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明楷 《法学研究》1997,(6):93-105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张明楷一、序说: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区别刑法理论上存在旧派与新派之争,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二者在犯罪论方面表现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对立,也是不言而喻的现象。客观主义认为,刑事责任的基础是表现在外部的犯罪人的行为及其实害。因为犯罪是对...  相似文献   

2.
主客观统一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问题.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却颇为混乱。本文从理论层面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及矛盾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笔者认为。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对立.是近代刑法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同时也是当代刑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刑法中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分歧,作为不同的思维方式.表露出犯罪与刑罚关系的内在矛盾.而作为两种互为补充的基本理论,则共同揭示了刑罚的社会功能。文章指出.刑法中的主客观统一,聚焦于刑事责任的基础如何确定。而刑罚预防与惩罚的功能.则服务于刑法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西方刑法的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分别以抽象人本质观和实证人本质观为其哲学基础。在刑法体系上 ,客观主义是行为与行为人和罪与责抽象统一的“罪———刑”体系 ,主观主义是行为与行为人和罪与责主客观分裂的“罪———责———刑”体系。两大学派理论上的唯心主义片面人本质观决定了西方刑法体系上犯罪与责任不能真正统一的深层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4.
重视人内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以及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是形成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现今刑法学界所说的刑法主观主义,是传统刑法文化与主观主义之合体。刑法主观主义在当下体现为对主观罪过过于依赖、对人身危险性过于关注,以及犯罪特殊形态认定中的主观倾向。刑法主观主义对我国刑事法治具有重大危害,它导致定罪量刑随意出入人罪,使得刑事规则主义的生成颇为困难,并且冲淡了客观行为的定型意义,由此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冤假错案。要想减少并消除刑法主观主义的危害,必须把与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相融合的主观主义逐出刑法领域,取而代之的应是刑法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5.
与学派之争无关的主客观争议,有必要从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予以剥离。刑法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其意义可分为两个维度。第一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涉及刑罚对象的争论,即刑罚的对象究竟是对法益的侵害还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第二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乃是在不法论意义上而言,即不法的成立是根据行为的客观面或是行为人的主观意思进行判断。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在我国刑法学中尚未真正展开,双方的论争缺乏针对性,且在概念的指涉与运用上充满混乱。就我国刑法的立场问题而言,有必要根据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的不同维度进行立场选择。在第一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应采客观主义;在第二维度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之争中,应采受客观主义严格约束的主观论,即一种以法益侵害为基础的二元的行为无价值论。  相似文献   

6.
非法证据排除属于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交叉的问题,结合刑法学的思考,研究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可能会有新的收获。对于非法证据排除,从诉讼法的角度制定操作标准是重要的,但刑法基本立场从主观主义向客观主义的转变也至关重要。本文对刑法主观主义对取证工作的消极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对刑法客观主义与非法证据排除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监狱法与我国刑法在立法精神上不相一致,具体表现为前者宽仁,后者严厉;前者基于主观主义立场,后者基于客观主义立场。这种立法精神上的不一致,不是刑事立法的理想状态,也势必给司法实践带来问题。有必要注意并研究此一问题。推动监狱法精神与刑法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实质刑法解释合理实现的程序性论证规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解释是研究中国刑事法治形成的重要题域。以程序与议论为双轨的实质刑法解释论是超越主观主义解释论与客观主义解释论之争的第三条道路,它通过程序与议论、对话与论证在交谈意义的合理性上来实现刑法价值判断的客观性。取消最高人民检察院有权刑法解释主体的地位,废除《刑法》第306条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证据、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取消法官错案追究制,建立判决书说理制度,都是围绕如何构造一个平等、自由、不受强制的议论场域而设计的程序规则,以保障实质刑法解释的合理实现。  相似文献   

9.
刑法人格主义的检讨与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人格主义的思想发源于刑法主观主义阵营,经过刑法客观主义阵营的批判与吸收,在当代演化成人格刑法学等理论成果,并成为折衷主义的重要产物。发展中的刑法人格主义应当遵循法治的基本精神,谨慎地对待人身危险性问题,决不能抛弃行为这一基本概念而陷入主观主义的危险境地。西方国家将人格因素渗透到刑事立法的事实,暗合了我国刑法学理论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科学地对待人格因素在定罪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并在量刑和行刑过程中及时推广人格调查制度和人格矫正制度。  相似文献   

