能的一系列观点,对正确分析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兰德华 《法制与经济》2009,(10):119-120
城市是各利益主体的集散地,有效防止城市群体事件,是摆在每个城市政府面前的严峻课题,本文就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做一简要分析,以减少群体性事件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郭大鹏 《法制与社会》2010,(34):230-231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社会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各种利益主体之间、新旧体制之间和新旧观念之间的种种矛盾冲突凸显出来。近年来,作为社会矛盾和冲突特殊表现的各种群体性事件也愈来愈多,成为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群体性事件绝大部分起因于普通社会纠纷,少部分是由国家公权力的运用引起,检察机关公诉部门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重要部分,在应对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突发的种神事端也考量着国家公诉人的胆识与智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愈来愈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成因、预防和对策,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国家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