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古代和近代哲学也涉及到非理性问题,但都只是作为其理性主义哲学的从属和辅助内容而在哲学中占有一席地位,它还没有形成一股比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现代西方不少哲学家一反西方理性主义传统,把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转向非理性问题,宣扬非理性主义、形成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思潮。这股思潮的主代表人物有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生命哲学家柏格森、精神分析哲学家弗洛伊德、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等。  相似文献   

2.
被认为在西方已经奄奄一息的存在主义一个时期里却在中国找到了再生之地。由此,存在主义成为理论界研究和批判的一个热点。综观其中对萨特自由哲学的批评,总体上观点比较一致,认为自由哲学不仅是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倾向的唯心主义,而且根本不懂“自由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如萨特说什么“事实上,我们只是一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刘宇阳 《传承》2012,(18):67+85
曾经在世界上多国家流行和传播的存在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带有国际性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典型代表。在存在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有诸多的派别门类,他们的理论之间有某些微小的差别,但实际上,它们基本都是以反理性主义为核心的主观唯心主义,具有不同于其他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特征,因此,对存在主义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存在主义是西方流行较广的一种哲学思潮。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所宣扬的自由观,在青年中有过某些影响。究竟怎样看待存在主义的自由?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从存在主义哲学体系上对此作全面的剖析,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讨。存在主义自由的荒谬性表现为自由的泛神性、宿命性和非现实性。这些特点是在存在主义哲学概念自身的演变中体现出来的。本文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解释和评价了存在主义自由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想,说明了存在主义自由的逻辑结构向自由的人格结构过渡的过程,对存在主义自由给青年思想中造成的社会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存在主义构成当代台湾文化思潮的重要部分。20世纪50-60年代台湾知识界对存在主义的引进和研究存在三种取向:情感化认同、学理化辨析和意识形态化的改造。在60年代台湾文化场域中,存在主义进入台湾后与本土青年的世纪末情绪相结合,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亚文化思潮,与主流思想构成疏离甚至对恃的关系。存在主义与台湾现代派的生命体验和境遇认识相契合,为60年代台湾青年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境遇、建构自我认同的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6.
《求索》2007,(9)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认萨特和加缪为代表的这种文学思潮把恐惧、孤独、失望、厌恶、被遗弃感等,看成是人在世界上的基本感受。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著名童话《小王子》是第一个从空间运动和向宇宙追问的崭新纬度来探索人生的现实处境与追求人类终极理想的作品,本文以此作为个案,从存在主义哲学观下创作者的身份追寻、现世社会的精神隐喻与文本呈示的荒缪世界,作者创作的动因探析以及童话书写的理由与存在主义哲学观的高度契合等四个方面来深入剖析存在主义哲学对于当下生活的启迪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艳玲 《求索》2015,(2):139-143
《幼狮》是欧文·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举世公认的最优秀的二战小说之一。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战争小说。它不仅出色地描述了战争,而且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内涵。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为我们揭示小说中人物的人生抉择和道德嬗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照。欧文·肖在《幼狮》中叙述了三个士兵的战争经历,透过他们的不同的人生抉择折射出了不同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克里斯汀最终选择了人性的邪恶;诺亚以坚定的信念构筑了自己的身份认同;迈克尔在战争的历练中维护了个体的尊严。欧文·肖作为一个与萨特有着相似经历的作家,以文学的方式诠释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青年诗歌运动,始于1979年北京民间诗刊《今天》的创办,以及有关的一批青年诗人的艺术活动.它经过"朦胧诗讨论"(1980年)和"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1986年)两次高潮,到1989年已跌入低谷.考察其10年的历程,不难看出当代青年诗歌运动自身存在着种种矛盾和困惑.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网络日益成为社会思潮传播新路径和新载体的情况下,开展社会思潮网络空间传播及其对我国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影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国学界对此虽有所涉及,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从对"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相关理论的梳理、"社会思潮网络传播与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内在关系的把握、社会思潮网络传播对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现状及原因分析、社会思潮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战略策略构建等方面系统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0.
思潮与运动:中西文化冲突下的近代中国青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青年思潮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趋同跃进。其既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华民族文化本位意识的代表,又是在中国大地上着陆的西方近代科学理性主义和自由与平等、民主与法制观念的代表,更是近代中国社会新趋向的先声和前导。思潮,一般指某一时期内在某一阶级或阶层中反映...  相似文献   