10.
储槐植 《中外法学》1983,(3):18-24,28
<正> 近几十年来,由于科学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刑法出现了一种趋势——不同的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不同的主义(例如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不同的学派(例如威慑学派和改造学派)互相影响,彼此渗透,取长补短,它们之间的原有差异正在逐步消融和变迁。这种发展趋势将日益明显。在这样的形势下,重点研究一两个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刑法关怀与刑法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法应体现法律之公平善良的特质 ,刑法关怀是指刑法对自然人、社会组织及社会所给予的刑法关注、刑法抵御和刑法保护 ,刑法解释即有权解释 ,是指有权机关依据一定原则使用法定方法对法律文本所作的阐释 ,是连结刑事立法与刑法适用的纽带和中介 ,是折射和反映刑法关怀的最佳视角。欠缺刑法关怀的刑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说可能是合法的但未必是合理的。从刑法关怀的维度审视我国现有的刑法解释 ,一方面在于把刑法关怀坚持到底 ,另一方面在于反思刑法解释的真正科学的定位 ,由此建立合法合理的刑法解释体系。  相似文献   

12.
黄京平  左袖阳 《法学家》2006,1(1):57-63
一、2005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一)2005年以来,刑法学理论创新势头不减,著述丰富.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受贿罪研究新动向>、<管制刑研究>、<规范刑法原理>、<刑事政策立场与范畴>、<身份犯研究>、<行政刑法学>等等.主要编著有:<中韩刑法基本问题研讨"首届中韩刑法学术研讨会"学术文集>、<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中国区际刑法问题专论>、<中国刑法罪刑适用>、<刑事法问题研究>、<刑法总论研究>、<有组织犯罪研究>、<刑事法问题思索与研究>、<刑事一体化与刑事政策>、<惩治恐怖主义犯罪理论与立法>、<犯罪形态研究精要>等等;新译外国刑法著作:<死刑的全球考察>、<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犯罪原理的基础构造>等;新译外国法典:<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挪威一般公民刑法典>、<瑞典刑法典>等等.此外,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啻千篇.  相似文献   

13.
2001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2001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新的世纪已踏上征程,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2001年,古老而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吹响了新世纪文明与进步的第一声号角,也迈出了坚实而成功的第一步.一年中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光辉业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国人民以其真诚付出和热情期盼,迎来了党的八十华诞,也迎来了申奥和入世的成功.在这一年里,中国刑法学界也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个全国性年会,通过这次年会,顺利实现了研究会理事会的新老交替,为新世纪刑法学研究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国共产党胜利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贯穿大会的始终,成为此次代表大会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一、基本情况 世纪之交的2000年是万象更新的一年:新的五年计划即“十五”规划即将制定,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批准加入国际人权两公约的新的历史时期也即将来临…………  相似文献   

16.
在2004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稳步前进的重要保证.回顾过去一年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可以看到,研究方法越来越科学,研究视野越来越开阔,无论是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问题方面,均有显著进展与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刑法学学术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3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2003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虽有上半年的"非典"肆虐,但更有"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等表征民族复兴的盛事.中国刑法学界也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己任,关注法治实践,提升理论品位,注重国际交流,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  相似文献   

18.
1999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1999年刑法学研究概况 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经过50年的风雨历程,已逐渐成熟。回首1999年一年来的刑法学研究,总结其功过,反思其得失,无疑有利于把握时机,进一步开拓新世纪的中国刑法学研究。纵观1999年的刑法学研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其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9.
论刑事政策与刑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政策可表述为:国家或政党基于犯罪态势而制定的控制(预防)犯罪的方略,可分为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指导刑法立法的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影响刑法司法的刑事政策是具体刑事政策。只有在较长时期内涉及全过程的主要的刑事政策才是基本刑事政策。具体刑事政策,它相对于基本刑事政策而言,指在犯罪控制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中起作用的刑事政策。就刑事政策与刑法立法来讲,刑事政策即基本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高于刑法;就刑事政策与刑法司法来讲,刑法则高于刑事政策即具体刑事政策,具体的刑事政策只能在刑法的框架内运作,但可以影响定罪与量刑。  相似文献   

20.
在刑事法治系统中,立法与司法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子系统。研究刑法学方法,①对于这两个子系统的良性运转,进而促进刑事法治系统的良性运转,具有重要意义。一立法完善,对于中国刑事法治而言,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建设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刑事立法,始终贯穿着这一主题。(一)立法完善的含义与意义完善之意,指(使之)完备美好。②立法完善,即通过立法程序使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备的过程与结果。刑法的立法完善亦然。废除、修改非正当、不合理的规定,增补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的内容,是刑法立法完善工作的基本方式。制定立法解释,是刑法立法完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