11.
存在主义始于克尔恺郭尔,从胡赛尔、海得格尔到萨特,到 萨特时达到高峰。此时,存在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达到 高潮,并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运动。许多人以谈论存在主义 为乐事,以自称存在主义者为时髦等等。虽然时过境迁,但在现 今西方,存在主义并没有消亡,而是从人们的口头进入到内心, 成了一些人的思想方式和生活原则。 人的特点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就是讲人的存在是不受 概念规定的,不是预先由什么“本质”决定的,因而不能先有本 质。他不像物,如制造裁纸刀那样,技…  相似文献   

12.
王琼 《理论月刊》2006,(8):124-126
让-保尔.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的作家、哲学家。《什么是文学》是萨特著名的文艺论著。在这部论著里,萨特以他的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为前提,通过阐述什么是写作、为什么写作以及艺术创作的为他性和艺术家的责任等问题,全面系统地表述了他对文学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在当代有了新的发展,其在我国的传播对我国青年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关注这一思潮对青年的影响,找出教育引导对策,帮助青年正确认识这一思潮。  相似文献   

14.
李小驹  万承华 《理论月刊》2005,1(8):136-138
存在主义文学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不仅对当代和后世影响深远,而且与西方传统文学一脉相承.莎士比亚名剧<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的形象就鲜明生动地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精髓,对存在主义哲理进行了精彩的演绎,表现了两个不同时代伟大作家在人类心灵方面的感应和相通.  相似文献   

15.
一、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先导 通常情况下,对于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人们更关心的是西方思想、意识形态对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然而,饶有趣味的历史事实是,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打开国门后首先进入的,却是那些看似没有意识形态色彩和非思想性的商品以及音乐、歌舞等文化产品.西方以及港台地区仿制的时尚商品成为当时中国青年赶时髦的追逐对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喇叭裤"、"摇滚乐"等.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天然载体。但实际生活中,红色文化微传播能力不强,红色文化面临"空壳化"危险。青年大学生是当前我国网民群体的主力军,也是各种异质社会思潮竞相争夺的主要传播对象。红色文化必须遵循"微传播"规律,改进传播方式,以提升红色文化在青年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本体论是西方理性主义哲学的源头,现代性理念是本体论自身发展演变的产物,现代性的发展及现实化过程包含在本体论自我否定的辩证逻辑内,现代性的悖反性后果即与此相关联.囿于"本体论思维"定式,现代西方智识解除精神危机的思想方案一再陷入无尽的论争与困惑之中.以"实践"为逻辑起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传统本体论哲学,堪为现代性重建的启示性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18.
沈文慧 《理论月刊》2007,1(10):47-49
"五四"新文学的现代伦理精神源于近代理性主义、民主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文化思潮,其基本内涵是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我尊严的高扬,其目的是实现个体人的独立自由和精神解放,使人在社会中按照人的本质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现代伦理精神充分体现在"五四"新文学的理论建设和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台湾现代派小说在文学创作观念上强调文学要表现人的非理性心理,强调文学独有的形式特征及其非功利性和反传统性,这明显地受到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在内容上,台湾现代派文学注重展示人的内心世界,注重描写性爱,注重揭示人的生存困境,这明显地受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超现实主义及其它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形式上,这一流派的文学作品注重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来刻划人物的心理,在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叙述视角的选择、"复调"结构的使用及小说语言的新奇怪异等方面,都承接了西方现代派小说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20.
贺彦凤 《求索》2013,(1):58-60
《启蒙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的工具理性批判理论的代表作,它在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启蒙精神实际上是传统的古希腊的理性主义同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结合,从而产生的工具理性主义或技术理性主义,这种工具理性构成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文化精神的主流。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对启蒙精神或工具理性进行了批判,我们可以从《启蒙辩证法》中工具理性批判中得到启示,为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